自行車上的童年
原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11期
文/本刊實習記者 胡曉榮
「叮鈴鈴」……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車鈴聲,那群身穿校服、背著書包的孩子們已經騎上自行車越走越遠,留下一陣陣爽朗的笑聲。靜謐的胡同似乎也因此變得活躍起來,讓人不禁感慨:小時候,真好!
也許,正是被眼前這番青春的模樣所感染,我也學著他們「掃」了一輛共享單車。很久沒有騎過自行車了,自己竟然有些不習慣,緊張又笨拙地控制著自行車車把,雙腳蹬著腳踏板,時快時慢,生怕騎得太快會摔倒,又擔心騎得太慢而擋道……這幅場景,熟悉得像是回到了童年,仿佛看到自己第一次學習騎車的樣子。
記得,在我們老家的院子裡,有一間儲藏室,是母親專門用來存放我兒時玩具的。那裡裝滿了我的童年,完整地保留著我的成長印記。最具代表性的是幾輛小車子,母親說:「後來車輪越換越大,你也就變成大姑娘了。」
在我一歲時,鄰家叔叔為我親手製作了一輛木製小推車,整體呈三角狀。用鐵釘將打磨光滑的木棍進行交叉固定,橫著的那根木棍便是車把,下方直角綁定著兩個木製小車輪,也就是小推車的後車輪。而車子最前方,則是用兩個木製小車輪綁定在一起,可起防滑作用。這輛三角形小推車,是我蹣跚學步的第一個助力小工具。母親告訴我:「那時的院子,還是沙土地,並非如今的水泥面。」因此,我常常會摔跤,準確來說,是車子沒倒,人摔了。我從小就是個倔丫頭,摔倒後不哭不鬧,扶著車把爬起來,執拗地繼續往前走。這輛小車子,是陪我玩耍的夥伴,更是鍛鍊我走路的一大功臣。
在我三歲時,我擁有了一輛新的三輪車,天藍色的車身上還印有可愛的卡通人物,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這是一輛腳踏車,我不用推車子走了,可以坐在車子上玩耍了。母親向我描述:當我收到這份禮物時,非常興奮,就連吃飯都要坐在這輛車子上,甚至有時還會在車子上睡著。母親為我縫製了一個軟軟的小墊子,鋪在圓嘟嘟的車座上,坐在上面,舒服又保暖。我常常騎上這輛小車子,在胡同裡轉來轉去,笑得很甜。三輪車固定性強,不容易摔跤,但我總是會因方向失控而撞在牆面上。磕磕碰碰次數多了,我摸索出一個好辦法——當車子前方有障礙物時,可雙腳踩地,直接「剎車」。從此,我的快樂仿佛翻了倍,小小的車子載著我的童年,慢慢長大。
七歲時,我終於騎上了屬於自己的兩輪自行車。不知是父親還是母親,格外喜歡天藍色,他們送我的這輛自行車,又是藍色。看著別的小姑娘都騎著粉色的「公主」自行車,再望著自己這輛帥氣十足的「假小子」車,我有些失望。起初,工作忙碌的父母並未察覺到我的悶悶不樂,只是好奇孩子為什麼遲遲不練習駕駛這輛自行車。
後來,與我同歲的堂妹找我玩耍。她看到家裡停放的藍色自行車,直呼好看,仔細一瞧,的確美觀。車身整體設計簡單大氣,還配有一個可以鎖上的車籃子。車座無需母親為我縫製墊子了,因為它自帶一層柔軟的坐墊,上邊還配有精緻圖案。而車後座更是舒坦,就連腳蹬都是有層次的鏤空設計,還有一根細長的藍色小支腳。看著堂妹滿臉羨慕,我提出騎上這輛自行車,載著她出去轉一圈,堂妹開心極了。
就這樣,在田間小路上,一眼望見那輛藍色車子正緩緩騎行著,兩個小姑娘爭著搶著討論自己的小夢想。由於自己沒有經常練習這輛新車子,加上後座上載著堂妹,偶爾會覺得重心不穩,尤其是遇到不平地面便會騎得很吃力。轉彎時,我們一下子連人帶車摔倒在地,兩人手心都被磨破了皮,車子卻完好無損。姐妹倆推著這輛自行車,哈哈大笑,朝著回家的方向慢慢走去,並一同約定好,晚飯時千萬不能告訴奶奶我倆摔跤這件事。
在我十二歲時,如願以償得到一輛粉色自行車。這輛車子很高很大,淡粉色車身上印有不規則字母,白色小車籃裡裝著沉甸甸的雙肩包,但我已經完全可以控制好車把的方向。騎上這輛心愛的自行車,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輕聲哼著歌兒,連風都是暖的。後來,父母把我送進寄宿學校,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兩周才能回家一次,並且新學校不能代存自行車。我只好將這輛車子留在家中,拜託父母一定好好「照顧」我的粉色小車,要常擦灰塵,要給它打氣……
細細回想,在我的童年裡,還有一輛自行車,始終令我望而卻步。大人們叫它「二八」自行車,它很高大,很穩重,有一根大梁支撐車身,黑色的漆面被家人擦得鋥亮。小時候,一輛自行車可載三人,父親騎車,我側身坐在大梁杆上,母親則坐在車子後座。我常常淘氣亂摁車鈴,父親疼愛我,不忍罵我,反倒是後座上的母親,不停地吆喝我不準碰車鈴。而我躲在父親懷裡,安全極了,開心地吐著舌頭,扮鬼臉。我時常央求父親教我騎這輛黑色自行車,卻屢遭拒絕,理由是這輛車子又大又重,我根本沒有力氣控制它。我嘴上應著,可心裡不服氣,一直在找機會嘗試騎上這輛車子。
終於,有一回父親騎車載我去看望奶奶。趁著父親與奶奶講話的機會,我悄悄跑到奶奶家院子裡,躡手躡腳地推起了父親那輛自行車。我學著大人們騎車的模樣,一步一小跑,左腳蹬著踩踏板,先讓車子動起來,再猛抬右腿跨過大梁杆,可由於腿短無法正常踩上腳踏板,我只能搖搖擺擺地騎上幾步。嘗試過才發現,原來騎這輛大車子一點都不好玩。便想趕快下車,卻發現自己怎麼也下不來了。眼看車子就要搖搖晃晃撞上牆了,我只好準備強行跳下車。好在奶奶家院子裡有一個大的麥秸垛,我用力蹬了幾腳,把車子朝著麥秸垛騎行,然後整個人跳向麥秸垛,車子也隨著麥秸垛倒下。躺在麥秸垛裡,我默默地想:再也不要騎大車了。至今,父親都不知道我偷偷騎車子的事,只是那天回屋後,奶奶一直在問,孩子身上怎麼這麼多麥子稈……
轉眼,已經過去這麼多年。在我的記憶裡,童年的很多事都變得模糊,唯有自行車帶給我的美好時光最為難忘。隨著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這份童年的念想更加彌足珍貴。我的童年因為有了這一輛輛自行車,使我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連同喜怒哀樂也變得立體起來。
如今,面對現代化的交通方式,大家有了多種選擇性。社會在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共運輸工具方便快捷,私家車也越來越多,但自行車從未被替代,而是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終審:藺玉紅
審校:李志國 劉朱嬰
編輯:胡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