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上的童年

2021-01-12 農村青年雜誌

自行車上的童年

原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11期

文/本刊實習記者 胡曉榮

「叮鈴鈴」……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車鈴聲,那群身穿校服、背著書包的孩子們已經騎上自行車越走越遠,留下一陣陣爽朗的笑聲。靜謐的胡同似乎也因此變得活躍起來,讓人不禁感慨:小時候,真好!

也許,正是被眼前這番青春的模樣所感染,我也學著他們「掃」了一輛共享單車。很久沒有騎過自行車了,自己竟然有些不習慣,緊張又笨拙地控制著自行車車把,雙腳蹬著腳踏板,時快時慢,生怕騎得太快會摔倒,又擔心騎得太慢而擋道……這幅場景,熟悉得像是回到了童年,仿佛看到自己第一次學習騎車的樣子。

記得,在我們老家的院子裡,有一間儲藏室,是母親專門用來存放我兒時玩具的。那裡裝滿了我的童年,完整地保留著我的成長印記。最具代表性的是幾輛小車子,母親說:「後來車輪越換越大,你也就變成大姑娘了。」

在我一歲時,鄰家叔叔為我親手製作了一輛木製小推車,整體呈三角狀。用鐵釘將打磨光滑的木棍進行交叉固定,橫著的那根木棍便是車把,下方直角綁定著兩個木製小車輪,也就是小推車的後車輪。而車子最前方,則是用兩個木製小車輪綁定在一起,可起防滑作用。這輛三角形小推車,是我蹣跚學步的第一個助力小工具。母親告訴我:「那時的院子,還是沙土地,並非如今的水泥面。」因此,我常常會摔跤,準確來說,是車子沒倒,人摔了。我從小就是個倔丫頭,摔倒後不哭不鬧,扶著車把爬起來,執拗地繼續往前走。這輛小車子,是陪我玩耍的夥伴,更是鍛鍊我走路的一大功臣。

在我三歲時,我擁有了一輛新的三輪車,天藍色的車身上還印有可愛的卡通人物,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這是一輛腳踏車,我不用推車子走了,可以坐在車子上玩耍了。母親向我描述:當我收到這份禮物時,非常興奮,就連吃飯都要坐在這輛車子上,甚至有時還會在車子上睡著。母親為我縫製了一個軟軟的小墊子,鋪在圓嘟嘟的車座上,坐在上面,舒服又保暖。我常常騎上這輛小車子,在胡同裡轉來轉去,笑得很甜。三輪車固定性強,不容易摔跤,但我總是會因方向失控而撞在牆面上。磕磕碰碰次數多了,我摸索出一個好辦法——當車子前方有障礙物時,可雙腳踩地,直接「剎車」。從此,我的快樂仿佛翻了倍,小小的車子載著我的童年,慢慢長大。

七歲時,我終於騎上了屬於自己的兩輪自行車。不知是父親還是母親,格外喜歡天藍色,他們送我的這輛自行車,又是藍色。看著別的小姑娘都騎著粉色的「公主」自行車,再望著自己這輛帥氣十足的「假小子」車,我有些失望。起初,工作忙碌的父母並未察覺到我的悶悶不樂,只是好奇孩子為什麼遲遲不練習駕駛這輛自行車。

後來,與我同歲的堂妹找我玩耍。她看到家裡停放的藍色自行車,直呼好看,仔細一瞧,的確美觀。車身整體設計簡單大氣,還配有一個可以鎖上的車籃子。車座無需母親為我縫製墊子了,因為它自帶一層柔軟的坐墊,上邊還配有精緻圖案。而車後座更是舒坦,就連腳蹬都是有層次的鏤空設計,還有一根細長的藍色小支腳。看著堂妹滿臉羨慕,我提出騎上這輛自行車,載著她出去轉一圈,堂妹開心極了。

就這樣,在田間小路上,一眼望見那輛藍色車子正緩緩騎行著,兩個小姑娘爭著搶著討論自己的小夢想。由於自己沒有經常練習這輛新車子,加上後座上載著堂妹,偶爾會覺得重心不穩,尤其是遇到不平地面便會騎得很吃力。轉彎時,我們一下子連人帶車摔倒在地,兩人手心都被磨破了皮,車子卻完好無損。姐妹倆推著這輛自行車,哈哈大笑,朝著回家的方向慢慢走去,並一同約定好,晚飯時千萬不能告訴奶奶我倆摔跤這件事。

在我十二歲時,如願以償得到一輛粉色自行車。這輛車子很高很大,淡粉色車身上印有不規則字母,白色小車籃裡裝著沉甸甸的雙肩包,但我已經完全可以控制好車把的方向。騎上這輛心愛的自行車,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輕聲哼著歌兒,連風都是暖的。後來,父母把我送進寄宿學校,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兩周才能回家一次,並且新學校不能代存自行車。我只好將這輛車子留在家中,拜託父母一定好好「照顧」我的粉色小車,要常擦灰塵,要給它打氣……

細細回想,在我的童年裡,還有一輛自行車,始終令我望而卻步。大人們叫它「二八」自行車,它很高大,很穩重,有一根大梁支撐車身,黑色的漆面被家人擦得鋥亮。小時候,一輛自行車可載三人,父親騎車,我側身坐在大梁杆上,母親則坐在車子後座。我常常淘氣亂摁車鈴,父親疼愛我,不忍罵我,反倒是後座上的母親,不停地吆喝我不準碰車鈴。而我躲在父親懷裡,安全極了,開心地吐著舌頭,扮鬼臉。我時常央求父親教我騎這輛黑色自行車,卻屢遭拒絕,理由是這輛車子又大又重,我根本沒有力氣控制它。我嘴上應著,可心裡不服氣,一直在找機會嘗試騎上這輛車子。

終於,有一回父親騎車載我去看望奶奶。趁著父親與奶奶講話的機會,我悄悄跑到奶奶家院子裡,躡手躡腳地推起了父親那輛自行車。我學著大人們騎車的模樣,一步一小跑,左腳蹬著踩踏板,先讓車子動起來,再猛抬右腿跨過大梁杆,可由於腿短無法正常踩上腳踏板,我只能搖搖擺擺地騎上幾步。嘗試過才發現,原來騎這輛大車子一點都不好玩。便想趕快下車,卻發現自己怎麼也下不來了。眼看車子就要搖搖晃晃撞上牆了,我只好準備強行跳下車。好在奶奶家院子裡有一個大的麥秸垛,我用力蹬了幾腳,把車子朝著麥秸垛騎行,然後整個人跳向麥秸垛,車子也隨著麥秸垛倒下。躺在麥秸垛裡,我默默地想:再也不要騎大車了。至今,父親都不知道我偷偷騎車子的事,只是那天回屋後,奶奶一直在問,孩子身上怎麼這麼多麥子稈……

轉眼,已經過去這麼多年。在我的記憶裡,童年的很多事都變得模糊,唯有自行車帶給我的美好時光最為難忘。隨著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這份童年的念想更加彌足珍貴。我的童年因為有了這一輛輛自行車,使我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連同喜怒哀樂也變得立體起來。

如今,面對現代化的交通方式,大家有了多種選擇性。社會在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共運輸工具方便快捷,私家車也越來越多,但自行車從未被替代,而是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終審:藺玉紅

審校:李志國 劉朱嬰

編輯:胡曉榮

相關焦點

  • 爸爸的自行車,八零後的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天剛蒙蒙亮,爸爸就在院子裡收拾自行車,給車胎打足氣,檢查好鏈條,上好黃油,就開始往後座上裝東西,一筐雞蛋,一筐蔬菜,這是媽媽的勞動成果,媽媽每年都養幾十隻雞,自家菜園子裡種點菜,留點自己吃,拿一部分出去賣,換了錢補貼家用,爸爸小心翼翼的捆著裝雞蛋的筐子,那是媽媽春天的時候,在柳樹上削的柳枝兒自己編的
  • 憶童年滿滿幸福!那年,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童年》歌曲,讓我禁不住想起小時候的童年趣事——學騎自行車,我是同齡孩子中最早學會騎自行車的,從五歲那年夏天開始學的,家裡替換下了一輛破舊老款二八自行車,這輛自行車就成了我最好玩伴,看著大人騎自行車很是羨慕,在心裡暗下決心要學會騎自行車。
  • 70-80年代的記憶(騎自行車,學自行車,坐自行車)你是否還記得
    是否像當年的你今天和大家聊一聊70-80年代,「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車。聊聊當時我們是怎樣坐在自行車上的?是怎樣學自行車的?它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哪些的快樂?我清晰地記著,成年人學習騎自行車,通常後面都是兩個人在幫忙,一個人不容易扶穩,在當你熟悉的時候,他們會在後面偷偷的放開手,在你不知不覺之間就學會了,當然摔跤那是肯定會有的,倒是不多。我記得我當時是先學會的騎車,然後再學會的如何從腳登子的位置上自行車。
  • 盤點十大自行車品牌排行榜上的進口頂級自行車品牌
    盤點十大自行車品牌排行榜上的進口頂級自行車品牌 火花 發表於 2020-11-18 10:33:15 騎自行車是在有氧代謝狀態下做的健身運動,是全球公認的最佳運動健身方式
  • 自行車上高鐵?高空自行車點感受空中散步的絕景
    人大代表葛菲建議,允許帶自行車上高鐵。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建議,如今「自行車+旅遊」已經成為新型體育旅遊模式。外出旅遊再也不用擔心自行車無法隨身帶上高鐵了,也不用煩惱託運增加出行成本,真的是自行車愛好者,異地騎行和參賽的福音。
  • 南京南街的光頭女人(上)——童年之惡
    有的時候秦秦在環形樓梯間瘋跑,鬧得自己都暈了,停下來坐在樓梯凳上,看向一樓平臺上一個小團夥,與自己分隔開來的幫派。拉幫結夥的阿飛的童年是另一種,有無數孩子簇擁的,喧鬧的,像群鴉。她總是從樓上看他們,而當他們看向秦秦的時候,秦秦總是把頭偏過去,保證不和他們的目光相撞。記得第一次秦秦用凝視的方式看著阿飛的時候,他將一隻口香糖黏在了她的長髮上。
  • 世界上最輕的電動自行車之一?Angell推出智能自行車!
    Angell是一款新型鋁合金電動智能自行車已經正式推向市場,它的重量與2歲的幼童相差無幾(13.9公斤),是世界上最輕的電動自行車之一,這要歸功於全車選用鋁和碳纖維材料,圓潤精緻的車架看起來很科技,同時也非常好看。
  • 自行車鏈出現在了腕錶上?
    自行車是全世界都不陌生的交通工具,在講究環保的今天,更是有不少人提倡騎自行車。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童年》《我的本領》
    我的本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我也不例外,目前最讓我驕傲的本領就是騎自行車。寒假裡的一天,宅在家裡的我聽到樓下傳來一陣陣笑聲,於是我好奇地往下瞅了瞅,原來是小朋友們在小區空場地上開心地騎著自行車呢。自行車,我是有的,可是......我會騎麼?大寫的尷尬!其實,假期以來,媽媽幾次三番說要教我騎自行車,但我一想到別人學車摔跤的畫面,就心裡發毛,腳底發虛了。「媽媽,下樓教我騎車吧?我今天一定要學會!」我痛下決心。老媽當然是全力支持啦。於是我們推著外公送我的自行車來到樓下,我迫不及待地要坐上去。媽媽說:「你先別著急坐,剛開始先學著將車扶穩,熟悉一下車龍頭,找一找感覺。」
  • 童年的法式優雅,盡在桑貝的畫作裡
    大海、高樓大廈、大樹…… 隱藏在廣袤的視野之下的「小」人在巨大的視覺反差中,既有體量上的渺小之感,又有集聚觀者眼光的神奇力量。目光遊移在填充整個畫面的「大世界」和佔據畫面中心的「小人物」之間,你會情不自禁被一個個無言的故事、動人的瞬間、謎一般的場景所吸引:坐在金黃大樹分叉上的小男孩,在暢想著什麼呢?是否隻身一人的他沒有玩伴,只能尋求大樹的陪伴?
  • 那些年,我是怎麼學會騎自行車的?
    那時候,實話實說,我家都買不起一個自行車……所以每當我看到別人騎著自行車就特別羨慕,不亞於現在打工者看到開著勞斯萊斯土豪的感覺……後來媽媽發現我的這個心情,就從鄰居借來了一輛大梁自行車給我。這個「大梁自行車」特別大,是大人騎的,因為我太小,如果正常騎腿根本就夠不到車梯子,所以我就掏襠騎……就是斜著在大梁和車梯子的空隙裡蹬……當時學車的過程一定是艱辛的,有一次我騎車摔倒了,摔在沙堆裡,夏天的我因為穿的薄,膝蓋磕破了,沙子都進到了肉裡……但是後來,我越騎越好,技術含量那是相當高了,所以我特別珍惜我的那個「大梁自行車」。
  • 「童年時光杯」來了,光明冰磚竟然加到了咖啡裡?!
    老上海場景再現,還有弄堂遊戲! 騎自行車磨咖啡?一鍵回到小時候?每個場景都超級好拍!!聽說一開門就擠爆了,小編帶你們一睹為快!如果童年是甜甜的雪糕味,長大後的生活就像一杯咖啡,酸苦也甘甜。顏值超高,瞬間童年的記憶被喚醒!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三色杯!
  • 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鳳凰牌自行車,「老三件」現狀如何?
    、縫紉機和手錶,有了這些,就算得上是非常富有的家庭了,就足夠結婚了。童年回憶「鳳凰牌自行車」很多的八零後,九零後都還有這樣一段回憶,小時候的自己坐在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大大的自行車前面的橫槓上,感覺威風極了,要知道在那個時候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可比現在有一輛轎車還要珍貴。
  • 回不去的童年,你們還記得多少陪伴我們成長的童年好物
    隨著年歲漸長,為了家庭和事業,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沒有了童年時代的快樂。回不去的童年,我們還有哪些快樂的時光和童年好物停留在記憶中呢?到處是山,靠山吃山,也賦予了我童年更多的快樂,童年裡幾乎所有的玩樂都跟山有關。採野果、爬樹、掏鳥蛋等等都是在山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都是取材於山上的樹木。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是沒有什麼芭比娃娃、滑板戲機等現在兒童玩到爛大街的玩具的,要想玩具,只能自己就地取材來做。
  • 陳赫女兒解鎖新技能,騎自行車姿勢頗像老爸,穿粉嫩外套超可愛
    3月9日,陳赫工作室在某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段視頻,表示陳赫女兒安安解鎖了自行車技能,視頻的後半段出現了陳赫童年騎自行車的照片,和女兒安安騎車姿勢複製粘貼一樣。童年照中的陳赫穿著藍色的上衣,下身是白色褲子,臉上帶著大大的笑容,五官和現在的陳赫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騎著一輛小巧的自行車,在一個大院裡轉圈,很是有年代的感覺。
  • 童年趣事這樣寫,棒棒噠!
    「童年趣事」,是童年階段,按照兒童自己特有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了使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所以,「趣」的第一個要義:使自己快樂、好玩、高興的事情。童年的生活中,由於小時候獨特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做事情時,常常有悖常理,致使事情在發展過程中或者在結果上,出現很多令人感到驚奇、意外特別的事情。
  • 給復古自行車上點料,畫風會更酷
    時尚博主Rumi Neely街拍看圖你可能會注意到很多與眾不同的細節之處:在裝飾上多費一點功夫 ,畫風會更酷!(很多時候他們都選擇了皮革製品)有人發現老式自行車在他眾多照片中出現頻率很高,他甚至將這些出現了復古自行車的照片歸檔在專門建立的特殊門類下。Scott經常在街上隨機拍攝路人,有一些正俯身車上,有的則站在自行車的旁邊。
  • 屬於90後農村的童年回憶,同樣充滿了樂趣
    網絡圖片鳳凰牌自行車自行車是有橫槓的,小時候最喜歡坐在橫槓上,跟著爸爸、媽媽去逛集市,或者去外婆家。等自己稍微長大一點以後,只能夠貓著腰,斜著身體來騎這種自行車。因為小孩子的腿不夠長,不能坐在座位上。網絡圖片炸牛糞把鞭炮放在半乾溼的牛糞上,我們童年的惡作劇之一。炮仗點著之後,拔腿就跑,跑的老遠老遠的。旁邊的小夥伴,看的可起勁了。
  • 天津市友鴿鴻升電動自行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抽檢質量上黑榜
    天津市友鴿鴻升電動自行車有限公司、天津市七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車速提示音、反射器、照明和鳴號裝置(反射器)等指標不合格;天津市恆順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結構(地面距離)指標不合格;天津鑽豹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淋水涉水性能、反射器、照明和鳴號裝置(反射器)等指標不合格;天津市百大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快一秒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淋水涉水性能、反射器、照明和鳴號裝置
  • 老大爺40天自製實木自行車,一萬元不捨得賣,參觀者絡繹不絕!
    老大爺40天自製實木自行車,一萬元不捨得賣,參觀者絡繹不絕!一場疫情讓賦閒在家的人們重拾童年愛好,又啟發出來多少心靈手巧的天賦?65歲的譚良在家也沒閒下來,一動手就知道是老江湖,30多年前家裡做家具剩下的幾塊水曲柳木頭,就在他的雕琢打磨之下,打造一輛木質自行車。這樣實打實的技能,必然會是資深的老木工,才能夠做出如此精良的純木自行車。這輛自行車和我們看到廠家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鐵製自行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木製自行車卻能夠感覺到更加的豪華,純木自行車皮光溜滑,儼然就是博物館裡面的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