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戀的真相
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到處宣講幸福婚姻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喜歡舉自己實際婚姻生活中的例子,因此,不管接受什麼主題的釆訪時,採訪我的年輕孩子總是會想方設法地把話題繞到我的婚姻中來,而我最容易被問到的兩個問題是:
1. 您和先生是如何做到結婚30多年,還持續在熱戀當中的?
2. 您的婚姻如此完美,您是如何經營它的?
相信我,孩子們,我每次聽到這兩個問題後都會雞皮疙瘩掉一地。因為,怎麼可能呀?我們都是老頭老太太了,怎麼可能還在「熱戀」?
而且,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會有所謂的完美婚姻呢?哪一樁婚姻不都是磕磕碰碰地一路走來,頂多只是倆人都還「不忘初心」,都不願意轉身離去罷了!
所以,每次我都要非常認真地打破年輕孩子們的「幻想」,告訴她/他愛情在婚姻生活中的真相是什麼。
2. 愛情是與時俱進的,沒有保鮮這回事
看到這句話你先別擔心,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一旦進人婚姻,夫妻之間的感情就不會再像原本的愛情那麼純粹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有了孩子之後的身份改變,愛情會被淬鍊成更雋永的情意,這種情意即使我們稱之為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親情」也不為過,因為這份親情比愛情更無私,也比愛情更深厚。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兩個陌生人之間撞擊而生的電光石火,它雖然炙熱美好,但隨時會因為不愛了而使兩人再度成為陌生人。
親情則是血濃於水,骨肉相連,是即使想割卻永遠也割不斷的情意。
所以不要害怕成為已經彼此習慣和依賴的「親人」,因為只有這深入骨髓裡的情感,才是能讓我們走得更遠,並且越來越有幸福滋味的基石。
我們喜歡看公園裡白髮蒼蒼、彼此攙扶的老夫婦,他們僅僅用最單純的眼神看著對方,都能讓我們湧起濃濃的羨慕,不就是因為這種離不開誰的簡單幸福,才是最能直擊心靈的愛情嗎?
3. 每一樁婚姻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當然,每一樁婚姻都有它的獨特性。就像我說的,婚姻牽涉到兩個曾經獨自生活二三十年的人,他們各有自己的遺傳基因、人格特質以及從成長經驗中建構出的價值觀。
因此沒有一個婚姻專家敢說婚姻一定會遵循什麼制式的軌跡,或炙熱的愛情能維持多長時間才開始發生質變。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婚姻的本質使然,大部分的婚姻或多或少可能會沿著一條大同小異的路逕往前走,並且經歷以下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新婚燕爾到「七年之癢」
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都還年輕,也許還沒有孩子,或有了孩子但孩子還沒有長大到讓我們面臨挑戰的地步,我們的父母都還健壯,還不需要我們養老送終。
所以對小夫妻兩人來說,婚姻最初幾年的生活,緊迫感並不強烈,所面對的也只是兩人從「有距離地愛著」到「24小時貼身愛著」的磨合問題,雖然總是會有些小打小鬧,但維持熱戀的狀態並不困難,再說,此時的女人也還是嬌豔美麗、自信滿滿的。
因此,作為婚姻治療師的我們,總是會建議小夫妻倆要善用這個階段,在相對寬鬆的時候儘可能鞏固兩人的愛情基石,建立健康的相守模式,好為日後比較艱難的第二個階段打下過硬的基礎和不可避免被逐漸消磨的愛情資本。
第二個階段:人生責任的高峰期
這個階段可能長達十多年或二十年。此時,曾經牙牙學語的可愛孩子上學了,進入了競爭日漸激烈的人生,隨之而來的,除了自己的壓力之外,孩子也給家長帶來了楕神上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
如果幸運,家長面對的挑戰會少一些,如果不那麼幸運,家長面對的艱困就多一些。除了養育孩子的責任之外,垂垂老矣的父母也是夾在三代之間的中壯年們無法迴避的責任和壓在身上的重擔。因此,心理學家把這個時期稱為「人生責任的高峰期」。
處在人生責任高峰期的男人,心裡非常清楚,如果自己不能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之內創造輝煌,那麼在新人輩出、後有追兵的職場激戰中,攀登巔峰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而面對鏡子發現皺紋、身材變形的女人,也在責任高峰期的壓力下,感受到對不可預期的未來的恐慌和疲憊焦慮。
這種恐慌和疲憊焦慮的情緒尤其在必須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的雙生涯女性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因此,處在這種身心壓力情況下的夫妻兩人,即便想好好地吃頓浪漫的晚餐都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更遑論天天凝視著對方的眼睛說甜言密語了。
不過,全世界的婚姻專家們都承認,在婚姻的第二個階段裡,女人是比較辛苦的一方,因為對孩子的養育照顧和承接情緒的責任,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由母親來承擔的。
所以,女人在這個階段除了比男人更辛苦之外,也比男人更瞻前顧後,因為我們會為了顧全孩子的感受而有更多的隱忍,但相對地,我們也會拿顧全孩子當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膽怯,使自己舒適圈的半徑縮小,強化自己對安全感的需求。
第三個階段:更成熟和更放鬆的相守關係
所幸婚姻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到下一個最美好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高堂父母可能已經超脫了人世疾苦,進入永恆,經歷了風風雨雨已邁入人生中後段的夫妻倆,也在歲月的磨礪中建立了更牢固、更有安全感的相守關係。
任何處在婚姻中,或經歷過婚姻的人都會承認,我們也許常常會因為不開心而吵架,但我們不一定敢說出內心深處真正想說的話。
所以,日常吵架往往是發洩真實情緒的聲東擊西,或憤怒的情緒再也壓抑不下去時,把它改頭換面用任性找茬來宣洩。我們不敢說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情緒,是因為我們對彼此的關係還沒有足夠的安全感,生怕一旦說出口就覆水難收。
可是,當婚姻走到了第三個階段,原本互相委曲求全、試圖盡力維護的孩子已不再需要我們的保護,那個曾經被縮小的舒適圈於是又開始慢慢地被放大,我們不但變得更敢於直面自己的情緒,也在歲月中積累了對生命的認識和智慧,因而變得更豁達、寬容和可愛。
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這輩子是離不開彼此了,所以就更珍惜對方的陪伴和繼續相知相守的每一天。
我特別喜歡我爸媽在這個階段的相處方式。他們每天從睜開眼睛就開始拌嘴,仿佛要把過往40年埋在肚子裡的怨言一股腦兒地都發洩出來,但他們每天也笑眯眯地彼此照顧。
我母親對我父親的生活和飲食照顧得幾乎無微不至,我父親對我母親的各種「擺布」也幾乎是言聽計從。最好笑的是,他們每一兩個月就要鬧一次離婚,在用電話把我們都召回家之後,又跟沒事人一樣快樂地招呼著我們吃飯。
我的父親是個性格剛強、正義耿直的山東漢子,年輕時,他的大男子主義沒少讓我母親受委屈。但如今,母親談起比她大十歲、已駕鶴西歸的父親時,記憶中卻儘是父親是個如何有責任感,如何照顧家庭的好先生、好父親。
我羨慕他們的婚姻,也相信自己在典範的幫助下,能擁有和他們一樣平淡真實卻幸福美好的婚姻。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源於北大 始於未來
點擊掃描上方二維碼,家庭教育優質課程免費看
教育熱線:400-879-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