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遷,城市的容貌在不斷的變化,地標、區域名片伴隨著變化而更替。老城區的改造,讓人不禁唏噓。

今天的案例是來自廣州廣鋼片區的改造一角,位於中海學仕裡社區的公共空間。經過改造,場地不僅變成了陪伴社區孩子們長大的蜂巢樂園,也成為功能多元、宜人宜居的社區公共場所。

根據社區的自我定位訴求 —— B.E.E體系:Belong伴隨、Evolving成長、Empathy美好,設計師們便從Bee蜜蜂中得到啟發,以小蜜蜂雕塑和主題設計將場地規劃為兩部分:蜂巢樂園和蜂樂水劇場。

蜂巢樂園整體的結構運用了參數化設計方式,別具一格的是,由於是開放式的公共區域, 設計師採用地景式布局,將常搭建於地面的滑梯爬網等巧妙的隱藏了起來。

為尋求自然純粹的質感,地景裝置的材質選取了木材,但也加大了項目落地的難度,通過3D列印、不規則圓弧雷射切割等技術得以實現。

在地景界面和內部,則充分利用了繩網材質和遊樂設備設計豐富體驗。它不同於傳統樂園,而是不拘於玩法和動線,讓孩子們自由發揮自在玩耍。
懸掛的繩網蜂巢,內部由許多的小蜂窩組成多層空間,蜂巢周圍是黑色繩網通道和爬網,孩子們可以像小蜜蜂一樣在蜂巢裡自由地爬來爬去。




另外,為了方便家長照看孩子,還設計了多處延續蜂巢風格的階梯看臺,滿足人們的空間需要。

說到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元素,水是必不可少,蜂樂水劇場的小噴泉滿足了孩子們的嬉戲需要。

案例來源:廣州中海學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