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婦女的傳統服裝,華美的國服Kebaya欣賞

2021-02-17 艾孚語言中心

(艾孚語言中心業務範圍:*印尼文培訓 *中文企業內訓 *中、印尼、英三語翻譯 *留學中國、印尼)


雍容華貴的旗袍體現了中國女人的溫柔嫻雅,而印尼也有類似的服裝——格巴雅(kebaya):上身收腰的長衫,下身過膝的直筒長裙,顯得十分婉約。格巴雅是爪哇族、巽他族和峇里人在正式場合必穿的服裝。

上身的長衫,可以由各種布料做,包括棉、絲綢、錦緞、天鵝絨等等。其亮點是中間起到裝飾作用,類似紐扣的東西,印尼人稱為格隆桑(kerongsang)。一般來說,一件格巴雅有三枚格隆桑,一個比較大,另外兩個小一些,輕一些。


可別小瞧了這格隆桑,它一般是金銀珠寶做的,是爪哇貴族社會地位的象徵呢。所以,平頭百姓和農村婦女一般也就用別針代替。很多格巴雅是半透明的,所以裡面是一定要套衣服的。

下身的直筒長裙,大概有三米長。它其實就是一塊大花布,穿的時候圍在腰間,再配上一條起到裝飾作用的腰帶。


傳統格巴雅秀氣有餘,方便不足。尤其是上洗手間,穿脫就得花上很長時間,因此新式的格巴雅也就應運而生。設計師們用上了拉鏈,甚至把原本緊身的筒裙改為寬鬆的樣式。


讓我們欣賞一下革新之後的格巴雅吧:印尼國家航空公司Garuda Indonesia的空姐,她們穿的格巴雅看起來十分簡約,但也很經典,起源於19世紀爪哇貴族婦女所穿著的卡爾蒂妮式格巴雅,而筒裙上的小碎花則是印尼國花茉莉花的象徵。

這一組照片中「格巴婭」服裝表演秀已經注入新潮元素,但是仍然保留了民族傳統的精髓,印尼婦女不管在平時和過節,不管是平民還是貴婦,都興穿「格巴婭」,特別在宴會上公共場合顯得高貴典雅的氣派,顯出婦女曲線的身材,自然是成了印尼的「國服」了,所以在世界各個場合中一見到女界穿著「格巴婭」,她們不是來自馬來西亞就是來自印度尼西亞。


(整理自網絡)

(艾孚語言中心業務範圍:*印尼文培訓 *中文企業內訓 *中、印尼、英三語翻譯 *留學中國、印尼)

(跟我學習印尼QQ群:334994436 。學好印尼話,走遍印尼都不怕!!申請入群請寫明:單位+姓名!謝謝大家理解!)


印尼中華俱樂部微信號:QQ229377326(←長按複製)艾孚語言中心微信號:艾孚語言中心(←長按複製)奮鬥在印尼微信號:IndonesiaSky(←長按複製)太陽假日國際旅遊
微信號:sunholidayindo(←長按複製)
印尼千島國際微信號:nusarayatour(←長按複製)印尼電商精華
微信號:印尼電商精華(←長按複製)

相關焦點

  • Shopee市場周報 | 印尼馬來臺灣女性服裝熱搜盤點, 駕馭熱帶的魅力!
    ,氣溫起伏小,且當地的審美多依循習俗與傳統,因此挑選一年都能穿搭的單品上新,不失為造爆的好方法! 印尼女性在上衣的選擇上始終保持著清涼、舒適、保守的態度,因此長袖襯衫,或是當地一款名為「kebaya」的印尼特色服飾則受到熱烈的追捧。
  • 神秘印尼時裝亮相香港時裝周
    以前,對印尼服裝的了解僅限於batik、kebaya、sarong什麼的,至於品牌全然沒有概念。(印尼語培訓,中文培訓,中印尼英三語翻譯,留學中國.印尼)印尼中華俱樂部微信號:QQ229377326(←長按複製)在印尼創造一個真實好友的互助平臺,共同享受在印尼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奮鬥在印尼微信號:IndonesiaSky(←長按複製)印尼最大的實用信息共享平臺,想要旅遊,招聘求職,二手,貿易,交友?上奮鬥在印尼,就夠了。
  • 越南國服奧黛 中國旗袍改良風華美依舊
    被稱為「Ao Dai(奧黛)」長衫的越南國服,俗稱越南旗袍,在款式上更接近於傳統長衫,但兼顧中式旗袍典雅華貴的特質。越南官方也認為奧黛起源於中國旗袍,因為奧黛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Ao」源於漢語「襖」,而Dai的意思是「長」。在越南黨政的官方中文版網站裡,始終用「旗袍」稱呼奧黛。
  • 中元素國服中裝,參加7月23日在上海舉辦的2020TCE服裝定製展
    西裝定製店適合推廣國服正裝嗎?定製店該如何推介新國服正裝,給顧客更多的選擇?作為新國服新中裝的智造者,中元素一如既往紮根於國服正裝設計研究方向。願意和全國各地的私人定製店一起攜手,聯合上下遊供應鏈優勢資源,憑自己的微薄之力,引領國服潮流!打造新國服「根為中、魂為禮、形為新」的新時代國人新形象,一起探索當代國際慣例下中國人對話世界的禮儀標準與著裝形態!正如中元素藝術總監文昊所言,提倡國民穿國服,是繼承和變革傳統服飾文化一種形式,但同時也是出於一種對民族、對傳統自發的、本性的關愛。
  • 8碗課堂|巴迪衫——印尼傳統服飾的象徵!
    印尼的紡織品是其民族文化的優秀代表其中的巴迪克蠟染技藝更是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巴迪克起源於印尼爪哇島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服裝被印尼人視為「國服」Batik is an Indonesian technique
  • 俄羅斯8個部族的婦女,傳統服裝之美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俄羅斯8個部族的婦女,傳統服裝之美的歷史往事。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俄羅斯8個部族的婦女,傳統服裝之美,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一、俄羅斯雅庫特部族婦女這位俄羅斯雅庫特部族婦女,穿著的雪白套裝,象徵了新娘的純潔。
  • 魅力印尼文化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它有「千島之國」的美稱。印度尼西亞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它被稱作「千島之國」——也許叫「萬島之國」更恰當一些。
  • 「圖集欣賞」陸路鄰國,越南旗袍.奧黛美女,傾國傾城
    多少女子,都夢想著有一襲華美的旗袍奧黛(Ao Dai),類似於中國旗袍的越南的傳統服裝。奧黛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奧黛(Ao Dai)是越南的國服,它在越南南方發音發作/ow yai/ 而在北方發作/ow zai/.
  • 菲律賓人用菠蘿纖維做國服,清爽柔順還漂亮,價格實惠遊客喜歡
    如果要出席重要場合,男士一般會穿著菲律賓傳統服飾「巴隆他加祿」(Barong Tagalog)。中國領導人的服裝上是竹子和竹葉飄落的圖樣,美國總統衣服上裝點美國建築物,日本首相有櫻花刺鏽,汶萊蘇丹的則有穆斯林風格圖樣。
  • 【香舍·旗美人】 旗袍與奧黛---中國與越南傳統服裝比較
    【香舍·旗美人】旗袍與奧黛---中國與越南傳統服裝比較中越兩國一衣帶水,雖然是不同國家,但在生活習俗、飲食文化等許多方面都有相同之處
  • 主題國 | 印尼的習俗和禮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選擇到印尼旅遊。那 「千島之國」印尼究竟有哪些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禮儀呢?今天合合君給大家介紹一下!服飾禮儀●印尼人在衣著上總體比較保守,在公開場合人們服裝普遍十分得體。男性在辦公時通常穿著統一工裝或穿長褲、白襯衫並打領帶。長袖蠟染衫(當地稱「巴迪衫」)為印尼國服,在多數正式場合都可以穿著。
  • 印尼西爪佛教婦女會舉辦「鞏固婚姻」活動
    60周年切糕儀式根據印尼國際日報的報導:印尼西爪哇佛教婦女會於日前在阿斯頓酒店大禮堂舉辦一場別開生面但又很有意義的活動
  • 服裝系列——Aceh傳統服飾
    文|mutia印尼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習俗,我們一起來看看Aceh民族的傳統服飾文化吧~— —mutia印尼號稱千島之國,不止島嶼眾多,同時印尼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文化習俗
  • 蠟染布藝天堂 ‖ 印尼巴迪克
    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 印度尼西亞的蠟染工藝,是圍繞其手工染色的棉和絲綢服裝的技巧、象徵和文化,滲透到了印度尼西亞人的整個一生中。攜帶嬰兒用的蠟染布吊帶的裝飾圖案象徵著帶給孩子運氣,而去世的人也有葬禮用的蠟染印花布。
  • 各國傳統服飾,你覺得哪國最美?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中,每個國家也有不同民族,民族與民族之間存在文化差異、服飾差異、飲食差異等,提到服飾差異,從中國的56個民族就可以得出結論,每個民族擁有獨特服飾,我們來欣賞下各國的傳統服飾。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藝術形態,明代婦女服飾
    蒙古民族本來最尚武力和實用,其服飾也多以儉樸實用為主,但當忽必烈實行漢法以後,他們的服飾也開始從漢族服飾中逐漸學來許多體現高貴和華美的成分。服飾形制多以長袍為主,體量比遼時要大,盤領大袖呈右衽,長及腳面,多以羅為之,等級地位是以色彩及紋樣區分。蒙族男子多戴用藤蔑製成的瓦楞帽,也有戴棕帽及笠帽的,漢族男子多戴襆頭。蒙族婦女以左衽窄袖袍服為主,配兩條褲管,漢族女子則多穿襦裙。
  • 印度傳統服裝-女裝有哪些?
    在印度每個地區不同種族、地理、氣候和文化傳統有著不同的服裝穿著。印度服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古普塔時期(Gupta印度血統的姓氏)伊斯蘭教的建立和英國殖民的影響在整個歷史上都可見於印度服飾。
  • 老照片:神秘的亞速爾兜帽,亞速爾群島婦女曾經的傳統服裝
    上世紀30年代之前,亞速爾兜帽(The Azorean Hood)在該群島十分流行,是當地婦女的傳統服裝亞速爾兜帽形狀奇特,外觀神秘,寬大的帽簷和鬥篷可以罩住女性的整個身形,只可隱約漏出面部輪廓。亞速爾兜帽的起源至今仍不確切,推測可能是由15至16世紀間的弗拉芒人移民帶到亞速爾群島的亞速爾兜帽通常在母女間代代相傳兜帽為靛藍色,內藏鯨骨支撐帽形捕鯨曾是亞速爾群島的傳統支柱產業,捕鯨歷史長達500年。但1980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捕鯨業逐漸轉化為了「觀鯨業」亞速爾兜帽的形狀不一,每個島都有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