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從未有一個真正的定義,也從未有任何規則去束縛。
它可以是荷爾蒙的衝動,年輕的叛逆與自由,也可以是閉目柔情,深情款款的輕鬆,不拘泥於形式,不拘泥於風格,心中有不羈便是搖滾,但褪下歲月的外衣,歸根也只為音樂。
同街舞,說唱一樣,樂隊,也曾屬於underground的文化,被小眾所熟知,被大眾所不屑。
特別是搖滾,在無數人眼中玩兒搖滾的人都是「小混混」,都是不務正業,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刻板形象.。
但幸運的是,這些文化都未在質疑聲中消散,反而越走越遠,更有專屬樂隊的節目將這樣的文化帶入大眾的視線。
《樂隊的夏天》便是這樣一個專屬於樂隊的節目,在中國,它應該算是純樂隊型節目中首屈一指的,大製作,大舞臺,請來的樂隊也不拘泥於形式,不拘泥於新舊。
如今樂夏也已做到第二季,參賽樂隊成員年齡上到00後,下到60後,有屬於新生代的力量,也有那個搖滾十年黃金年代走到今天的前輩。
有超級斬,mandarin這類玩兒技術流,玩兒年輕人所愛音樂的樂隊,也有HAYA,野孩子帶來原生態的世界性音樂。
總之,讓我用兩個詞來概括《樂隊的夏天》的話,那只能是:包羅萬千,豐富多彩。
如果第一季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做這個節目,還有一些擔憂,那在樂夏二就已經完全放開,因為這個節目讓那個不大的圈子看到,還是有那麼多人懂樂隊,那麼多粉絲喜歡樂隊。
樂夏二至今也已播出八期,陪伴大家走到了2020年夏天的尾聲,為所有人帶來相比第一季豐富和「強勁」的音樂,也讓不少人在看完最新一期後改變了一些看法。
大多數人在之前認為《樂隊的夏天》就是一個單純的競爭類節目,這些樂隊也是抱著想紅的心態才來參加。
有這種想法的人,在樂夏二第八期播完之後,早已將之拋到了九霄雲外。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的競爭性,許多樂隊只是想唱一首歌,能讓自己的作品被大家看到,能留下自己的聲音,那就足夠。
這絕非是他們的虛情假意,因為從他們眼中能看到滿滿真誠,這種真誠在最新一期中格外明顯。
最新一期是節目組要求的歌曲改編戰,所有樂隊兩兩成組,進行PK,輸者直接淘汰。
在這場battle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組,達達和木馬,還有超級斬和野孩子。
達達和木馬互選時表示,他們不是為了什麼保證誰能留下來才選誰,就是跟隨自己的本心,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兩隻都是重組。
能重新一起玩兒便是最大的幸運,所以並無太多勝負心,而最後現場的呈現,也是非常感人。
兩支樂隊都選了悲傷色彩很濃厚的歌曲:《再見》和《後來》。
達達用小調將《再見》再添更多傷情,最後一個高潮的收尾,很有新意,配上彭坦磁性的聲線,現場非常出彩。
而木馬,則用懷舊風非常「激動人心」的演繹了這首離別必唱曲目《後來》,最後還加一段致敬了Pink Floyd的solo,每一個音符都直擊人心。
就這場對決來說,小編認為是不分勝負的,也改變了一些人的觀念,覺得這些十幾二十年的老牌樂隊都是老一套的東西,並無「新貨」。
達達和木馬這一場便重重打臉,證明時代在進步,他們也在進步,他們在歲月中不斷擦拭自己的「兵器」,即使不用,也不會生鏽。
最後結果雖為達達淘汰,但他卻是笑著離去,看著曾經帥氣無比的彭坦留給觀眾的背影,不禁讓人心酸。
如果他們讓觀眾看到了什麼是樂隊情,那野孩子,便讓所有人看到了什麼是真音樂。
在這輪改編賽中,他們並未選擇導演組歌單中的音樂,因為靈魂人物張佺覺得其中歌曲代表不了中國風,於是執意改編《竹枝詞》來參賽。
因為歌單中有香港音樂泰鬥黃沾的巔峰作《滄海一聲笑》,所以野孩子也是受到很多爭議的。
但在這爭議聲中呈現的歌曲是幾乎完美的,野孩子讓觀眾看到了屬於真正原生態國風的世界音樂。
他讓所有人看到了什麼是真音樂,當然,最後也因為違反規則選擇了退賽,但老藝術家的風骨和屬於野孩子的音樂性卻深留在每個人心中。
這,就是《樂隊的夏天》,這,就是中國的樂隊,來參加節目無關名與利,只為讓大家看到,他們還在,他們還在做音樂,就已經足夠。
大張偉看著舞臺上的一片和氣,也半開玩笑的說道:現在玩兒樂隊都這麼和諧了麼?
也是,曾經的彭坦,也是一言不合就撂挑子,管你多火,我不想做就不做的人,曾經的謝強,也是一言不合動拳頭的人,曾經的張佺也並非今天看起來這般和藹。
但他們都在歲月流逝中被磨平了稜角,誰人年少不輕狂,他們放下了曾經的放蕩不羈,回歸之後才曉得,音樂是他們的本真。
謝謝樂隊的夏天讓所有人知道他們,他們讓觀眾看到拋去名與利的樂隊,只看到音樂的情與真。
#樂隊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