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產品牌倒下,拖欠員工工資750萬,無奈淪為「落湯雞」。臨近年末,今年的汽車行業度過了最艱難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就不景氣的汽車市場雪上加霜,由於如此之大的衝擊,讓許多車企變得岌岌可危,尤其是本就起步不久的自主品牌,更是面臨著經營困難的局面,只有吉利、奇瑞、長安等幾個實力較強的自主品牌,才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持盈利狀態。
就在前不久,著名的華晨汽車也傳出了破產傳聞,看來即便是依靠著寶馬這棵大樹,而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與特色,也仍然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不僅是華晨,又一國產品牌即將關門倒閉,那就是華泰汽車,這個靠新能源發家的車企如今拖欠工資750萬元,它的銷售利潤已經支撐不了支出,已經變得岌岌可危。
回想當年華泰汽車還是有過一段風光時期,憑藉在新能源領域中的成功,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華泰老總張根秀甚至還登上過福布斯富豪榜,並且旗下車型聖達菲也非常受歡迎。不過如今的華泰汽車已經今非昔比,即便是在這個新能源極受歡迎的時代,也仍然因為各種原因瀕臨破產,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然而華泰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結清拖欠員工的工資,畢竟這麼大的一個公司,如果員工的工資都開不起,那麼傳出去影響是非常不好的,而這也引起了華泰內部員工們的不滿,尤其是那些跟隨著華泰一路走過來的老員工,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公司會發展到這麼一個地步,相信老員工們看著華泰一步步衰落,心裡也是非常難過的。
而華泰為什麼會失敗呢,其實原因和大多數破產的車企一樣,那就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是在走模仿這一條路線,不具備自主創新的想法,山寨這條路線在前幾年確實很容易被接受,眾泰就是一個憑藉山寨能力,在當時賺的盆滿缽滿,而許多車企看到眾泰成功,也紛紛效仿了起來。
不過好景不長,就算是國內的山寨鼻祖眾泰如今也經營困難,更不用說其他的小眾品牌,所以發展自己的特色技術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長安、比亞迪這幾個品牌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堅持創新,不斷完善改進自身的不足,因為其他的競爭對手也是在不斷的進步,想要不被市場淘汰,必須就要跟著進步。
只有這樣,在每當推出新車型時,才會讓消費者們覺得眼前一亮,用自身特色與穩定性吸引消費者才是最正確的,而華泰的失敗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在這個競爭極其激烈的時代,如果不拿出十分的創新,那麼只會面臨被淘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