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
愛如星光 把心點亮
文丨晨曉 編輯丨文姐
每每回到老家,看著滿院的花草樹木,滿盆各色的蔬菜,很自然被帶入到往事的回憶中。如今的蔬菜盆是曾經的鹹菜缸,想起老鹹菜的味道,內心升起無限溫暖,曾經的生活雖簡樸,卻從來不缺少愛和希望……
多年來,老母親一直保留著醃製鹹菜的習慣。我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放學回家,掀開鍋蓋後看到冒著熱氣的雪裡紅鹹菜和玉米餅子。老母親無論種地多忙,即使中午經常顧不得回家,卻從未忽略我們的生活。為了保證我們放學後能吃上熱騰騰的飯,她通常是把飯菜留在鍋裡。那時候是大鍋灶火,燒些木頭棒子或是曬乾的玉米芯,火焰的餘溫能保持幾個小時。鍋裡放上適量的水,大鍋篦子上放著窩頭和鹹菜,就像是小火慢熱,通常一個上午還能保溫。那個時候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帶著母親溫度的午餐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富足。
以醃製白蘿蔔、雪裡紅、大蒜等為主的時代,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了鹹菜。老母親因而也會變著花樣儲備很多,從而也就有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一溜排開,鹹菜缸的外觀造型各異,有"長龍和福字"等,頗具特色,也是不錯的風景。那些70年代的生活印記,伴隨著我們的成長,現在仍然能回想起那時生活的點點滴滴。
後來,隨著生活一天天變好,蔬菜越來越豐富,鹹菜用量也在慢慢減少,醃製鹹菜也就有了選擇性。從剛性需求轉變為因喜歡吃而繼續做,花樣也在不斷翻新,醃製食材也不再是單純的大鹽粒子。鹹菜缸能否被派上用場也有了選擇性,閒置的鹹菜缸很自然的變身成了種植各色蔬菜的大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韭菜缸,直徑很大,不是很深,適合種植。母親用棉花柴垛底子的有機土裝滿大缸,在菜園裡擺放好。過了幾天,沒想到盆子裡鑽出了細細綠綠的嫩芽,起初辨認不出是什麼,又過了幾天,居然是滿滿的韭菜苗。她正在規劃這些盆子該種啥呢,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盆韭菜放在院子牆根邊的向陽處,它們就像得到特殊關愛一樣茁壯成長,其他頭茬韭菜還很小,它們的長勢已經到了第二茬也該收割了。看著綠油油的長勢,讓人心生歡喜。老母親在她的菜園裡擺弄著,她是一心為了兒女能吃上最新鮮的蔬菜,那種開心和滿足掛在臉上。
忽然間懂得了母親為什麼不捨得離開老宅,這裡有她的寄託和希望,有屬於她自己熱愛的生活。她勤勞能幹,房前屋後被裝點的柳綠花紅,枝繁葉茂。整個院子瀰漫著生活氣息,她怎麼捨得離開!
時代在變,生活越來越美好,老母親的習慣依然沒有變,老母親的愛沒有變。她為了適合我們的口味,醃製的鹹菜在不斷更新,成了我們生活的點綴,依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的那些盆盆罐罐依然年年更新種植,為我們提供各色新鮮蔬菜。老母親用自己的勤勞為我們補充著新鮮營養,也讓我們學會在勤勞中收穫希望。她的愛如點點星光,把我們的生活照亮!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