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命數難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既然「失馬」不一定意味著失去,那麼「得馬」就真的以為得到嗎?對於一時得失,不妨看開一點,不要太過執著。該我拿的,我一定仔細打包,不歸我的,與我沒緣分的,倒也罷了。
有的人執迷不悟,為了一時的成敗得失,迷失自己,被慾念吞噬己身,也許能夠得到一些東西吧。只是,這樣實在不值得。
身外之物只能伴隨人一時,人的品行,人的種種經歷行為,卻隨著自己的生活和經歷相伴終生。嘗得一時甜頭,過了幾天又忘了,執著於更好的外在享受和成果;但是只要做了一件讓自己悔恨或者羞愧的事情,對自己的影響,心中的陰霾,又怎麼會輕易消散?
不要為了一時的好處,背上心頭長久的負擔,這可不是合算的買賣。
人生在世,其實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瀟灑痛快便是一生最好的姿態了,那些活著時積累的金銀珠寶,帶也帶不走。最重要的,衡量人生是否幸福的標準,便是自己的內心了。
因此,不管眼前有怎樣的好處,問心無愧始終都是最重要的。
正如黃易在《日月當空》裡所說的那樣:「人生在世,有所不為,又有所必為,將來的事誰曉得呢?一時得失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憑心之所向,放手而為,如此方活得痛快。」
什麼是不為的?什麼又是必為的呢?
其實,黃易想通過這段話告訴我們,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心裡痛快,問心無愧。那麼什麼是必須做的?自然就是讓自己身心痛快舒暢的事情,廣交良友,多結善緣,面對不好的事物能夠保持內心正氣凜然,養浩然之息,這就是必須要做的。而不能做的,自然就是為了小利,出賣靈魂的愚蠢行為了。
人的一生很長,美妙的風景很多,可是欣賞風景的時候,一雙眼睛必須乾淨清澈,才能領略其中美好滋味。在汙濁中摸爬滾打,賠掉的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卻拾起了俗裡俗氣的金銀珠寶,難道不是買櫝還珠麼?
見了一點甜頭就猛撲上去的這種本能,是任何生物都會有的,可是人比那動物多的一點寶貴的體驗,就是人生能夠體察知性之美。就算身處陋室,也能有悠然見南山的美感。
和這能夠在生命中銘刻永久的美妙事物相比,金銀珠寶之所以淪為俗物,並不止因為其價值的單一和世人普遍的追求,更是因為其短暫。沒錯,相對於歷史長河中耀眼的輝煌,那紙醉金迷的光輝鮮麗,不過是一時的繁榮,轉瞬即逝。生命最本質美好的事物,亙古不變,而始終銘刻於每個人的靈魂深處。
無關於物慾,人生極致的體驗,又何嘗是感官的刺激可以比擬的呢?
這種極致,是漫長人生的修養積累的結果,是人長久走在自己道路上,接近本心的頓悟,如果耽於享樂,就是自己抽掉了走向那種幸福的階梯。
願我們每個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不至於迷失方向,不至後悔,獲得屬於自己的大圓滿。
筆者情感總結:
錢是人活著的手段,不是人活著的目的。為了手段而放棄了自己的目的,在手段的嫻熟中沾沾自喜,喪失本真,並非智者所為。人生的尺度不止一條,其根本更不在於金錢,而是長期積澱的智慧中,看待生活的眼光所獲得的升華。
從來就沒有什麼值得用一生交換的外物,每個人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而外物?不過是降生之後,世界的諸多規則加在自由之身上的種種責任負擔罷了。當然,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負責任,但是要明白生命的本質,生命誕生伊始,就有自由之心相伴,就是獨立灑脫的姿態。
切莫為了一時的享樂,丟棄了這份純粹的美好,如同被誘惑入圈套,關進籠子中的野獸一般。掙脫心魔,方知我才是我,認清自己,瀟灑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