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買名牌包的90後女孩,自殺了:縱慾性消費,正在毀掉2200萬年輕人

2021-02-11 掌門1對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家那個剛上大學的小侄女時不時在朋友圈炫耀。

化妝品、衣服、包包....玲琅滿目,不乏各種大品牌的身影。

我問她,錢從哪裡來?

她吱吱嗚嗚,最後老實交代是向爸媽騙說學校有新課,要的錢。

我渾身一驚。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舊新聞。

一個大學生,給同學留下了最後的訊息,然後跳樓自殺了。

自殺的原因,竟然是自己縱慾性購物,超額消費導致自己被校園貸盯上。

從此走上不歸路。

「兄弟們,我就要跳了,聽說跳樓摔下去會很疼。」

網友說:明明怕疼,也要走絕路,這得有多絕望啊。

很多孩子越來越難逃買買買的誘惑,每一次大促,熬到半夜,看直播,下定金,付尾款,一場接著一場狂歡。

一個欠債的女孩說:花錢沒辦法理智,就像吸毒上癮。

這屆年輕人似乎正在陷入一個死循環,明知道縱慾性消費不好,卻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其中。

 01 

縱慾性消費造成的悲劇,有豈止一兩樁。

90後一個叫陳淼的女孩,在2019年5月,選擇用一盆炭火,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要她命的,不是別的,正是無節制的消費。

 

她是一名律師助理,表面的衣著光鮮,出入CBD和高檔咖啡廳的她,

實際上月薪僅有3000元。

 

母親收拾遺物時發現,她擁有很多名牌包包等奢侈品。

 

 

更讓母親震驚的是,陳淼還擁有14張信用卡,欠款竟然高達87萬。

陳淼與這個世界決裂,竟然從無上限的購買奢侈品開始。

多麼讓人痛心。

英國詩人布萊克說:欲望產生瘟疫,自控是強者的解藥。

當欲望四溢,人首先心態就會失衡,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輕則不明是非,重則飲鴆止渴。

理性被感情完全吞沒以後,後果都是毀滅性的。

 02 

這是一張大學生超前消費的表。

購物、飲食、娛樂成為大學生3大花銷。

有人形容95後的消費心理:

手機出新款了,買啊,京東爸爸可以白條。

新上市的跑鞋,爸媽不出錢,管他,淘寶爸爸讓我借唄、花唄,先拿下再說。

同學聚會,我不想被看不起……

我要旅行,去體會詩和遠方……

在一個豆瓣負債小組裡,看到了年輕人的困境。

一個18歲女孩,為了買手機,裸貸,幾千塊錢滾到4萬,最後,只得家長出面償還。

一個男孩追求名牌鞋子,還不上校園貸,不敢去上學。

還有還不上貸款,催債電話狂轟亂炸,被威脅、被恐嚇。

更有甚者,被逼拍裸照.

央視曾報導,裸貸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的產業鏈,前端放貸、催款逼款、裸照銷售、逼迫賣淫、視頻再銷售。

淪為校園貸的孩子,從開始不敢告訴家裡,拆東牆補西牆,一貸養貸。

最後東窗事發,家人被拖下水,更甚者走極端。

悲劇的開端都如出一轍,朋友有,我也想有。

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的內核,是攀比上癮。

「 我有個室友花了 3000 塊買支鋼筆,分期付款;所以我也買了個 3000 多塊的耳機「;

他們總能通過舍友、朋友圈、各種購物軟體發現更加貧窮的自己。

然後又通過各種廣告,不斷洗腦自己:我配得上這些東西。

一邊接受暴擊,一邊被種草。

於是,輕輕的一點,清空購物車的快感,瞬間得到了滿足。

滿足之後,是錢的虧空,是人生的一步踏錯,步步錯的人間慘劇。

 03 

我們孩子為什麼會淪為消費的奴隸?

有人質疑。

其實,上癮式消費背後,是能力配不上欲望的掙扎沉淪。

而把這種欲望推向高潮的,是我們隨處可見的廣告。

他們總告訴你:

先消費,後還款,別讓現實阻擋你逐夢的腳步。

他們總告訴你:

20歲時喜歡的裙子,到40歲才能穿上,就沒有意義了。

他們催促著你,鼓動著你。

用精緻的語言,曼妙的場景,編織一個虛假的身份標籤給你。

讓你以為自己掏掏錢擁有這些,不用再努力,就能輕而易舉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你不停地消費,掏空口袋,開始學會分期,學會借貸。

 

然而「借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一入借貸門,工資成路人。

我並非全盤否定消費。

從大的層面來看,「消費」有利於擴大內需和促進生產。

 

然而,對於個人來說,超前消費只會把你變成欲望的機器。

 

「慾壑難填」啊,夢總有醒來的時候,孩子們。

到那時,你根本不知道將面臨什麼樣的代價。

 

正如一位豆瓣網友的總結:

只是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的欲望,空洞乾涸的心靈,以及一無所有。

 04 

我曾見過,拒絕父母的手機禮物,專心學習,考入名校的孩子;

我也曾見過,通過辛苦努力工作,過上幸福生活的普通人;

但我沒見過一個靠借錢消費,能過得好的,一個都沒有。

這世界沒有一勞永逸,也沒有免費的午餐,用金錢買來的快樂,總是短暫。

都說:聲色犬馬只是幻像,精專勤勉才是真實。

套用作家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中的一句話: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鑰匙,放縱肯定更不是。

克制欲望,延遲滿足,才是當代年輕人應該學習的第一課。

如果你贊同我的想法,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來源簡介:本文系掌門1對1原創,掌門1對1(ID:zmlearncom),中小學名師在線輔導,千萬家長的選擇。歡迎關注。本文經授權發表,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版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那個被網貸毀掉的Lv女孩:月薪4000,欠債20萬
    她下定決心,要在大四畢業之際送自己一個踏入社會的禮物——一個一萬塊左右的LV學妹看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功課,看了很多女孩與第一個名牌包的故事,最後得到了真知灼見:她的第一個奢侈品包,Logo一定要明顯,牌子一定要夠大,要一眼就知道「貴」,款式一定要經典不過時,最好容量也ok,能真裝下東西。
  • 甘肅00後寒門女學生出租屋燒炭自殺:網貸,正在逼死年輕人
    女孩進廠後和父親的兩次聊天記錄 圖/瀟湘晨報說實話,看完父親和女兒的對話,我心裡一陣發酸。多麼不容易的父親啊,一個人扛起整個家庭,可是卻扛不動女兒自殺的消息。看看我們的四周,你就會發現,網貸,正在榨乾許多年輕人的每一滴血!自殺式人生,從網貸成癮開始知乎上有的問題:誰都知道,網貸是害人的東西,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
    可是這一次丟了的那個箱子裡面,有一塊新買的卡地亞腕錶。雖然是沒鑽,卡地亞家裡最便宜的那種,但是數字後面也有好幾個零。這個急,這個氣,和航空公司這一頓理論,終於在十幾個小時後,箱子和表都完璧歸趙。M 太太說:「你先生也忒大意了,這麼貴的東西放箱子裡託運。」S 太太說:「箱子裡還有兩塊愛馬仕的絲巾和一個 LV 的包,都是幫中國同事帶的。」
  • 第一隻名牌包買什麼
    對於買包的立場,我其實之前在《這是一篇不買包的包貼》裡已經闡述得很清楚了。原則上,我認為衣服比包重要,但是考慮到女生對包的心理需求早已不是將它視為一件搭配單品,而是安全感與自信心的來源。所以我想還是給一下自己的建議,畢竟我也是是經歷過爆發性買包的那段時期的。剛出校門的女生第一隻名牌包買什麼?這個題目其實限定了很多條件。
  • 負債30萬買名牌的女孩,終於把丈夫逼到跳樓:別讓「偽精緻」,毀掉你的人生
    簡而言之就是,他們把自己在朋友圈展示出來的名牌包包、奢侈品等同於自己的價值。於是他們就算是借錢、就算是貸款也要買上名牌包包、奢侈品去展示自己的價值,如果沒有,他們就會感覺羞恥,感覺自卑。 所謂金錢羞恥,說白了就是旺盛的虛榮心、炫耀欲在作祟。
  • 要買人生的第一個名牌包了?這裡沒有建議只有經驗!
    那個時候街拍是真正的街拍,每個主角穿的單品我們都會一個個的研究,是什麼品牌的帽子、什麼款式的上衣,背的哪一隻包,統統記在心裡。在那個時候,我也曾經幻想過自己工作之後的第一個名牌包。總之,買一個名牌包這件事,在我的生命中是被認真對待過的,以及觀摩了無數歐美街拍的我,在那個時候無數次的思考,終於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名牌包目標——巴黎世家機車包。
  • 蕭亞軒曾為買名牌包遠赴法國,猶豫時旁邊女孩的舉動讓她馬上付錢
    蕭亞軒曾為買名牌包遠赴法國,猶豫時旁邊女孩的舉動讓她馬上付錢蕭亞軒是著名的亞洲天后,是一個很優秀的歌手,蕭亞軒在歌壇的地位也是很蔡依林不相上下,她的很多歌曲傳唱度很高,像是《愛的主打歌》《最熟悉的陌生人》等等諸如此類的,蕭亞軒的歌曲曲風多變,而且她本身舞臺爆發裡也很強,是女歌手裡面的實力派。
  • 緊急避孕藥,真的毀掉了90後女孩?
    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類早孕反應,有的人還會有頭痛,還會導致月經不規律的情況。這些雖然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一陣子,但是在停止服用後一段時間,就可以自行消失。下面颯姐就給你們講講關於「緊急避孕」這件事:常用的,有效的緊急避孕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上環,一種是吃藥。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愛買名牌包?
    文|盧璐 出處|盧璐說(ID:lulu_blog)01幾個法國媽媽一起喝咖啡。大家還沒坐穩呢,S太太開始有聲有色講,他先生法國出差回來,箱子丟了。國際航班箱子丟了,常事。找到了送到家,也就算了。可是這一次丟了的那個箱子裡面,有一塊新買的卡地亞腕錶。
  • 為什麼法國人不買名牌包?
    可是這一次丟了的那個箱子裡面,有一塊新買的卡地亞腕錶。雖然是沒鑽,卡地亞家裡最便宜的那種,但是數字後面也有好幾個零。這個急,這個氣,和航空公司這一頓理論,終於在十幾個小時後,箱子和表都完璧歸趙。M太太說,「你先生也忒大意了,這麼貴的東西放箱子裡託運。」S太太說:「箱子裡還有兩塊愛馬仕的絲巾和一個LV的包,都是幫中國同事帶的。」
  • 那個背30000塊名牌包的女孩,欠我的500塊錢卻沒還
    上個月還在朋友圈裡曬30000塊的GUCCI包,前兩周剛從日本旅遊完回來的她,怎麼會突然吃不上飯呢?原來,她的那些包包、口紅、名牌衣服,全都是她刷信用卡以及通過各種貸款平臺借錢買的。我對她這種心理很不理解,問到:「沒有錢為什麼還要買上萬塊的包和衣服?買自己能買得起的不就行了?」她回復我說:「這就是精緻的豬豬女孩的日常」。也許是有代溝了,我理解的精緻跟她口中所說的完全不一樣。真正的精緻生活,不應該只是看上去富裕,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透露著高品質;不應該只是表面上享受,而是背地裡也不會讓自己受委屈。
  • 被定義的「女孩」,正在毀掉你的審美
    那個時候,《青春有你》和《創造營》大火,又颳起了一陣女團風。不但穿著和打扮靠著女團風的方向來,網絡上甚至出現了大量的女團風教學。從妝容到著裝,統統都有教程了。而BM風,也成了這個夏天最熱門的穿衣風格。所謂BM風,是BrandyMelville的縮寫,短上衣+短格裙是標配。
  • 緊急避孕藥,毀掉了多少90後女孩?
    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類早孕反應,有的人還會有頭痛,還會導致月經不規律的情況。這些雖然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一陣子,但是在停止服用後一段時間,就可以自行消失。常用的,有效的緊急避孕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上環,一種是吃藥。上環,一般說的是含銅的宮內節育器(IUD),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性生活發生後5日內,放置入含銅IUD。
  • 我的買包故事 | 如何選擇人生中一支名牌包?
    事實上,對於這些名牌、奢侈品而言,任何一位年輕姑娘都是潛在用戶。也許18歲消費不起,那25歲,30歲,35歲呢?到了這個年紀,大部分女性都有能力消費奢侈品,甚至成為奢侈品的消費主力。所以那時的我,一有空的話就愛去專櫃店轉悠,只是window shopping,卻帶著一種老娘若干年後要來買它的氣勢,來親身體驗這些包的重量,尺寸,大小,皮革的質感。Don't trust people in the cyber world,對包也是。何況人生中一支名牌包?我怎麼能從網上看看圖片就斷定它是否值得我掏錢?當然要親自體驗了。
  • 被「自殺式社交」毀掉的中國90後
    前段時間,一個扎心的新詞上了熱搜——「自殺式社交」究竟是怎樣的社交,才會到達「自殺」的程度?在我們的朋友圈裡,總有這樣的人:一開口就終結了話題,冷場能力一流;把尖酸刻薄當成幽默,還說自己只是口快;不是抬槓就是補刀,還總覺得自己優越感滿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陷入「自殺式社交」的怪圈。
  • 新女性消費觀察:90後能買也能賺,拼多多等「性價比」電商成首選
    在很長一段時間,女性「精打細算積蓄未來」的特質曾被一些男性片面曲解,而報告認為,80後、90後女性事實上已經是中國家庭購物決策的主導者,在新電商平臺拼多多上,90後女性更是已經成為主力消費人群,佔比超過五成。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
    作者:盧璐 來源: 盧璐說(lulu_blog)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和幾個法國媽媽一起喝咖啡。大家還沒坐穩呢,S太太開始有聲有色講,他先生法國出差回來,箱子丟了。國際航班箱子丟了,常事。找到了送到家,也就算了。
  • 法國女人為什麼不買名牌包?
    一群在中國不用上班的全職法國太太,在上海市中心整棟老洋房的花園裡面,端著咖啡,唏噓一片:羨慕嫉妒恨,太土豪了,這些中國人!口水擦乾淨之後,S太太想想不對,又說:「買卡地亞表的是我先生的助理,一個月工資八千不到。她先生也在我們公司,工資也就一萬多,還有一個六歲的孩子。你說,買卡地亞的錢哪裡來的?」T太太趕快附和說,「對呀。
  • 為什麼澳洲人不買名牌包?越來越多在澳華人活成了真實的模樣
    假如你不在那個圈子裡面,卻使用了那些物品,就會給其他人看成是異類。在澳洲沒有人願意花錢毀掉自己的圈內形象與前途。你不是那個階級的人,穿成那個階級的人的樣子也不會有人接受你。 假如某件比較貴的商品有更便宜的取代品的話,澳洲寧願買便宜的那件商品,而不會花更多的錢去買一個奢侈品。用他們的話來說,花錢買牌子有點像「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