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疼痛難忍,除了止痛藥,一些理療方法、飲食調理、穴位按摩也能有效幫助緩解或祛除疼痛。
牙痛怎麼辦?別慌!
從冰箱裡拿些冰塊,用毛巾包裹後貼敷在牙痛處,有助於血管收縮、避免炎症擴散,能很快地緩解牙痛。
但提醒大家,一定不要直接用冰塊貼敷,避免凍傷。
膝關節炎是老人最常見的老毛病了。
如果出現紅腫熱痛,建議用冷毛巾來冷敷。
如果沒有紅腫症狀,則可以採用熱療法。將一些粗鹽炒熱後包起來熱敷膝蓋。也可以用炒黑豆,注意控制溫度,不要燙傷。如果嫌麻煩,可以直接用熱水袋來熱敷,但散熱快,溫度不如前面方法易控制。
突然進行激烈或過度反覆的活動,容易引起肌肉酸痛。
此時不宜再過度活動,應及時休息,並通過泡澡等熱療方式來緩解肌肉酸痛,否則易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建議肌肉受損後,可以口服維生素C和維生素E,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和緩解酸痛。經常運動的人,更要多補充維C和維E,能使肌肉得到充分恢復和休息。
不少痛經的女性會選擇在月經期間,吃些止痛藥來緩解。剛開始選擇一種止痛藥,吃一片,但時間久了有了耐藥性,作用就不大了。
對於不方便就診的痛經女性來說,建議痛經時可用熱水袋熱敷,緩解月經期間痛經問題。
平日裡,可在家做一做腹部艾灸,對於常見的痛經問題止痛效果良好。如果不習慣用艾條,隨身灸也是不錯的選擇。
偏頭痛發作時好好休息,同時,按揉太陽穴、風池穴等穴位來緩解疼痛。或者是穴位貼敷,哪裡疼痛,就在哪貼敷並外用膏藥,有助於迅速緩解疼痛。
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所謂的偏頭痛患者,很大一部分其實是頸源性頭痛,問題出在頸椎上。玩手機遊戲、不良姿勢、壓力大、枕頭過高過低這些都導致現代人的頸部承受了太大的壓力,供血受影響,偏頭痛也就發作了。所以改善偏頭痛,最重要的就是改變日常生活的不良姿勢,儘量不做低頭族,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上的方法能夠緩解不同部位的疼痛,下面再介紹一些綜合對抗疼痛的妙招吧!
紐約市理療師丹尼爾韋斯表示,「許多人因為不良的坐姿習慣而出現腰部和頸部急性、慢性疼痛。」保持正確的辦公坐姿要注意以下幾點:電腦和鍵盤應擺放於身前的辦公桌上,電腦屏幕上端與眼睛水平視線平齊。肘關節呈90度彎曲,手腕部呈自然狀態,臀部和膝部都應彎曲約90度,雙腳自然踩在地板上。
當疼痛襲來,將舌頭伸出並放鬆,然後輕輕咬在舌尖,接下來用大拇指無規則地輕敲下巴下柔軟部位。這是根據原始反射釋放技術設計的一種祛痛方法。
當疼痛襲來時下頜肌肉通常會緊繃。該方法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它能放鬆下頜肌肉,混淆肌肉感受。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的運動醫學專家約什桑德爾表示,保持充足睡眠對於幫助身體對抗炎症非常關鍵,而炎症對造成身體疼痛危害甚大。
當身體部位出現新疼痛,或者某部位疼痛一直揮之不去時,人們常常使用瑜伽拉伸動作等來止痛。不過,專家表示,身體疼痛時,真正需要的是休息。當休息幾天而且對活動做出調整後,疼痛仍未緩解,再進行專業評估也不遲。
對肌肉酸痛或纖維肌痛的病人,中西部地區醫療中心的美國癌症治療中心理療師凱思琳·本德爾建議:將兩杯瀉鹽、一杯發酵粉和1/3杯過氧化氫放於浴缸內,泡一個鹽水澡。儘管沒有太多研究表明瀉鹽具有緩解疼痛的功效,但很多病人表示這樣很放鬆、能祛痛。
當身體疼痛、僵硬時,減少活動在疼痛初期或傷勢嚴重時十分必要。但長時間不活動,會導致肌肉變短變緊,關節僵硬。活動有助於潤滑關節,刺激循環,保持肌肉強壯活力。如果連輕微活動都帶來不適,可以考慮遊泳,減少重力對疼痛的影響。
跳出疼痛區域找根源非常關鍵。比如,小腿肌肉僵硬會導致腳跟痛,髖關節僵硬會導致膝蓋疼痛。
針灸具有相當好的止疼效果,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43種針灸有效的病症中,有許多與治療疼痛有關:牙痛 、拔牙後疼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腰痛、網球肘、坐骨神經痛、腰痛、關節炎……
需要注意的是,要接受針灸治療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哦!因為針灸的效果和醫生的施針手法、取穴方法、臨床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呢!
當然,當疼痛程度加重、性質發生變化,去醫院積極診斷治療才是根本。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傳遞健康
想了解更多更專業的資訊
掃一掃 以下二維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