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京東醞釀已久的「京東全球購」正式發布上線,而且來勢兇猛,首批上線的商品數量就超過15萬件,品牌數超1200個。此次京東還為全球購業務啟用了「jd.hk」的獨立域名引流,並為其在京東平臺開設入口,以提高曝光率。
至此,京東、天貓等各大電商巨頭均已高調介入跨境電商市場,扛起了「正規軍」的大旗,這無疑對大量散兵遊勇的代購黨形成了巨大威脅。一場正規軍與非正規軍的戰爭,已經在所難免。
中國買的「進口花王」比日本產量都多,為什麼?
遙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都忙著出口賺外匯,海外商品還是塔尖少數人的特供。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外匯儲備躍升全球第一,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但由於高昂的關稅以及渠道商層層的加價,進口商品雖有品質上的優勢,卻也有價格的硬傷,「跨境電商」正是在國門內外存在「巨大價差」的條件下出現的避稅行為。
跨境電商存在的另一大基礎,是近年來國內消費者對產品安全的擔憂,這突出體現在母嬰產品上。在六個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的典型中國家庭結構中,消費者對母嬰產品的安全問題是零容忍的,而國內「大頭娃娃」毒奶粉、三聚氰胺牛奶、塑化劑超標等嚴重質量安全事件,早已讓消費者脆弱的神經不堪重負,對海外優質商品的需求變得尤為強烈。
目前跨境電商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據悉,目前市場規模是一千億,這兩年會迎來爆發期,未來3-5年,它會成長為一個萬億級市場。所以,現在的跨境電商還遠遠沒達到紅海競爭階段。
此前,由於相關法規的空缺,跨境電商多以個人代購(包括淘寶C店、朋友圈代購、出境遊代購等)的方式實現,操作手法也因無法公開透明而多有貓膩,從商品來源不正,逃稅被扣,到物流的緩慢、貨品損耗以及國內售後無門,甚至還有不法商販通過偽造小票、報關單等單據造假售假。
個人代購的種種弊病,讓消費者在跨境電商的購物道路上戰戰兢兢。一位準媽媽向記者表示,「現在到處都在賣花王紙尿褲,聽說光中國一年銷售的所謂『進口花王』都比日本廠家的銷量多。難不成人家賣給日本人的反而是假的?所以我真是不敢瞎買。」
精雕細琢終上線
很明顯,現在跨境電商的渠道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能夠整合可靠資源,且具有更多服務功能,尤其是售後服務的跨境電商平臺——這跟當年山區老百姓渴望正規軍接管,趕跑散兵遊勇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其實國內商品在電商化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類似「去偽存真」、「化繁為簡」的訴求,而京東正是在那個時機下,以自營正品的口號開啟了電商的正品時代。因此,儘管表面上看,相比早在去年就開通了的天貓國際,京東如今才開通「全球購」顯得有些滯後,實際上卻是「時機剛好」。
2014年7月,海關總署發布了《海關總署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公告〔2014〕56號)。明確規定通過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跨境交易的進出境貨物、物品範圍,以及數據傳輸、企業備案、申報方式、監管要求等事項,為整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出政策利好的信號。以此為標誌,徹底掃除了跨境電商業務操作中的很多灰色地帶,這個行業才真正成為規範、陽光的行業。
自此,京東全球購部門的發展也由此提速,10月份小規模上線平臺後隨即進入了為期半年的內測階段,最後確定採用「自營+平臺」的模式,保證上線後帶給消費者最好的購物體驗。
如此「精雕細琢」,京東到底打磨出了什麼與眾不同的點呢?
一是「自營+平臺」的海外商家合作模式。這「遺傳」自京東的整體策略,既保證商品的豐富度又能深度導入京東一貫的服務優勢,包括客服、物流及售後等。據透露,未來京東全球購的自營與第三方佔比將會非常接近。
二是京東的特色服務及著力打造的「正品形象」。面向消費者,京東不僅可以做到全供應鏈條可追溯,在痛點扎堆的物流服務上,還有備貨、集貨、直郵多種選擇,可以大大縮短等待時間,並且最後一公裡是由好評爆棚的京東小哥負責!對於假貨,京東的態度是「零容忍」,一旦發現商家售假,將處以平臺銷售額20倍違約金或10,000美元的嚴厲處罰(二者以高者為準),堪稱史上最嚴。
散兵遊勇是死是降?
京東全球購幾乎完美解決了跨境電商的兩個核心需求:價格(雖然不打價格戰,但通過直採直供的方式,砍掉了渠道成本,又有保稅倉的優惠條件,相比傳統專賣店價格優勢明顯)、正品。加上背靠京東大平臺,為上億用戶提供了一個低門檻嘗試跨境電商的機會,在獲取用戶上會容易很多。
業界規律是,小眾市場只有在大企業的介入下才能擴展成大眾市場。以京東為代表的諸多大平臺「正規軍」的殺入,必然會大大提高跨境電商的普及率,將跨境電商風潮從一二線市場擴展至更廣闊的三四線市場。
「正規軍」來了,一些有戰鬥力的代購黨經過改造或許也有機會加入正規軍,實現轉型升級。比如對符合準入資質的海外商家,京東有定製化的運營方案,「關、檢、稅、匯」一條龍服務,並提供全球物流解決方案,這讓他們相比過去零散的代購接單,獲得更多發展機遇。而那些靠渾水摸魚,造假售假存活的無良商家,很快將在這場大浪淘沙中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