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7月10日訊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雅雯 實習生 孟凡佳) 今天上午10點,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裡,九歲的宋慧(化名)和她的父母正在等待著接受迷走神經刺激手術,這是該院首次進行這項手術。宋慧剛出生不久就出現了不明原因抽搐,隨後被醫院確診為癲癇。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症候群,雖然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漸漸痊癒,但仍然約有1/3的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明顯,宋慧就是其中一例。
宋慧的主治醫師範雙石醫生介紹道,孩子七八年前初患癲癇時便來到醫院治療,嘗試了各種藥物,治療效果仍不明顯。進行腦電圖檢測後,也無法找到明顯的癲癇病灶。長年的治療,使得宋慧原本普通的家庭日漸難以為繼。今年端午節前後,宋慧又因為癲癇發作住進了醫院,這一次,醫院方面聯繫到了願意為她購買手術器械的基金會,早在幾年前就得知迷走神經治療術,但苦於經濟困難的宋慧父母,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手術建議。
據悉,迷走神經刺激術是近年漸漸火熱的、針對難治性癲癇的新技術。通過手術在孩子的頸部植入一個電極、胸口處植入一個發生器後,就可以通過發生器指導電極刺激迷走神經,減少患者難以自抑的不斷抽搐。發生器可以藉由電磁感應,由醫生在體外控制其發出的電流強度,進而達到根據患者的病情實時調整治療方案的目的。電極植入後,如無特殊情況可以終生使用,發生器則根據電量的使用情況判斷其更新周期。
與常規的藥物治療容易產生耐藥性不同,迷走神經刺激術因為可以控制電流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生不斷摸索出更加適合患者個體的治療方案後,效果會比剛植入時更好。並且發生器和電極的植入與藥物治療並不衝突,就意味著孩子可以根據手術的效果逐步調整服藥方案,擁有一個平穩的過度過程。
專家表示,傳統的癲癇病灶切除手術需要開顱,迷走神經刺激術的切口位於頸部和胸口,相對風險更小、手術時間更短、難度也更低。湖南省兒童醫院成功實施此項手術,標誌著迷走神經刺激術在我省的進一步普及,也標誌著我省的神經外科服務能力得到增強,將為區域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責編:蘇亮]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