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湯圓節了,你們會自己做湯圓還是買點湯圓應應節日呢?
今天在微博裡跟網友聊到小時候自家做湯圓,一下子就想起那時候每年正月十四晚上吃完飯洗涮完,爸爸就會拿出做湯圓的原料和傢伙什兒,然後我跟爸爸一起看著電視包湯圓,媽媽呢,則在旁邊的炕上躺著看電視,話說自打我記事起,我媽就是吃完飯一定要躺下休息的,仿佛吃飯對她來說就是一件很大的力氣活兒呢,哈哈,能被一個男人寵出這樣的洋氣「毛病」,這是多有福氣的女人呀.
如今想起這些便覺得無比的幸福, 節日的代表性食物聯接的並非只有味道,更多的是親人之間為了那種儀式感共同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所以說,節日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能夠串聯起一系列美好記憶的儀式感,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湯圓隨處可買的年代裡還要保留自己包湯圓的習慣的意義所在,為了讓我們的孩子多年以後也能想起這個節日和媽媽在一起做的事情,留住這種溫暖的感覺.
以前做湯圓的餡兒是先炒熟花生或黑芝麻,研磨細碎,然後再加豬油和糖,現在我們不是有黑芝麻醬和花生醬了嘛,一切變得so easy!
幾天前就有人問怎麼做這兩種餡兒,今天又試了下面的配比,味道很好又可以爆漿,寫下來也給你們參考哈~
(以上份量可以各包20-30個湯圓)
豬油和糖是餡兒可以爆漿的「靈魂」所在,如果不介意餡兒是否流動,那就可以自己減量。
沒有豬油,可以換成黃油或其它可以接受味道的動物油脂(比如雞油)。
所有原料混合(豬油不必融化,軟化即可),攪勻後,先冷凍一會兒,到半凝固了,取出來,分成6-10克/個,搓成小球,然後再送入冰箱冷凍室凍至凝固,就可以包湯圓了。
今年忘了提前在網上買水磨糯米粉,臨時在附近超市買的普通糯米粉,品質較差,所以就不推薦做法了,只要糯米粉質量夠好,和成柔軟的麵團就可以,怕黏度太高可以加點大米粉。
網友建議:用開水和面不容易裂。
我覺得(2或3):1都可以,餡兒太大吃多了會膩,你們覺得呢?
水沸後下湯圓,然後小火煮個5分鐘左右待湯圓都浮在水面上就可以了。
火不能大,不然就煮飛了,尤其是包著會爆漿的餡兒。
湯圓我做的少,經驗少,歡迎大家多提建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