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發現46個植物新種

2021-01-0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廣州7月21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21日上午,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聯合舉辦的2019廣東野生植物保護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廣東省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目前已完成野生動植物資源外業調查。據統計,此次調查發現植物新種46個,廣東省新記錄屬1個,廣東省新紀錄種35種,發現保護植物新分布點一批。

&nbsp&nbsp&nbsp&nbsp數據顯示,廣東省野生棲息地面積不斷擴大,野外資源穩步增長,全省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共1359個。據透露,調查人員在在韶關南雄發現百株以上野生丹霞梧桐新分布地,在南嶺發現南嶺疊鞘蘭、南嶺頭蕊蘭、廣東兜蘭、佛岡擬蘭等8個新種和16個新分布物種。在河源紫金縣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550-660米的坡邊、溪谷,科員人員也發現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廣東舌唇蘭」「紫金舌唇蘭」。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近年來,廣東省大力實施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極小種群拯救保護工程,加強棲息地和野外資源保護,建立諸如丹霞梧桐、豬血木等「一地一種」「一區一品」的就地保護模式,野生植物資源逐步恢復和發展。

&nbsp&nbsp&nbsp&nbsp2018年底,廣東省政府正式發布《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華雙扇蕨、長苞鐵杉、穗花杉、廣東含笑、觀光木等共20種野生植物列入名錄,對推動廣東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產生積極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廣東全省有維管束植物7700多種,其中野生植物有6135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有55種,其中一級有仙湖蘇鐵、水松、伯樂樹等7種;二級有桫欏、福建柏、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種。

相關焦點

  • 廣東發現白絲草新種 以「石門臺」命名
    廣東發現白絲草新種 (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4月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近日,產自廣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個植物新種被發表,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第5種白絲草。該種隸屬於被子植物藜蘆科(也叫黑藥花科Melanthiaceae)白絲草屬。該物種被命名為「石門臺白絲草Chamaelirium shimentaiense」,是首個以「石門臺」命名的植物。
  • 潮州95後小夥發現植物新種
    記者近日獲悉,有一種生長在潮州偏僻山澗的珍稀小草,經專業嚴謹的科學實驗、比對論證後,被認定為植物新種,並且以「地名+屬名」的命名法,被正式命名為「潮州蕕」,成為了目前僅有的以地名「潮州」命名的植物新種。那麼,「潮州蕕」是如何被發現的,它究竟為何物,以「潮州」命名的背後又有何故事呢?
  • 新植物來了!雲南發現植物新種紫唇姜
    12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發現一種姜屬植物新種:紫唇姜。近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Annales Botanici Fennici上。姜屬隸屬於姜科,現今記錄大概有150餘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亞洲區域。中國大概記錄有54種,是姜屬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姜屬植物以其具有喙狀的藥隔附屬體和葉枕兩個特徵而極易辨別。2018年,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進行植物調查的過程中,採集到這個叢生的姜屬植物。通過詳細的標本比對、文獻查閱以及相似種的解剖考察。
  • 江西武夷山新發現11種植物 系江西省新記錄種
    11月9日,記者獲悉,國內核心期刊《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和《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分別於近日刊登相關論文,公布了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的11種植物(系江西省植物新記錄種),即6種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柳杉葉馬尾杉、西藏瓶蕨、灰背鐵線蕨、骨牌蕨、異鱗鱗毛蕨、鋸蕨,5種種子植物:車桑子、大花腋花黃芩、巖藿香、高野山龍頭草、九龍山鳳仙花。
  • 雲南發現舞花姜屬植物新種
    新華社昆明1月6日電(記者姚兵)據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消息,科研人員在該保護區開展極小種群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一種舞花姜屬植物新種,將其命名為瑞麗舞花姜。相關科研成果1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生物多樣性雜誌Taiwania上。
  • 瑞麗芭蕉 緬甸球蘭 德宏發現12個新種植物、8個新記錄物種
    德宏州林業和草原局介紹,德宏州在植物、動物方面新發現了一批新種及新記錄物種。在一個地方如此密集地發現新物種和新紀錄十分罕見,一方面有賴於德宏州本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關管理部門的有效管理,為科研工作創造了條件。
  • 雲南發現植物新種瑞麗舞花姜 花型獨特宛如「花仙子」
    申健勇攝   中新網昆明1月7日電  記者7日從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科研人員在該保護區開展極小種群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一種舞花姜屬植物新種,命名為瑞麗舞花姜。相關科研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生物多樣性雜誌Taiwania上。
  • 新記錄!四川發現我國特有重點保護植物傘花木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記者12月22日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鑑定,省林草局近日宣布,調查人員在省內發現了我國特有重點保護植物傘花木,創造了該植物在國內調查分布的新記錄。據介紹,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的同時,邛崍市展開了林木種質資源普查。2019年5月,四川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在邛崍市道佐鄉野外調查林木種質資源時,發現了一個野生的傘花木群落,成年大樹有4株。新冠疫情緩解之後,省規劃院再次進行野外調查,擴大搜尋範圍。
  • 四川發現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葉子的形狀像一把戟
    四川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11月27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且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生境(易思榮 攝)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即,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
  • 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新華社發【科技前沿】最近,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南植物園與雲南德宏州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合作開展極小種群植物調查,過程中,科研人員在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一新亞種紫花黃藥和一中國新記錄種大葉可愛花。
  • 四川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日訊 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2020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即,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
  •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中國...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童婭妮 馮燕   記者22日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植物調查過程中
  • 貴州:盤縣發現溼地植物標誌種「黃谷精」
    中國園林網12月11日消息:12月10日,記者從貴州省林業科學院獲悉,植物專家在貴州盤縣八大山和納雍珙桐保護區兩地的溝谷沼澤溼地中首次發現了溼地植物標誌種——黃谷精。黃眼草科共有4屬約270種,在世界上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其以美洲最多;常生長於沼澤和潮溼之地;其中黃眼草屬的種類最多,約250種,分3個亞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和北美洲,在中國只有黃眼草屬的6種,分布於西南部至東部。此次在貴州發現的黃谷精是南非黃眼草的變種,原種產熱帶非洲地區,該變種原記載產只於我國的福建、四川、雲南;生於海拔2400米至2700米的開闊坡地及山谷潮溼處。
  • 西雙版納勐海縣發現一夾竹桃科植物新種——短梗豹藥藤
    《Flora of China》記載我國鵝絨藤屬植物共有57種,為我國夾竹桃科物種最豐富的一個屬,但最新的分子研究顯示,其中的21種應劃入白前屬(Vincetoxicum)。經過以上拆分和歸併,目前我國鵝絨藤屬的物種共44種。而秦嶺藤屬(Biondia)和娃兒藤屬(Tylophora)已歸併到白前屬,致使目前我國白前屬的物種達到了70種,白前屬也成為了我國夾竹桃科物種最豐富的屬。
  • 科研人員在雲南發現一植物新種金平異藥花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常玉選 攝中新網紅河12月22日電 (常玉選)記者22日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該局科研人員聯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者在保護區野外考察過程中,發現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種——金平異藥花。目前,該植物在當地已發現1000餘株。
  • 植物所發現植物細胞器基因組新的演化模式
    植物所發現植物細胞器基因組新的演化模式 2020-10-23 植物研究所 【字體:研究人員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在伏地卷柏(Selaginella nipponica)188-kb的質體基因組的主構象中存在三個核糖體操縱子拷貝,可轉換成包含兩個近乎等比例存在的110-kb和78-kb
  • 四川發現我國特有植物傘花木
    記者12月22日從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鑑定,調查人員在省內發現了我國特有重點保護植物傘花木,這是該植物在國內調查分布的新記錄。2019年5月,四川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在邛崍市道佐鄉野外調查林木種質資源時,發現了一個野生的傘花木群落,成年大樹有4株。
  • 「非遺新造」全新天然植物染系列亮相廣東時裝周
    此次秋季廣東時裝周,生活在左以「桃花源」為主題,與植物染非遺傳承人黃榮華合作,加上中紡院浙江分院攜手,將現代時尚元素融進設計中,重新演繹古老的植物染手藝。本次合作的植物染桑蠶絲綠纖交織緞時裝共有四款,意在將中國傳統技藝與現代時尚結合,開闢新天地。時裝採用中紡院自主研發的綠纖纖維面料,交織結合中國傳統桑蠶絲纖維,再輔以花青粉、茶葉、茜草、蘇木、五倍子、大黃等多種染料進行手工染色,樣式涵蓋新中式旗袍、上衣及連衣裙,在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方面都做到了極致。
  • 雲南勐臘發現斑果藤屬新種「多毛斑果藤」
    花序與花朵特寫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研究人員通過對標本鑑定和查閱大量模式標本以及相關文獻資料,最終確認所發現的1種斑果藤屬植物為斑果藤屬新種並命名為「多毛斑果藤  斑果藤屬為亞洲特有屬,含有9種和1亞種。目前我國共分布有3種,分別為斑果藤、錐序斑果藤、閉脈斑果藤,並在雲南均有分布。2019年3月,西雙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的申健勇、王文廣、馬興達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關累鎮開展「西雙版納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目標植物調查工作時,發現1種斑果藤屬植物,採集到開花植株的標本,並拍攝照片。
  • 廣東南嶺:粵北植物寶庫發布時間:2021-01-06 09:50:39
    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各類植物受海拔、水分等條件影響,垂直分布明顯。無論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仙湖蘇鐵、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等,還是金毛狗、桫欏、華南五針松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都在廣東南嶺煥發著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