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Rxiv:我國科學家發現A血型具有較高SARS-CoV-2感染風險,O血型...

2020-12-13 生物谷

2020年3月25日訊/

生物谷

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研究ABO血型與COVID-19敏感性之間的關係,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比較了來自中國武漢市和深圳市的三家醫院的2173例經SARS-CoV-2測試確診的COVID-19患者的血型分布和來自相應地區的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通過使用單向方差分析和兩尾χ2對數據進行了分析,並且通過隨機效應模型進行薈萃分析。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medRxiv上,論文標題為「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圖片來自Wikipedia。

共有1775例COVID-19患者(包括206例死亡病例)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另外113例和285例COVID-19患者分別來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主要測定指標為ABO血型、SARS-CoV-2感染發生率和患者死亡。

武漢市3694名正常人的ABO血型分布為:A、B、AB和O血型分別為32.16%,24.90%,9.10%和33.84%,而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1775例COVID-19患者的血型分布為:A、B、AB和O血型分別為37.75%, 26.42%, 10.03%和25.80%。A血型和O血型的比例分別比正常人群明顯升高和降低(P <0.001)。類似的ABO血型分布模式也在來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398例患者中觀察到。

對匯總數據進行的薈萃分析顯示,與非A血型相比,A血型的COVID-19風險顯著更高(OR為1.20;95% CI為1.02〜1.43,P = 0.02),然而與非O血型相比,O血型的傳染病風險顯著降低(OR為0.67;95%CI為0.60〜0.75,P<0.001)。此外,通過分析來自武漢市這兩家醫院的1888例COVID-19患者的年齡和性別對ABO血型分布的影響,發現年齡和性別對ABO血型分布影響不大。

由此可見,與非A血型相比,具有A血型的人感染COVID-19的風險顯著較高,而具有O血型的人則具有較低的感染風險。(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iao Zhao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 medRxiv, 2020, doi:10.1101/2020.03.11.20031096.

相關焦點

  • 基因和血型決定感染新冠機率 這一血型重症風險高出45%
    人類的血型主要有四種:A型、B型、AB型和O型。來自歐洲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與其它血型的人相比,A型血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和發展為「重症並發呼吸衰竭」的風險要高出45%。另一方面,O型血的人患重症新冠肺炎的風險降低了35%。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血型會影響人對嚴重疾病的易感性。
  • 血型裡也有戰鬥型,這種血型新冠感染風險最低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相關線索,解釋為什麼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症狀較為嚴重,而另一些人則症狀較輕。科學家發現,病情發展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之一可能在於患者的血型。 來自加拿大研究人員的另一項研究對95名需要使用呼吸機的重症COVID-19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85%的患者患有A或AB型血液。
  • 中國研發診斷工具可更靈敏地檢測SARS-CoV-2感染
    論文精選1一種基於CRISPR-Cas12a的特異增強技術,可更靈敏地檢測SARS-CoV-2感染由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已經造成全球性大流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消除基於PCR的診斷的不確定性問題,因而在COVID-19診斷和許多其他臨床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2CUP AI Dx:一種利用RNA基因表達數據和人工智慧推斷癌組織來源和分子亞型的工具未知原發性癌症(CUP)指存在轉移性腫瘤,但是臨床和組織病理學未能發現原發性病變的腫瘤。
  • 丹麥科學家最新研究:血型和新冠感染率有關,O型血的人風險較低
    近日,丹麥科學家奧胡斯大學醫院(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的臨床醫學研究人員Bjarne Kuno Mller教授和Torben Barington教授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不同血型的人,但O型血與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率下降具有相關性,這意味著O型血的人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機率較低[1]。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多價納米抗體可阻斷SARS-CoV-2感染並抑制突變...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1年1月12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guided multivalent nanobodies block SARS-CoV-2 infection and suppress mutational escape」。
  • 俄羅斯科學家證實:白樺茸對SARS-CoV-2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
    最近,俄羅斯國家病毒學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Vector"的專家發現,樺樹蘑菇-白樺茸的水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SARS-CoV-2冠狀病毒的發展! "該提取物對SARS-CoV-2表現出較高的抑制活性,而白樺茸Chaga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和較低的毒性,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抗病毒藥物的前景展望。"根據這項工作的結果,提交了一項以斜孢菌(chaga)的水提取物為基礎的SARS-CoV-2冠狀病毒複製抑制劑的申請"。
  • 我國江蘇發現稀有血型,科學家嘆息:獨一無二並非是件好事
    相信很多人在少女心爆發的時候,都看過一些血型星座分析吧?簡單的利用血型將人類分成幾大種類是一個很方便尋找同類的辦法,因此很多人覺得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安全感,但是全世界幾十億人口,總會有一些神奇的特例存在。
  • Science News:胖子比瘦子感染SARS-CoV-2更致命,肥胖症患者感染...
    近幾周來,隨著大量新的數據統計研究鞏固了這一聯繫,並表明即使只是超重的人也處於較高的風險中,這種聯繫變得更加突出。他們發現,與體重正常的人相比,感染SARS-CoV-2的肥胖症患者住院的可能性高113%,住進ICU的可能性高74%,死亡的可能性高48%。來自Science 消息,為什麼COVID-19在肥胖症患者中更致命,即使他們還很年輕。一系列的生理和社會因素導致了這些可怕的數字。
  • 科學家首次發現:血型不同,新冠病毒易感程度不同,O型血更安全
    圖/全球疫情地圖 目前,已知很多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與ABO血型有關,例如,諾沃克病毒和B肝病毒,這些病毒具有非常明確的血型易感性。即不同血型的病毒易感性具有顯著不同的區別。但是新型冠狀病毒易感性與血型之間的聯繫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導。
  • 血型有保護作用?O型血或陰性血的人感染新冠及死亡風險較低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安大略省的22.5萬多名Covid患者的匿名醫療記錄,發現36.3%的人是A型血,4.5%是AB型血,14.9%是B型血,44.3%是O型血。統計分析考慮了所有其他變量和共病,發現AB型SARS-CoV-2感染的調整相對風險比A型高15%。研究人員發現,O型血的感染機率比A型血低5%,但與所有血型相比,這一比例上升到12%。
  • 開發和評估四種檢測SARS-CoV-2抗體的血清學測試...
    有兩種類型:抗體檢測法,可顯示一個人是否已產生針對SARS-CoV-2蛋白的抗體,因此可顯示之前是否感染過這種病毒;中和測試,可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中和抗體,因此可確定是否對這種病毒產生免疫力。可靠測試的重要性這些測試的可靠性至關重要。因此,這些作者著手開發血清學測試方法,進行了一項初步研究,通過測量SARS-CoV-2抗體水平來評估四種測試方法的可靠性。
  • 未感染個體對SARS-CoV-2具有低親和力的CD4+T細胞反應
    未感染個體對SARS-CoV-2具有低親和力的CD4+T細胞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2:20 德國基爾大學Alexander Scheffold研究小組發現,未感染個體對SARS-CoV
  • 今日《科學》詳細揭示SARS-CoV-2如何感染人類腸上皮細胞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科學家們每天都對這種病毒有著新的認識。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坐實了過去關於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一個猜想:它不僅能感染呼吸道細胞,還可以感染消化道細胞!
  • 基因研究表明,人們的血型可能會影響他們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
    該公司發現 O 型血的人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比其他血型的人低9-18% 。山本說,最近的 medRxiv 研究「比以前的工作更具決定性」 ,因為研究人員以不偏不倚的方式搜索了850萬個基因區域,得出了這種聯繫。 目前尚不清楚血型在 SARS-CoV-2感染中的確切作用。基爾大學的分子遺傳學家、 medRxiv 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安德烈 · 弗蘭克6月3日告訴《紐約時報》 ,他只能對這個問題進行推測。
  • 血型暴露了你的健康?最健康血型是A、B還是O?答案是……
    血型與健康有直接關係嗎?  自從發現ABO血型系統後,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血型種類與健康有較大的關聯性。  據聞:A型血容易患癌  科學家們通過臨床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發現癌症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為A型血,他們推測A抗原與一些腫瘤的抗原相似,人體免疫系統無法識別,所以造成癌症發生。
  • 首個新冠病毒血型感染研究發布!A型血更容易感染,O型血風險更低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可以預測COVID-19易感性的生物學標誌物。近日,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從血型角度出發,試圖找出ABO血型與COVID-19易感性的聯繫。先前已有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與血型相關的研究。如諾如病毒和B型肝炎有明確的血型敏感性,也有報導稱O型血的人被SARS冠狀病毒感染機會較低。
  • 新冠病毒A型血更易感,O型血風險較低:首個新冠血型感染研究發布
    更直白而言,與非A血型相比,具有A型血型的人獲得COVID-19的風險顯著較高,而具有O型血的人則具有較低的感染風險。A型血患者比例高,O型血較低這一結論如何出爐?我們先來看下實驗數據。同樣,O型血的感染風險顯著降低(OR = 0.627)。但這一組數據顯示,AB型血的感染風險增加(OR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