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親愛的小樹,見字如面。
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惡」這個話題。
「惡,實質上是負能量在物質空間的一種展現與表達。」
古語:人之初,性本善。追溯緣由根本,乃是因為人類在被打造之初,所輸入執行的特質便是作為正向生命體存於地球。
現在有很多人都覺得:哪有什麼人之初,性本善啊,人性本惡才對。這是錯的。
是完全錯誤的理解。
人性所展現出來的惡,對於人類來說,就像是人體得了一種慢性病。
其根本所在是人類的意識和思想以及心靈受到了負能量的荼毒與蠱惑,使人類不再能作為單獨的、單純的個體正能量生命存在,而在負能量長久的汙染與滲透下,「淪為了和負能量共生在一起的偏負面生命體」。
舉一個例子:就像一顆能結甜桃的樹,你不能因為現在這棵樹被汙染,或者有蟲害,導致結的果子是苦的,酸的,就說:什麼嘛,這棵樹能結甜桃是假的,根本結不出甜桃,只會結酸澀、苦味的爛桃子。
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是對我們人類最初的純善的否定,無異於是默認了負能量對我們的傷害,認為人類物種僅此而已,並不高明。
實質上,人類的設置高明的很,人類的心靈可以聯通更高頻率的能量,人類能通過自己的善行,富有正義的智慧,展現出那些超脫物質存在的高頻率力量。
當人類充滿愛,恢復到有愛的,純善的,和負能量剝離,不受負能量影響的狀態,人間就是天堂,它們無二差別。
當然,惡並沒有那麼好清除,負能量寄生在我們的身體裡,時時刻刻準備著挑起我們產生惡意。
對他人不耐煩,對他人不滿,甚至在別人不小心推搡到自己,我們可能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警覺與排斥,而不是寬容與關心。
因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內心沒有很多的愛,我們內心的愛不夠多。
因為我們所受到的關於敬天愛人、團結有愛的教育多僅限於課本以及讀書時老師的教授,而在生活中鮮少能夠再持續接觸到這些有愛的、善良的思想的薰陶。
而在社會上,從我們所常接觸到的影視與音樂,其多半演繹呈現的都是男女情愛的爭風吃醋與家長裡短的矛盾,以及職場風雲的陰暗和心計。
這些影視讓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是很正向的東西,其所呈現的、追求的,都是關乎於情愛、佔有、貪執的欲望。
它沒有輸出一個很正向的東西和價值,反而可能會使我們的意識與內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使我們可能會不再篤定這個世界就應該是有愛的,而去認為電視中所演繹的某些橋段存在是合理的,即便不那么正向,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稀鬆見慣,自動接受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的橋段,人類社會就是浮躁而充滿各種欲望,人類就是這樣的模樣。
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人處於一直沉睡中而不自知的狀態,不去思考人性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模樣。而坦然接受,人性本惡的觀念灌輸。
當我們的娛樂到處都充斥著偶像、明星,看俊男美女跳舞唱歌表演,或者某某影帝女星婚戀八卦,以及各種心計和挖坑,長久的浸淫在這些資訊裡,人心是會變得浮躁、自我的。
心和時間被歌舞享樂和好奇八卦佔據,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陶冶自己的心性,讓心中多一點愛和寬容,那麼勢必人都會表現出一個易怒的,自我的狀態,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優先和首選的。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路怒族、鍵盤俠出現。
當我們產生惡,除非有內心的善和正能量去消除惡,否則惡不會自動消失。
且惡一旦產生但卻沒有被及時消除,「惡的生長模式是要不斷去壯大自己的」。
我們產生了小惡,這小惡會自動嚮往大惡上去升級,小惡會引導人往大惡上去走。
有時候我們產生了惡意,雖然沒有將惡意當場迸發出來,但惡意沒有消失,它只是潛伏在我們的內心當中,伺機引爆。
而在引爆的時候所導致的後果,一定比當初這惡意產生時要嚴重的多。
舉個很好理解的例子就是:張三說王二長得醜,王二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很生氣。雖然沒有當場發脾氣,但回家王二越想越氣,於是王二帶了把刀要去報復張三。
當兩個人爭吵打架,為什麼人勸不住,非要動手爭出個輸贏?
不是說,一方有理,在使勁兒維護自己的理,而從更深的層面看,是當雙方都產生負能量了,都生氣了,發怒了,那麼雙方體內所產生的負能量即:惡,「碰撞在一起是會互相摩擦的,即便都是惡,惡也會彼此之間爭出個高低輸贏」。
因為這是惡的特性,惡是要生長的,是需要壯大自己的,是也會彼此爭鬥的。
惡和善的屬性不同,善和諧而美好,惡奸佞而好鬥。
惡的屬性就是負能量的屬性。
而人體和負能量共生,人的意識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受負能量影響。
林林總總,當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做了惡的事情和行為。人性本惡的說辭就出現了,顯得理所當然和有理有據。
殊不知,這是我們對人性所理解的片面。
只有明白什麼是惡,什麼是負能量,我們才有機會慢慢剝離負能量,擺脫控制,重新塑造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