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著唐服的服務員帶領下入座。環顧店面四周,乾淨整潔的環境,適合年輕人的簡約審美觀,配合老家具和鮮花綠植的點綴,很有唐風古韻。偶爾聽見鄰桌客人對菜品的評價,我雖還沒用餐就能感受到美妙。
給我們上的第一道菜叫長安葫蘆雞,形似葫蘆,色澤金黃,舉箸一抖,骨肉分離,真是驚豔到了我。吃長安葫蘆雞搭配著店內秘制的四種蘸料,入口皮酥肉嫩,滿嘴生香,滋味鮮美無敵,一下就被我們仨吃掉了小半隻。小夥伴邊吃邊感慨,不愧為「長安第一味」,仿佛在唐朝酒肆吃雞,再現夢中大唐繁華盛景啊!
這一口美味可是穿越千年而來。大唐盛世,既鼎盛又多情,既繁華又風騷。長安如帝國的少年一般,經濟繁盛,酒肆林立,鶯歌燕舞,美食匯聚。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據傳,葫蘆雞的創始人是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韋陟出身官宦之家,很講究菜餚。一次命家廚烹製酥嫩雞肉,前兩個廚師均未成功。第三個廚師汲取前者的經驗,把雞捆起來,先煮,後蒸,再油炸,做出來的雞不僅香醇酥嫩,而且是整雞。這就是傳說中的「長安第一味」。西安飯店雖然小吃做得一般,但葫蘆雞卻是一絕。
長安葫蘆雞作為長安記的鎮店招牌菜,是來自西安城南三爻村散養的倭倭雞,飼養一年,淨重一公斤左右。先清煮,後籠蒸,再油炸,以古法工藝製作。尋找的是從古都傳承、從未消失的味道。
從大唐長安葫蘆雞的唇齒留香,再到店內特色菜醋燜黃河鯉魚的快意品嘗,整個味蕾都活躍起來了。讓人想不到的,鯉魚都是自己專供的黃河金品,由國師級大廚烹飪,是國宴菜,先將鯉魚炸制金黃再配以秘制料調味。採用的陝西特質柿子醋燒制,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而且每條魚鰓上都有自己的編號,相比普通鯉魚的魚刺更少。黃河水流湍急,鯉魚每天在這種環境裡生長,肉質非常緊實鮮嫩。果然,刺少味美,吃一口酥脆肉香,肉質細膩彈牙。吃這道菜一定要就著老面油餅蘸魚湯汁,這一刻時間仿佛停止了,你除了大快朵頤就是大快朵頤,不做他想。
吃個魚都是自家承包的一片魚塘,可見之用心。而且長安記70%的原料來自陝西本土,力保每道菜原汁原味。從創始人到廚房研發團隊都是地道的陝西人,甚至連鍋和食材都不放過。每年都會組織團隊去陝西溯源,不僅是尋找獨具關中特色的小吃、食材,更是為了使每一個長安記人深入地了解每份菜背後的陝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