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代表著快樂,眼淚代表著傷心。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微笑」和「眼淚」,這兩種情感我們都會經歷。
離別時,我們會有離別之淚;傷心時,我們內心又會有傷感之淚。開心時,我們會笑逐顏開;與友人相聚時,我們彼此又可以會心一笑。但:
有一種情感,叫做「艾瑪·沃特森的眼淚和微笑」
前幾天,我擬稿了艾瑪·沃特森「好久不見」的文章,今天我準備再次提起筆,將艾瑪·沃特森連載的這一期譜寫完。
既然這一期我提到了「微笑」和「眼淚」,自然和艾瑪·沃特森的心情有關。對於這位聰明伶俐的「赫敏」,她的歡樂,不僅僅是鬼靈精怪!
有時候,我覺得艾瑪·沃特森就是「赫敏」,她不僅聰明,性格也十分的開朗。而小時候的艾瑪·沃特森卻是一個非常善於言笑的女孩。
2005年10月25日,艾瑪·沃特森等人出席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宣傳活動,當時攝影師讓他們保持微笑時,艾瑪·沃特森卻張大嘴巴展現了頑皮式的微笑。
對於這樣的艾瑪,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因為這完全符合她的性格。2007年10月20日,在倫敦的Excel Arena舉行的兒童選擇獎中,艾瑪·沃特森受邀出席。此時的艾瑪·沃特森已經17歲了,但她卻依然延續著昔日的活潑性格,在活動現場「肆無忌憚」的大笑,同樣也帶動了現場氣氛。
2010年5月26日,艾瑪·沃特森和丹尼爾一起出席了倫敦皇家音樂廳舉行的金像獎活動,而艾瑪·沃特森淡淡的微笑和纖細的身姿,完美迎合了「亭亭玉立」這四個字。艾瑪·沃特森的美,屬於悄嬌美,不媚、不豔、不浮誇,清雅的氣質如同百合花一樣潔美。
反而是丹尼爾這些年似乎一直沒有變化,特別是身高!
說起國外女星當中,最沒有偶像包袱的女星,非艾瑪·沃特森莫屬。這是一個敢在鏡頭前「放聲大笑」的女星。記得在奧斯卡典禮現場中,記者讚美了幾句艾瑪·沃特森,而艾瑪·沃特森毫無顧忌地開懷大笑,頗有一種「我驕傲了嗎、我自豪了嗎」的既視感。但這種英式幽默,卻反而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可,這是否也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呢。
但,艾瑪·沃特森同樣是一個感性的人
2000年8月,艾瑪·沃特森首次參演了《哈利·波特》,這一年,艾瑪·沃特森才剛剛10歲。這個年齡,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會成為她兒時最美好的回憶。而戲中的這些同學,也會隨著這部戲慢慢成長,而這種成長,我們可以稱作為:陪伴式的友誼。
接下來的十年間,艾瑪·沃特森參與了《哈利·波特》的全部演繹。如果給你十年的時間,卻日復一日的堅持一件事情,你會感覺厭煩嗎?但是對於艾瑪·沃特森來說,她卻樂在其中,她不在乎劇本給自己帶來的利益,而是完全投入到「赫敏」的角色當中。她太愛劇中的「她」了!
2011年7月7日,對於《哈利·波特》劇組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這部劇的劇終之日,這本應該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可是,艾瑪·沃特森卻是傷感的。光陰如梭,艾瑪·沃特森等人攜手走過十年,從童年到成年,他們見證了友誼,也見證了彼此最美好的歲月。所以,艾瑪·沃特森流淚了,她在現場掉下了我們從未見到過的「艾瑪之淚」。
這是一種情感,一種屬於艾瑪的情感,她懷念這十年,她感慨這十年。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小夥伴們終究還是會分開。所以,艾瑪的眼淚是為《哈利·波特》而流的,她只能用手輕輕抹去眼角的淚水。
就連JK Rowling也流下了那離別之淚,她擁抱著艾瑪和魯伯特·格林特,展現著深深地不舍之情。十年,會讓任何一個人彼此之間產生感情,何況她們有著勝似家人的關愛。因為她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歲月不會重來,角色也不會重新開始,這一切,都會畫上一個句號。
就在魯伯特發表講話時,艾瑪·沃特森還在流淚,她也許是這個現場,流淚最多的人了。此時此刻,讓我想起一句話:「今日之別,不知何時才會相見。」
同樣,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幕,那種不舍和留戀的一幕。
所以,有一種情感,叫做「艾瑪·沃特森的眼淚和微笑」!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
她可以笑得最開心,也可以哭得最傷心。
她可以哭著笑,也可以笑著哭。
她可以喜極而泣,也可以泣極而喜。
雖然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再相聚時,我相信他們彼此的問候一定會是:「好久不見,我的夥伴!」
本文由全球知性女人原創首發,如果喜歡艾瑪的這篇文章,歡迎點讚關注評論和分享。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