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富養長大女兒的獨白:「抱歉,我不是好女兒.」

2021-03-03 女兒派


都說女兒要富養,但富養不是錢錢錢而是在成長過程,父母想方設法不讓孩子感覺到為錢所困。

——鹿媽 

 ◆ ◆

文 | 林一芙

來源 | 林一芙(ID:doumaodushu)

如果你想來這個故事裡,看看白富美或是都市名媛的成長經歷的話,很抱歉,不會有。

我爹不是馬雲,更沒有思聰做哥哥。不過是個出生在二線省會普通家庭的姑娘,卻得到上天恩賜了一對兒爸媽。

我對「富養」二字的定義是——「在成長過程,父母想方設法不讓孩子感覺到為錢所困。」

培養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獨立:你盡你所能獨立,我們盡我們所能保護。 

我第一次賺錢是四歲。

當時我在學兒童畫,畫技尚且拙劣。父親就鼓勵我去投稿一個省報的小畫手板塊。

那個板塊裡所有的小畫手都比我年紀大,但父親說,選上的小畫手,會定期收到這個欄目送的麥叔叔套餐。

那時候麥叔叔套餐還是蠻少見的,一個漢堡就十幾塊錢,何況還是套餐。

「從今天開始,你的麥DL都要靠自己來賺」。

我當時就被灌輸了這個概念,所以天天畫,每周末繪畫課上畫,結束了回家繼續畫,當然有時候也為了方便,偷偷臨摹繪畫書上的內容,幸好畫技不高,與原畫相似度不高才沒被發現。

結果,四歲的我在那家報社做了兩年「小畫手」,整整吃了兩年的周末漢堡。後來,麥叔叔還特意辦了活動送我們大玩偶。

小學六年級拿到第一筆稿費,三十八塊,稿費單寄到郵局,一家人帶著我興高採烈地去取。我媽交到我手上告訴我:這是你自己賺的錢。

小學時第一次靠演出賺到零食、飲料、玩具,家裡也會說,這是你自己的收穫。

我媽從來沒有用這些拿去給人炫耀,女兒有多棒。甚至逢年過節,在親戚們招呼自家孩子才藝展示時,也從來不強迫我進行表演。 

但少年懵懂初開的時候,沒有保護的獨立是很可怕的。這時候,「富養」的作用就開始慢慢體現出來。

太早的獨立肯定是會有疤痕的,「富養」是避免和淡化疤痕的一劑良方。

學生時代,我開始接一些額外的演出。

曾經有一次大冬天,在商場的天井裡商演,穿著演出服,幾個姑娘凍得直哆嗦。

結果等拆臺的時候,全部人都傻了:我們找不到付錢的人。

我那時候自以為很獨立,不曾找過家長。也自以為和找我們來的人關係甚篤,便自顧自「不籤合同,只做了口頭約定」。

那一夜寒風真的吹透了我。

我也不記得我們幾個是怎麼哭著給家裡打電話,說自己回不了家,在市郊的某某角落。

各自家長都把孩子拎小雞一樣拎回去,只有我爸,什麼話都沒說,就提了兩個字。

「回家吧,那點錢不要就不要了。」

中學的時候,我自己拿著書後備註的郵箱,聯繫出版社。中間花了無數時間接洽,卻在三審環節卡在了選題終審的階段。

我在知道結果的時候沒理由地大哭,就好像耗費的無數心血都被掏空了。

我媽說,多好,有是一次經歷,如果影響了考試,就報個輔導班,下次考好就是了。 

如果不是「富養女」的家庭,以上的任意一個打擊都足夠讓我一蹶不振。

至今為止,我大概有十幾次的獨自旅行,雖然行程安排不夠緊湊,但隨心所欲。

每次自由行,幾乎都十天半個月,父母會定時全程電話視頻聯絡,確保安全。

至今為止最驕傲的,是大學裡的學費、生活費全部是自己賺來的。

沒有錢旅行,我就想盡辦法賺來許多免費旅行,去面試,跟著很多劇組拍攝、劇團巡演。

十八歲到現在,無論是吃喝穿用,還是旅行,我沒有再花過家裡一分錢。 

從「開始想要獨立」到「真正的獨立」是需要漫長過程的。

每個孩子都是先摔跤再學會站立。

早日具有獨立的意識,會影響之後的人生,而早日開始獨立,真正在付出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強迫孩子獨立,卻不給予保護或是無力保護,是父母的個人選擇,也不值得批判。

但「富養」的家庭可以提供一種「處變不驚」的心態,在蹣跚學步時伸出強有力的雙手,做摔倒的肉盾。

學習與興趣:允許你廣泛玩票,但一定要擁有至少一個能陪伴你終生、並能從中收穫恆久成就感的愛好。 

小時候看幼兒園老師彈鋼琴覺得很羨慕,下課母親去接我時,總要在鋼琴上摸兩把才肯走。母親看到就徵求我的意見,問我要不要學鋼琴。

四歲的我還夠不到鍵盤,老師就在鋼琴椅上墊非常厚的辭典,每次上完課都硌得屁股通紅。

初學用的是《約翰・湯普森》系列。

我小時候是個過動兒的性格,加上彈琴只是一時興趣,枯燥乏味的練習和那總硌著屁股的琴椅,讓我很快就生厭了:為什麼周末別人都在玩,我卻要去老師家學琴?

我媽起初用毛筆寫了個「忍」字貼在鋼琴正對面的牆上,後來我的厭學情緒越發不可收拾,等學到小湯3結束的時候,我把自己反鎖在廁所裡,打死都不去上鋼琴課。

這換誰家都要炸開鍋,我媽卻出乎意料地冷靜,開始和我談判。

「你是不是不想彈鋼琴?」

我點頭。

「那我們明天把鋼琴賣了?」

我點頭。

「那好,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你記好了,是你自己放棄這件事情,後悔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媽輕描淡寫,然後第二天,馬上把鋼琴賣了。

說實話,後來我看著鋼琴搬走留下的空位,包括後來上高中時知道我的班上有大半班同學鋼琴滿級時,曾經後悔過。

但學會放棄一件不喜歡不適合的事,不管前期耗費了多少心血,不管已經播撒下多少成本,這是母親教會我的。

後來遇到任何我想放棄的事情,我媽都會輕聲提醒我「鋼琴」。

自從鋼琴之後,我幾乎能夠堅持我認為我應該堅持的所有事情:畫畫,跳舞,表演,寫作。

我能堅持的事情,我都願意把它做到極致。 

小學高年級那段時間,國內剛流行直排輪,非常昂貴,那時候家庭也不寬裕。

我媽卻買了國外牌子(那時候國內的牌子都沒有安全輪,不適合小朋友),然後戴了進口的護具,也沒有找老師,直接就說:「溜著玩去吧!」

輪滑現在還是只能平地裡溜著玩,各種花式也不會溜。

我媽的原則,我現在還受益匪淺,她的理論是:人要將有限的精力不平均地放置在「決定要做的事」和「只是培養興趣」的事情上。

付出百分之兩百的精力在決定要去做的事情上,這樣才會有百分之九十的收穫。

但只要付出百分之三十的精力在培養興趣,能達到百分之六十的成就,就已經算是成功。

在任何行業裡,達到百分之六十,都只要努一小把力就能做到。

而在任何行業裡,達到百分之九十,都是百分百乘以幾倍的努力,才能達到。

她不像那些胡亂填鴨,給孩子報滿補習班,企圖「樣樣紅」的父母。

用她的話說,我允許你在廣泛的行業裡玩票,但一定要擁有一個能陪伴你一生、並且你能從中獲得恆久成就感的愛好。

是啊,我如她所想,我美好的童年,現在看來一無所成。但也如願沒有沾染上任何不好的習慣,我有足夠多的愛好可以填補我的生活。

面對挫折能力:當事情發生就去面對,反正沒有什麼會糟糕到無法補救。 

有段時間父親的生意做得不好,對於那段時間的記憶,是慘到了大年夜我們要關了燈趴在桌子下躲債,爸爸的車賣了房子抵押了。

可是,除此之外我的生活幾乎沒有變化,我甚至無法記得這個變化具體發生的時間。

興趣班照常在上,舞蹈畫畫遊泳。新衣服也從來少過。

生活有多難,其實我從來不知道。

我曾經偷偷翻過母親的日記,那本她鎖在柜子裡,說著要等結婚那天拿來給我做嫁妝的日記。

如果不是因為那些悉心的記錄,我的記憶力裡,貧窮就好像被抹去了一樣。

「他(爸爸)心裡也不好受,可是就算這樣,也不能苦了女兒,讓她覺得在幼兒園裡有什麼不同。」

「想給女兒報個音標班,還想再給她報個作文班,可是太貴了,加起來要530元,是一個月的生活費了。」

「今天路過藥店的時候,看到一種增高的藥,565元,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買了下來,女兒現在已經是大姑娘了,才153真讓人焦急。」

「給女兒報了遊泳班,聽說她已經學會了遊泳,我還沒去看,但總會去看的,希望通過遊泳有健康的身體。」

.

那時候的我理所當然地毫無察覺,只覺得貧窮都是大人的事情。父母沒有一刻,讓我以自卑的面貌出現在同齡人面前。

我依然能有很好的文具,只是媽媽說,你要省著點用。

我依然能穿同齡人裡很好看的衣服,只是媽媽說,你要穿得小心點,否則明年刮花就不好看了。 

對貧窮的印象只有一次。老師說,你女兒很有天賦,上了全國小主持比賽初選,要不要試一試。

我媽第一次猶豫了。

後來我自己從外婆那兒要來了500塊錢交給老師,我媽知道後氣急敗壞:你知道500塊錢有多不容易嗎?

她生氣。氣得是我一天都沒排練,就指望佔著一點小聰明矇混過關。做這種以卵擊石的白日夢。

然而,我的才藝表演是小鴨子,正式比賽的前一個晚上,她連夜給我做了鴨子服。

小鴨子有條背帶褲,我還記得很清楚,黑色的底,白白的小點點。

比賽辦在我們省會最大的商場裡,其中有個環節是現場念繞口令。

其他的小朋友都經過訓練,一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練模樣。唯獨我不懂遊戲流程,臨時看著題版,懵了幾秒才作答。

全國性的比賽,大將雲集,我理所當然地落選了。

主持人宣布結果之後,我又孬種地回媽媽懷裡哭鼻子。

我媽雄赳赳氣昂昂說,咱娘倆去吃肯德基吧。

一路上捏著我哭花妝的臉說:哎呀,哭多沒出息。我姑娘不錯,別看一天沒練,這還藏著一技呢!

你看,都沒練過就能說那麼好,要練過還得了?你可得好好練啊! 

「富養」是即使貧窮,就試著去淡化「貧窮」的概念。以前筆盒裡有兩塊異形橡皮,現在只有一塊了,但仍然還有。

告訴孩子「勤儉節約是美德,我們是為了要成為有美德的人,所以現在只能用一塊橡皮」,而不是「因為我們窮」。

《美麗人生》裡的猶太父親,對兒子謊稱集中營裡的生活是一場遊戲。

所以苦難,便一點點被瓦解。這不是逃避苦難的做法,反倒是一遍一遍重複「苦難」,強化「挫折」,才會連僅剩的幸福都逃避掉。

選擇工作和愛人:你必須絕對一定要選擇你所愛的,我們給你提供其他的。 

我本科學醫,現在在做自己喜歡的媒體行業。

邁進醫學院大門沒有一年,才過了一輪見習,幾乎還沒有嘗到蜜月期,就感受到了對醫院環境的不適應。

曾經想過轉專業,但醫學院並沒給我除了醫院之外更好的選擇。

我每天都在看著那些我不敢興趣的課本,然後在規矩甚嚴、每天點名的教室裡抄著PPT,這些都不足以恐懼。

未來可能面對的乏味生活才真的讓我想想就戰慄。

醫學,這種帶有一定特質的工作,並不適合每個人。一個學校裡,想逃離的人無數,但醫學院畢業,除了醫院,我們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讀過醫的孩子都知道,在剛走出校門就放棄這一行是怎樣的艱難。任何一個行業,我們都要重新白手起家,從零開始。

實習期間,我們全家都沒有人問,未來你會怎麼生活?反而統一成了支持的聲音。

甚至連家裡的老人都語重心長地說,你要選擇喜歡的事啊。

但我卻害怕從頭開始,害怕走一條不確定的路。

我說:「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要我。可能很多年後,同學的工資零頭可能都比我多。」

我媽就說:「有什麼可怕的。魚肉換清粥,吃不起的話回娘家,養你到老。」

一劑定心丸,一條後路,能給走錯路的人折回來的勇氣。 

剛入職的時候,我拿到了一場一直特別想看的話劇的邀請函,可惜地點太遠,就算航班來回加上看劇,至少需要請兩天假,時間還是工作日。

那時候還是職場新鮮人,行事謹慎,害怕耽誤工作,根本不敢請假。

收到邀請函的時候,和我媽嘮起過這件事。那幾天回來之後,我自以為偽裝得很好,一言不發就回書房蒙頭做事。

結果我媽進來說:「還愣著幹什麼,趕緊去請假,想去就去,反正你不去,在家裡也不會安心的,你以為你不去就能好好工作嗎?」

我說沒想去,太遠了。

我媽反倒嗆我:「你不是喜歡那個演員很久了嗎?不去看看會不後悔的。」

我自我糾結了很久,最終在話劇開場那天的早上買了車票。

中午下班回去收拾行李,我媽說:「唷嘿!我就說你會肯定要走,網袋我都給你洗好,天氣預報說那裡有點冷,帶件外套去。」

她不追星,但從來不反對我追星,是每次追星活動後的「神助攻」。她說,她覺得追逐所愛是件多麼美好的事,為什麼要阻止? 

小的時候,因為追星不免要麻煩她保駕,所以她提出要做交換。

我曾經用提前寫完一周的家庭作業換來凌晨十二點在她的陪伴下去接機,也在她的幫助下請病假逃課去看明星訪談。

現在想來,偶爾曠一節課,對於我未來的人生只有微不足道的影響,但是如果在當下,錯過了極其想做的一件事,仍不免遺憾。

不要以為孩子是沒有記憶的,就算是個大人,得不到的也總會念念不忘。

而母親設置的小障礙,讓我有一種所有的收穫都是通過自己努力得到的美好感受。

不過,我媽每次都一邊助攻還要一邊揶揄我:她有啥好?長得又沒有電視上漂亮……

消費觀: 

大家最經常放在第一個談的,我反而放在最後。是因為自己踐行得不好。可能是物極必反,我反而成為家裡最省錢最事兒媽的那個。

我母親的性格是「只有十塊錢,一元買花,三元買裳,五元保養,剩一元吃喝」,就算做了乞丐還要掖著裙角。

而成長過程中,父親最捨得花錢,也是最經常帶我去的地方,是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和科技館。

大概我出生的時候,九幾年,那時候環繞立體聲的音箱還不常見,我爸就執意要買。覺得其他的都是噪音,聽多了對不起耳朵。

他們都認為,最值得的消費是投資給自己的。

倒是現在的我,會為了省錢買一些稍微便宜的衣服。拿著自己微薄的存款發自心底地嘿嘿傻笑。不知道是時日未到呢,還是本性難移?

是不把自己狹隘地放在被保護的地帶,願意有機會就出去「闖一闖」,有人說,年輕時因無知而犯下的錯誤,不能稱之為大謬,老來跨出圍城,早已失去犯錯機會,獨戰悽風苦雨,才最是悲涼。 

我一直認為視野對人很重要。這裡的視野並不單單指多去幾次旅行,拍幾張顏色豔麗的遊客照。

多讀幾本書,多去幾次博物館,這種用內心去丈量世界的態度,才是我所謂的「富養」。

體驗過生活多面性的好處,就是在任何挫折裡都有爬起來的決心。一條死路走到頭,不至於耿耿於懷,無非是多費些氣力折回來。

如果讓我鬥膽來總結一下「富養」給我帶來的一些正面影響,大概是以下幾點。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話雖然說起來很狂妄,但不無道理。

只考慮想抵達的地方和最佳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浪費時間去考慮付出值不值得。

在清楚地認識到一件事物失去價值的時候,可以隨時放棄。

尊重孩子的任何決定,但做好隨時保護的準備。等她哭著回來承認「爸爸媽媽我錯了」的時候,二話不說地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

如果連家人都無法陪伴,算什麼牛逼?

爬的多高,都知道有人在下面準備接你。就像,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懸崖,都有鋪在身下的一張網。

不去做事後諸葛,數落不停,過去了就過去了,不翻舊帳,想著彌補的方案。

讀書、事業、愛情、家庭、子女……任何事情都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均衡才能沒有「短板效應」,在抽走任何一塊時都不被打垮。 

原生家庭讓我知道,一個母親帶著全部愛的「富養」,是可以抹去你身上所有有關貧窮的印跡。

你特別想越來越快成功,趕在在她老去之前。卻又不想太快成功,怕誤了與她共賞的良辰美景。

我經常和我媽開玩笑,我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才換來了這個此生不換的母親。

她居然嘎嘎一笑,絲毫不謙遜地自誇說,她大概上輩子欠了我一整家連鎖銀行的錢, 從一開始我就說了,我不是很好的女兒。

如果我再好一點,在這樣的原生家庭裡,應該會長成為普世價值裡更優秀的人吧。

略感抱歉。

* 作者:林一芙,醫院裡面玩過刀,劇組裡面打過光,現握筆為生。比起寫作,對吃抱有更大的熱忱。公眾號:林一芙(doumaodushu) 微博@林一芙。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或許,你還喜歡(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有這樣的媽媽,女兒怎能不優秀(值得收藏20年)

人民日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女兒,請大膽嫁給有錢人。」媽媽的一番話,字字扎心!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薦讀丨女兒不是要富養,要尊養
    好友說她小叔子全家把女兒是捧在手心裡養的,兩口子一個在公司裡拿死工資,另外一個是全職主婦,但女兒吃穿用度卻非名牌不可,現在女兒不願意高考,一定要去國外讀書,於是兩口子決定把房子賣了,但女兒說不夠,還得借錢。「他們說女兒要富養!」好友無奈道。  我聽了也只能安慰好友一兩句,然後提醒她借錢要慎重,何況十萬可不是小數,然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同事大李。
  • 母儀天下,是富養女兒的最高境界
    第一,經常提醒自己:我不是養閨女,是養未來的皇后。別笑,我這麼說是有依據的。波斯帝國歷史上有一場眾美女選秀,一個叫以斯帖的民女奪魁成為皇后。但是他有一個秘訣,就是把女兒當皇后來養。以斯貼想任性、自私、臭美、自我中心的時候,末底改都會用母儀天下的標準矯正她,修理她。後來,當有個叫哈曼的官跟末底改結仇並且要屠殺所有猶太人的時候,以斯貼敢於站出來以命相搏,最終勝利。
  • 大S「富養」女兒,小S「窮養」女兒,如今倆孩子差距明顯
    教育孩子是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事,父母都期望孩子「成龍成鳳」,但由於理念不同,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我國傳統家教古訓有著「窮養兒子富養女」的說法,對此很多人表示贊同。他們認為,男孩子要想成才,要「窮養」加以錘鍊,嘗盡生活的艱難困苦才能「玉汝於成」;而女孩子本身柔弱,需要疼愛呵護,所以即使省吃儉用,也要保證女兒在物質生活上「不受委屈」。
  • 大S和小S的女兒,一個「窮養」一個「富養」,但兩個人同樣優秀
    有的人教育理念超前、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寬鬆,就會富養女兒;有的家庭則會選擇窮養的方法,當然,不只是普通的人家,不少的明星家庭也不例外。港臺娛樂圈有名的姐妹花大S和小S不僅性格迥異,兩人在結婚生女後,對孩子選擇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 同是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如今兩人差距一目了然
    為了避免女兒被騙,所以需要在小時候給她最好的東西,長大才不會輕易被人哄騙。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很多人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認為女兒也可以窮養。同是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關於女兒該窮養還是富養,可不是一個人的煩惱,像女星大S和小S,就曾因為這個問題發生過爭執,雖然是兩姐妹,不過二人的育兒觀可謂是大不相同。
  • 都是養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如今孩子間的差距太明顯
    還記得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窮養兒,富養女」,養兒子要讓他們從小吃苦,明白男人的責任與擔當;長大後才能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養女兒就不一樣了,從小讓她們過錦衣玉食的生活,長大後眼界也會高、不會輕易被人騙走。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很普遍的,也有人覺得這樣教養對兒子太不公平,對女兒過於嬌慣會給她們養出一身公主病,所以很多家長也都在糾結孩子到底應該富養還是窮養?
  • 真正被「富養」的女兒,原來是這樣的
    因為努力,所以優秀。 女兒要富養,重點在於富養內在,捨得讓她吃些磨練心志的苦,生命才會更加豐盈。 1 為耐受壓力吃苦
  • 「富養」的大S女兒和「窮養」的小S的女兒有什麼不同?差距明顯
    同時也有一些家長認為「窮養」要好過於「富養」,畢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身體力行地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體諒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01 「富養」的大S女兒和「窮養」的小S的女兒有什麼不同?可是旁邊的大S卻不認同小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女兒就應該「富養」,而且這件衣服並不貴,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並表示願意買這件衣服作為獎勵送給小S的女兒。可小S卻不贊成這樣的教育模式,對於自己的女兒更提倡「窮養」,不應該這麼鋪張浪費。現如今兩個孩子都在一天天的長大,在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下,兩個孩子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
  • 富養女兒的3點禁忌,第3條尤其重要
    一忌錢財方面的富養真正的富養應該是精神和品德方面的滲透,長大後既能懂得道理,又能根據自身情況做出良好調適,以更好的心態找到快樂幸福的生活。前段時間有考上大學的女兒因母親買起數碼蘋果「三件套」,就憤而把母親丟在大街上獨自離去,只留下母親在哭泣;還有即將結婚的兒子暴打父親,並躺在大街上尋死,只因自己結婚父親不給買房……這些例子不都跟小時候對孩子的富養過度有關嗎? 二忌富養時過於寵愛和溺愛富養女兒不是寵愛和溺愛女兒。
  • 李湘每月65萬富養女兒惹爭議,如今看打了誰的臉?富養女兒這樣做
    如今,李湘再次頻繁出現在人們視線時,總是貼著一個標籤:「炫富」和備受爭議的「富養女兒」育兒方法。2013年李湘4歲的女兒王詩齡和李湘老公王嶽倫共同參加湖南衛視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可愛乖巧懂事的王詩齡瞬間獲得觀眾喜愛,一度成為「國民閨女」。自此,李湘一家人就獲得大眾的關注。其奢侈浮誇的生活方式和育兒方式,成為大眾爭議的焦點。
  • 窮養女兒的小S和富養女兒的大S,究竟誰的孩子更有出息?
    不僅「窮養」女兒,自己一個包包都會用到10幾年以上。連自己親姐夫汪小菲都曾在節目裡吐槽,受不了小S給女兒穿得像保姆。表示自己以後有女兒絕對不會那樣養。論「養女兒」,在娛樂圈,小S這樣的畫風確實算接地氣了。畢竟明星在財富和資源上相比普通人優勢太多,富養的女兒從來不少。
  • 「女孩就要富養」你的女兒離幸福還有多遠?
    早點找個男朋友,生個小外孫給我和你爸爸玩一玩,就最乖啦。」「這個月卡又刷爆了,沒辦法啊,女兒要上鋼琴課,那個老師很貴的。哦,還有,給她暑假裡報了一個國外的夏令營,見識見識世面嘛,女孩子要富養的,富養的女孩子氣質不一樣的,我和你講哦這個投資以後是收的回來的。」
  • 「窮養女兒」的小S與「富養女兒」的大S,如今倆娃差距一目了然
    關於孩子究竟要「富養」還是「窮養」,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爭論不休的話題,聽得最多的就是「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其實,針對這個問題,不僅是普通家庭糾結的事,同時明星們也有這種煩惱。大S與小S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對姐妹花,兩人不僅事業有成,而且都收穫了一段神仙愛情,雙方都生下了自己的寶寶。
  • 李湘女兒一根手鍊超5萬,小S女兒買400元項鍊被罰跪:富養在左,窮養在右
    (視頻中提到的1000元為臺幣)關於教育孩子,但凡提到「花錢」、「名牌」,就會觸及到「窮養」,還是「富養」的討論。以小S的家庭條件來看,女兒想要買名牌、奢侈品,應該負擔得起。對於她的教育方式,有人支持,覺得「不應該從小慣孩子毛病」;也有人反對,認為這是在否定孩子的內心需求,「窮養」了孩子。 姑且先不討論,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 別人家的女兒,小S徐熙媛才叫真正懂得女兒要富養
    中國人有句老話: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但是很多人理解中的「女兒要富養」,或許都理解在字面上的「富」,而真正意義上的「富」,不應該就是精神上的嗎?當然,我相信小S家的生活條件肯定是遠遠高於常規的普通人家,絕對是非常的富有,無論吃穿用住,這從她經常在社交媒體中曬的生活可以輕易了解。
  • 大S「富養」女兒,小S「窮養」女兒,多年後兩個女孩差距很明顯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在孩子的教育上,通常會產生富養和窮養的分歧,尤其是在女孩子的培養上有的父母堅持富養女兒,窮養兒子,而有的父母則覺得男孩兒女孩兒一樣要同等對待。而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大S和小S也是有著非常不一樣的見地。
  • 玩具不超過100元,女兒買500元項鍊要罰站,明星也有對女兒不富養的
    視頻中,黃奕因為女兒鐺鐺提出要買兩把瑞士軍刀而生氣,主要是女兒要買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需要,而是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了,她也要買。而且一要就是兩把。當時,聽到這個要求,黃奕就立馬耷拉起臉,嚴肅說,「買東西是自己需要才買,我覺得你沒有這個需要!再跟別人比,你什麼都不要了。
  • 女兒要富養,妻子要暖養
    01 內心富足,是女兒一生的財富 說起富養女兒,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去國外旅行.目的就是把女兒的眼界定高,將來別被哪個窮小子用一片餅乾騙走 原來,我們和小米之間隔著的,不是簡單的禮貌和品味,而是一場精神富養。 最好的教育就是精神的富養,它讓女孩從小看慣生活的美好,從不抱怨,走過的路、看過的書、認識過的人,不是炫耀在嘴邊的資本,而是豐富了的內心。
  • 歐巴馬倆女兒長大了!全家福他穿便裝老太多,女兒長相還是很抱歉
    一個男人的背後肯定離不開一個強大的後盾,據說歐巴馬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這也特離不開她妻子米歇爾的幫助,米歇爾的長相雖然有點抱歉,卻是非常有智慧有氣度的第一夫人喲! 大家都知道歐巴馬有兩個女兒,一家四口的合影照歐巴馬算是最白的一個,倆女兒也完全的遺傳了比較正宗的美黑膚色,黑亮黑亮的也比較有特點。
  • 姐妹花大小S,因女兒是窮養還是富養「吵翻」了,用孩子來說話吧
    可是旁邊的大S卻看不下去了,她直接表示給女兒買一個1K外套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甚至還說自己要出錢給艾莉買。姐妹兩為此陷入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爭辯當中。的確,關注大S的朋友們都知道她是堅定地以富養的方法來帶娃的,所以她女兒在一張「公主坐」的照片上無不透露著高貴典雅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