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作者的數據和抽脂背景。
女性,27歲,體重125斤左右,身高165釐米。有長期不頻繁的運動習慣(從小到大約一周一次的頻率)
這個部位的特點是通過運動塑形的效果非常慢且不明顯,作者推測的原因可能是生活中沒有太多動作能運動到這個部位,不像腿部每天走路都要用到。在保持長期和其他部位的運動頻率相同且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作者在2個月前下定決心做了局部抽脂手術(蝴蝶袖部位),在手術前約一個多月沒有運動。 參考前後照片對比&健身房儀器測試的數據對比,同步位的視覺效果&體脂含量的減少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次小部位抽脂是想測試抽脂的安全性,恢復時長,恢復效果,以及疼痛程度等方面。
安全性: 在正規醫院裡,正規醫生的操作下,抽局部,抽脂量不超過一定量的情況下,作者的這次試驗是不會有任何危險恢復時長:1-3個月恢復效果:個人認為恢復效果很不錯疼痛程度:在麻藥計量合適的情況下,抽到麻藥的邊緣位置的時候會有一些不適感
現在作者體會到如此方便快速的減肥方式後,正在糾結是否要去做大腿內側,以及腰腹這些部位;以及先抽脂還是先運動看效果再決定要不要抽脂。猶豫的點在於相對作者抽脂部位,其他的部位是相對通過運動方式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的;而作者也不是那麼的著急去瘦這些部位,且抽脂之後恢復期間還是挺疼的。認真思考了一下:
我眼中減肥的兩個類型?減重 & 塑形
『減重』 是體重減少達到視覺上看起來瘦了的效果,原理是攝入熱量<消耗熱量,俗話說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在減掉>身體5-10%的重量後開始有視覺上明顯的效果。『塑形』 未必會有直接的體重減少,但是看出來你確實是稍微緊緻,結實或是有線條了。比如說:運動,穿塑身衣,抽脂等。對於作者保持正常的飲食和運動的情況下,不可能會減肥成功了,俗稱減肥平臺期。然而在2020年疫情在家的幾個月期間,經常餓肚子+不運動。作者體重變化不大,在減少了運動頻率的情況下很有皮膚膨脹的感覺(皮膚變鬆了,感覺變胖了)。原因就是在運動+拉伸能消耗脂肪熱量&收緊皮膚(像穿了塑身衣一樣,勒緊脂肪層);而減少運動頻率則是反方向皮膚鬆弛,脂肪細胞躍躍欲松。
錯誤的觀點
之前有一個錯誤的觀點是脂肪可以和肌肉互相轉化,運動可以是脂肪成為肌肉。科學上網之後,了解到
肌肉和脂肪是兩個不同的組織,根本不能互相轉化。
運動能消耗熱量,收緊皮膚壓實脂肪層, 絕不是把脂肪練成了肌肉。這個觀點從抽脂醫生說我的脂肪層很緊實可以證實。運動也能鍛鍊肌肉發育,從而提高新陳代謝速度進而提高熱量的消耗。
正確的觀點
抽脂不影響內臟脂肪含量,所以不會減少因內臟脂肪含量高而引起的疾病不吃火鍋燒烤大魚大肉大油(尤其是晚上)略增加稍微清淡的飲食,以及有氧運動可以降低內臟脂肪總結概括
對比一些減肥方法,不科學不健康不合理的美容院的各種方法和減肥藥被剔除在外,基本上就是運動,飲食,抽脂。
減重 -> 控制飲食 + 運動
塑形 -> 運動 或 抽脂
作者的目標和計劃
目標:參考測試給的數據116斤;計劃:從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1月通過控制飲食+健身到方式
等達到目標體重後以及體型的視覺效果再去做要不要抽脂的決定(大腿內側,腰腹)。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實驗需要時間。
總之,減肥是每個追求形體的人,尤其女人一生的奮鬥目標。希望大家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