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買了10本阿蘭·德波頓的書,其中有本叫《無聊的魅力》。我選了其中一篇《單身男人的白日夢》,想感受一下德波頓的隨筆風格。
作者寫在火車上,對面座位一個喝蘋果汁的「天使般的女子」,他說只有在坐火車這麼長的時間裡,才能一邊欣賞眼前的天使,一邊在腦海裡想像著和這個女子出遊、戀愛、甚至結婚,然後到女子下車時,留給男人的只是一個空的蘋果汁盒子與一籮筐的結婚計劃。
我看完就想笑,這在今天我們的詞彙中叫「意淫」,但這種只有在旅行中才可能做的「白日夢」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實。阿蘭德波頓說,驚鴻一瞥很難讓人有時間做夢,所以旅途中這樣的「結婚計劃」並寫下來,其實充滿意趣。
所以我也常記錄這種旅途中的情景,然後腦子裡「胡思亂想」,然後寫下來,很有意思。
有次飛機上剛落座,我一抬頭,就看到前兩排一男子的笑臉,不過瞬間笑容就消失了,我很奇怪這種笑容。原來,他在請他鄰座讓一下。這個「突起」和「快失」的笑容使我瞬間想到那個俗語:皮笑肉不笑,對對,「皮笑肉不笑」就是剛剛這個樣子,這讓我很是興奮,「皮笑肉不笑」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為什麼要皮笑肉不笑?」我滿腦子充斥著這個念頭。
隨後,飛機起飛了,我開始閉目養神似的想皮笑肉不笑的問題。
皮笑肉不笑,如果在詞典解釋,一定是被說成極不自然的、虛偽的笑,所以皮笑肉不笑的人經常被稱為「笑面虎」。
可剛才飛機上男子的笑,我沒覺得不自然,他也用不著虛偽,更無需心懷叵測,為什麼還是那麼準確的詮釋了「皮笑肉不笑」呢?
我仔細琢磨:職業微笑,禮節笑容,簡單請求,所以,這種皮笑肉不笑也許只是一種「禮節」的需求,雖然他是皮笑肉不笑,但並沒引起被請求人的注意,只是被我個旁觀者看到了而已。他只是想請求別人抬抬您的腿,發不發自內心其實無關緊要,因為他面對的是完全的陌生人。
當一個熟人對你「皮笑肉不笑」的時候,那可能要小心點。笑後面也許有什麼貓膩。
皮笑肉不笑到底是種怎樣的笑?我以為,就是本來就沒笑,但是嘴角還是動了,讓人覺得他笑了。
我認為他的笑就是不「走心」,只「走了面部的皮」吧。所以他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假、缺少真誠。
有的皮笑肉不笑,其實並無惡意,有時是不得已,有時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又不得不笑一下。
但我還是認為,如果自己都覺得好假,不如不笑。因為假的東西總是讓人不太舒服。
發自心底的笑才會給人愉悅,反之可能引起反感。不為難自己,也不為難別人,倒顯得自然了。
皮笑肉不笑是演員表演時非常需要的,它與真誠無關,比如某種「嬉皮笑臉"。
還有一種皮笑肉不笑,比如我們現在很喜歡用又被人罵的那個詞:「呵呵」。因為這個詞充滿了敷衍。
把握皮笑肉不笑的內涵和外延可能全在我們自己的感受。
,這時,飛機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