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越來越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2020-12-18 俚言雜談

因為對現實中的某些東西不滿意,所以,有些人就會越來越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六七十年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歲月荏苒之後,人們就喜歡懷舊,懷念那些過往人生之中的「閃光點」。早先,大學問家孔子常常夢見周公,其實,就是希望返回「道德高尚」的商周時代。普通人的眼光自然短淺些,能夠扭頭回溯幾十年的,就已經算不錯的了。

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人,其年紀都必須是五六十歲朝上了。文革、批林批孔、上山下鄉、評《水滸》、反擊右傾翻案風、恢復高考等等,都是那個時代發生過的大事。姜文主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與路遙撰寫的《平凡的世界》,都曾經或者還在吸引著人們的關注。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那一段時光是很難被人忘卻的。

《平凡的世界》,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逆襲史

為什麼會懷念那曾經的舊時光?有人說,是因為人情味,雖然窮,但是很開心。這句話對也不對。正確的一面是,老百姓大多淳樸;錯誤的一面是,人們的回憶,大多具有美化的傾向。道理很簡單,沒有人願意重溫苦澀與痛苦。

我在省城裡長大,父母在機關大院工作。嚴格點講,我沒有受過太大的苦。不過,我也記得那時的生活的貧乏。每年春節,憑票去排隊買點帶魚;每天早上打半斤奶,兌水後,燒開了,才可以一人一杯。食堂的大饅頭二兩一個,小孩子得吃2-3個,因為菜裡少油水呀。說實話,這樣的日子,在當時算很不錯的了。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由於年齡小,我們那一群只能當紅小兵。那些哥哥姐姐們,紛紛加入到了上山下鄉的洪流之中。記得,一位領隊阿姨回城開報告會,說每一位知青一天的工分是2分錢。這個單日工資是極少的了,機關食堂的大饅頭是2兩糧票加2分錢一個。怎麼辦呢?據我所知,不夠吃的話,都是家裡補貼的。

那時的文化生活也極其貧乏。我記得,8個《樣板戲》反覆放,臺詞和唱腔已爛熟於心。至於書籍,我把《星火燎原》10幾大本革命回憶錄都翻爛了。到了70年代中期,在評《水滸》的時候,才閱讀了整本的《水滸傳》(扉頁上印著供批判用)。

《水滸傳》是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的最愛

接著,反擊右傾翻案風,我們就能看《反擊》和《青松嶺》這兩部電影了。張萬山大叔可牛啦,那大鞭子一甩呀,啪啪啪地響!再往後,77年恢復高考和知青陸續回城,才算是結束了這段說不清道不明的六七十年代。

近四五十年來,我們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我覺得,追憶往昔,不應該僅僅是由衷的懷念,還應該多一些唏噓和感嘆。回憶中的美好或者痛苦,就讓它留在回憶中吧。假使,您真的穿越回去,您能保證適應嗎?

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我們不應沉湎於對過往的懷念,也不應陷入對過去的指責而不能自拔,我們應該朝前看,我們應該立足於當下,爭取解決當下遇到的種種新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去迎接未來。

相關焦點

  • 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為何有人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有朋友問:60、70年代那麼窮,各方麵條件都跟不上,老人們總是說生活得快樂,老是在懷念過去,現在生活好了,反而生活得不開心,說生活越來越沒味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越來越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呢?我把這個問題問了下我爸爸,我問他會不會覺得六、七十年代好,或者說五、六十年代好?我爸說這個不好比的,也比不成,時代不同,任務也就不同,很難說哪個年代好。六、七十年代,我爸正好二、三十歲,正是風華正茂時,聽他的話語並沒覺得有多懷念過去。
  • 為什麼很多人開始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了?這三個原因太真實!
    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非常的簡單,吃完飯的娛樂項目就是踢個毽子、坐在院子裡嘮嘮嗑。而現在人們生活娛樂方式多樣化,飯後可以玩遊戲、廣場舞、逛超市等等,娛樂方式遠比那個年代要豐富的多。為什麼很多人開始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了?這三個原因太真實!但老人們卻越來越懷念之前簡單的生活,為什麼現在的時代科技越來越發達,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人們還是想回到以前那個以郵件交流的時代呢?難道是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不好嗎?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但是,現在國家富裕起來了,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社會發展進步了,但還是有那麼多人懷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對此,很多老年人認為,七八十年代社會貧富差距小,人們的思想覺悟高,學生畢業後即安排工作,生活壓力也不大,人的各種欲望也小。鄰居、同事、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密切,友愛互助。工人們都經常主動加班加點,為社會發展做貢獻。雖然當時物質條件並不富裕,但人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 年代文《福寶的七十年代》:蠢萌錦鯉小福星的舒心生活
    之前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轉發楊超越的錦鯉小頭像,希望保佑自己考試順利,工作順心生活如意,可想而知,大家多麼希望自己就是一個小福星,自帶福運。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年代文,《福寶的七十年代》,蠢萌錦鯉小福星的舒心生活,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懷念八十年代的漫畫
    作者 ▏平叔回顧六十年歲月,一路走來,經歷了經歷了清湯寡水,也經歷了大酒大肉;經歷了紅旗漫捲,也經歷了獨坐思考,但若從心底裡實實在在喜歡的年代,還應該是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記得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國漫畫的一個活躍期,那時的漫畫界非常活躍,最著名的就是方成,丁聰和華君武,可以說是當時漫畫界的三劍客。三位都是我仰慕的前輩,看他們的漫畫,如過用一個字來表達,就是「爽」,兩個字就是「通氣」,三個字就是「酣暢淋漓」,在多些字,就非得寫篇無邊無際的長文了,短了就很難表達敬意。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很多人都懷念那個時代
    現在的很多人非常懷念上個世紀80年代。那麼,上個世紀80年代有什麼值得懷念的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現象呢? 包括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童年,其實我們也是非常懷念的。儘管也許我們的童年,過的是一種艱苦的生活,但是現在回憶起那一段的時光,卻依然感到十分留戀。 那麼,為什麼就算昔日並不美好,我們對昔日依然非常懷念呢? 這是因為昔日已經成為我們身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我們記憶重要的組成部分。
  • 回憶六七十年代農村人的服裝穿著
    回憶六七十年代農村人的服裝穿著腰帶一般就是一根布條,有人會搓成繩子。如果用一塊長形布縫起來成帶狀,那就是相當高級的腰帶了。上述服裝在五十年代還是農村主流服裝。那時已經看到有人穿中山裝,但是極少,也有西式褲子出現,也極少。進入六十年代,集鎮上出現裁縫鋪,專門做衣服。年輕不再穿帶大服的衣服,小褂子,褲子,都穿西式的樣式。有些人家為了省錢,還堅持自己縫製衣服,就會遭到小孩的堅決抵制。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八十年代,猶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下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
  • 猛然發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那是一個許下諾言就會銘記一生並身體力行的年代,是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往昔。有人曾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金庸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金庸說:大俠我不敢當,但我喜歡那些英雄。英雄代表了人間的正氣和擔當,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尤其需要大刀闊斧的英雄們。八十年代,影視劇同樣閃耀著理想與人性的光芒。
  • 為什麼有人都六七十歲了,卻沒長白頭髮?醫生:興許是4事做得好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還很年輕,才30幾歲,甚至沒到30歲,就開始長白頭髮了,而有些已經六七十歲的人,卻沒長白頭髮,這是為什麼?醫生告訴大家,興許是4事做得好,下面跟大家具體說一下,若你也能做到,或許也不會那麼快長白頭髮,老得更慢。為什麼有人都六七十歲了,卻沒長白頭髮?
  • 70、80年代農村很窮,為什麼農村老人都很懷念那個年代呢,有5個原因
    應該說現如今的農村生活雖然跟城裡比還有差距,但這種差距確實越來越小,甚至有的方面比城裡還強,比如說農村的空氣清新,人口較少,農村大院住起來比樓房更加寬敞、舒服等等。可即便是生活水平有了這麼大的提高,為什麼很多農民卻還是懷念三四十年前的生活呢?
  • 六七十歲的老農民,要求增加養老金,合理嗎?你們怎麼看
    土地是農民的生命線,幾千年來一直是農民財富的象徵,因為我國是農耕社會,農民衣食住行都來源於土地,所以自從打土豪分田地後,農民幹活熱情高漲,恨不得睡在田裡,為了國家那是交公糧、修河道,如今這部分老農民年紀大了,可是種地產出太低,無法維持老年生活,有人建議,可否給這部分農民增加養老金。
  • 《七十年代穿二代》《悍婦1949》《六零年代好生活》
    年代文推薦《七十年代穿二代》簡介投資界女大佬意外身亡,從百年後穿回自己的前世身上,成了七十年代農村受氣跳井小媳婦。江滿:好吧,也該是別人受氣的時候了。成功讓別人受了一堆窩囊氣之後,她抱起可愛的女兒:走,麻麻帶你發財帶你飛。
  • 言情|種田年代文(二):《那人那村那傻瓜》《七零年代禍水》《重回1988》《蜜芽的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嬌媳婦》等
    《七零年代禍水》 作者:白衣萌3.《重回1988》 作者:尋香蹤4.《蜜芽的七十年代》 作者:女王不在家5.《七十年代嬌媳婦》 作者:素昧平生v6.《七零之彪悍女知青》 作者:桃花露7.《六零年代好生活》 作者:寒小期8.《六零美食養家記》  作者:棠酥  9.
  • 為什麼六、七十年代的農村人,日子雖然很清苦!卻還很「念舊」?
    六、七十年代,農民的日子是如此的清苦,可鄉下人卻念念不忘,我覺得有幾個原因,值得反思。實際上想想,他說的這些也是事實,農民之所以懷念那時,是因為當時的農民,大家都知道幸福是一種感覺,再看看現在,好像大家都很富有,但是兄弟姐妹之間,甚至父母子女之間,都開始計算在經濟上誰吃虧誰賺,外邊要應付生活,裡邊還要應付這些人情,太累了。
  • 懷念八十年代
    懷念八十的年代文/  古風懷念八十的年代,這是我的心裡話。
  • 在浦東圖書館 「中國知網」免費用 進口卡拉揚六七十年代珍藏版CD...
    原標題:在浦東圖書館 「中國知網」免費用,進口卡拉揚六七十年代珍藏版CD套裝竟然也有   「中國知網」免費用,
  •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祖國上下廣大知識青年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積極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從1955年到1978年,有近2000萬知青上山下鄉。
  • 為什麼懷念那個年代?
    與枯燥沉悶壓抑的氛圍相比,從十年浩劫中甦醒,從混沌迷茫中回歸人性,迎來百花齊放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雖無法比肩先秦諸子與大師輩出的泯國,雖然短暫如曇花,但留給人們美好的記憶和永遠的懷念。,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