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一隻寵物很簡單,但想養好一隻寵物卻不容易。
從最基礎的生活條件認知、飲食的建議與管理構建起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給狗狗做家制食品會不會更有針對性補充營養?#
如果主人能在家制食物中保證狗狗的基本營養需求,這個做法就是可取的。
家制食物中有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分存在於肉類或者蔬菜當中。
當食物殘渣遺存在狗狗口腔中,就會在牙齒上形成牙石,這一點需要主人引起注意。
另外,家制食品的保險也是很大的問題,肉類一旦製作好如果不能一次吃完就會發生變質,可能引起狗狗腹瀉和腸胃不適。
如果你真的想為狗狗製作營養充足的家制食品,那麼就要了解狗狗生長中所需要的營養要素,並且保證其合理的膳食結構。
這個對目前主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來說,難度實在較大。
所以,如果你沒時間去了解寵物生長中所需要的營養要素,那我這邊建議你最好還是購買專用寵物糧,然後提供充足的飲用水即可。
#狗狗每天吃多少食物才適量?#
每隻狗狗生活的環境、運動量、新陳代謝的效率不同,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指標,於是需要通過一個計算公式來衡量狗狗所需的食物量。
M(食物量)=110×體重×0.75
如果狗狗每天運動1~3次,那麼食物量=M×1.2
如果狗狗每天運動3~6次,或者專業的工作犬,那麼食物量=M×1.4~2
雖然有了計算公式,但也要根據每隻狗狗的不同情況來進行微調。例如狗狗的年齡變化,成長中的特殊需求等。
例如出生後4~5個月的狗狗,正在發育期食慾旺盛,那麼此時狗狗的進食量就要主人更加精準地調整。
#如何為狗狗更換犬糧?#
不要突然一下將狗狗的食物單全部更替,這樣會引發狗狗腹瀉或者挑食現象的產生。
Step1:需要用一周的時間來為狗狗更換食物清單,雖然有點麻煩,但比起引發狗狗不適去看病,這還是要輕鬆多了。在這一周時間中,可以檢查狗狗對新食物的適應度。
Step2:可以將新食物研碎或變為較碎的顆粒,摻入狗狗習慣的食物中,此時新食物不要超過1/4的量。通過一周時間,慢慢增加新食物在舊食物中的比例。
Step3:一周的時間內,如果狗狗沒有出現不適症狀,就可以放心食用新的食物了。
但在選擇新食物前,一定要查看營養比例或者添加物是不是狗狗所適合的。
#狗狗的食物如何保存?#
短期保存:如果只是短時間內保存糧食,可以選擇一個帶蓋子的密封容器,例如儲糧桶之類的產品。放置的地點也要避免陽光直曬,更要避免接近潮溼的地方。
長期保存:有些主人會選擇將寵糧直接放在原本的袋子裡,這樣會讓寵糧的味道散發出來吸引狗狗過來抓撓。但這種行為也可能讓寵糧與空氣接觸時間過長,而變得失去原有的香味。如果購買的糧食過多,最好將糧食分成適量的份數,裝入專門的保鮮袋中保存。
▷不要這樣做
很多主人會將狗狗沒吃飯的食物特別是罐頭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這樣做不但不能保鮮,還會讓其加速變質。因為罐頭打開後會與空氣接觸,產生酸化的過程,繁複這樣封閉起不到任何保鮮作用。所以,購買小包裝產品並且迅速吃完才是最佳選擇。
#幼犬時期的營養學建議#
∷ 狗狗幼齡時期是犬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身體增長迅速,因而必須供給充足的營養。
∷ 斷奶後的幼犬,由於生活條件的突然改變,往往顯得不安容易生病,這時要選擇營養好、味道好、易消化的食物。
∷ 3個月內的幼犬每天至少餵3~4次。可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可使幼犬不至於厭倦、挑食。
∷ 4~6月齡的幼犬食量增大,體重增加很快,每日所需食物量也隨之增多,每天至少餵3次。
∷ 6月齡後的狗狗,每天餵2次即可。
∷ 新到家的幼犬食譜應按原犬主的食譜喂,逐漸轉換。切忌餵食牛奶,如果必須補充哺乳,也應儘量選用專用的寵物奶粉。
∷ 切勿給狗狗餵食太多的肉類,過多的肉不僅不能使狗狗健壯,反會消化不良,難以吸收,引起腹瀉。
∷ 肉類中蛋白質雖多,但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碘較少,同時肉類中鈣少磷多,長期吃肉,易造成幼犬體內因鈣、磷比例失調導致骨骼形成障礙,易於斷裂或出現跛行。
∷ 1歲後的狗狗已進入成熟期,牙齒和骨骼生長已趨穩定,鈣的需要量相對減少,但每日應有適量的室外運動,經過紫外線的照射便於鈣質的吸收。
💙
你會自己動手給寵物做飯嗎?
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