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
別名 蜈蚣草、亂頭髮、一支蒿、飛天蜈蚣、羽衣草、千條蜈蚣、鋸草、新疆一枝蒿、鹿角蒿
功效作用 活血,祛風,止痛,解毒。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痞塊,癰腫。
英文名 Alpine Yarrow Herb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有毒
歸經 心經、肺經、肝經
藥性 溫
藥味 辛、苦
【一枝蒿的功效介紹】: 一枝蒿 (《綱目拾遺》)
【別名】蜈蚣草(《分類草藥性》),亂頭髮(《貴州民間方藥集》),一支蒿、飛天蜈蚣(《貴陽民間藥草》),羽衣草(《貴州草藥》),千條蜈蚣(江西《草藥手冊》),鋸草(《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蓍或西南蓍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①蓍(《尚書》) 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莖直立,有稜條,上部分枝。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長6~10釐米,寬O.7~1.5釐米,無柄;櫛齒狀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排列稀疏,銳尖頭,有不等長的缺刻狀齒牙,葉片半抱莖,兩面披長柔毛,背面毛較密,開花時下部葉常枯萎。頭狀花序徑5~6毫米,長6~7毫米,密集成復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總苞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四形,覆瓦狀排列;周邊舌狀花,雌性,5~11朵,白色,花冠矩圓狀,先端3淺裂;中心臂狀花,兩性,白色,花葯黃色,伸出花冠外面。瘦果扁平,長圓形,有翼,無冠毛,長約3毫米,寬1毫米花期7~9月。 果期9~10月。生長於林緣、路旁、屋邊及山坡向陽草地。 分布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蓍實)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西南蓍草。詳土一枝蒿條。
【採集】夏、秋間開花時採收,曬乾。
【藥材】乾燥全草,多已折斷,根頭短,密生鬚根。全體被灰白色毛茸,莖之上部略有分枝,表面棕黃色略紫,有順向細紋。斷面中空,內表面白色.葉稍捲縮,灰綠色或棕黃色,葉緣裂片細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黃棕色。氣微弱,味微苦。以乾燥、完整、無根、無雜質者為佳。產東北,華北及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辛苦,微溫,有毒。
①《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麻苦,有毒。
②《陝甘寧肯中草藥選》:味辛苦,性子,有小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肝,肺三經。
【功用主治-一枝蒿的功效】活血,祛風,止痛,解毒。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痞塊,癰腫。
①《綱目》:蓍葉主治痞疾。
②《綱目拾遣》:活血解毒,去一切積滯、沉痼陰寒等疾,驅風理怯。
③《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熱毒,塗瘡生肌。
④《東北藥植志》:為健胃、強壯劑,又為痔藥。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O.5~1錢;浸酒或入散劑。外用:搗敷或泡酒塗擦;研末調敷。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
①治跌打損傷:一枝蒿一兩。泡酒塗擦。
②治重傷,止痛消腫:一枝蒿二錢,法半夏三錢,生白芷三錢。各藥研成細末,混合成散劑,開水吞服,每服三分。
③抬跌打損傷,風溼疼痛:一枝蒿一錢,五香血藤五錢,見血飛二錢,黑骨頭五錢,排風藤四錢,紅牛膝三錢。泡酒二斤,每次服一兩。(宜忌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腹中痞塊:蓍葉、獨蒜、穿山甲末、食鹽。同以好醋搗成講,量痞大小貼之,兩炷香為度,其痞化為膿血,從大便出。 (《保壽堂經驗方》)
⑤治頭風、年久頭風痛:一枝蒿搗絨絞汁,漓耳心。<《貴州草藥》)
⑥治經閉腹痛:蓍草葉三至五錢。 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⑦治腫毒:蓍草葉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⑧治風火牙痛:一枝蒿搗絨,揉擦兩太陽穴;如痛不止,再取葉含塞於痛處。(《貴州草藥》)
⑨治毒蛇咬傷:一一枝蒿、水慈姑。搗爛,或曬研末,調淘米水敷傷口。(《貴陽民間藥萆》)
二一枝蒿莖葉一握,搗爛,在患腫上部向下推,直到傷處,敷於傷口周圍,並可止血。此藥敷後疼痛減低。(《貴陽市秘方驗方》)
【臨床應用】治療各種急、慢性炎症疾患將蓍草製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當原生藥8克,成人每次~4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或取鮮莖葉3~5錢,水煎服,每日2次。亦可用莖葉加工製成60%凡士林軟膏外用。曾治急性外科感染、急性闌尾炎、急性腸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淋巴結炎,深部膿腫、癰、婦科炎症疾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溼疹等共188例。急性炎症以3天為觀察期,如已見效可繼續用藥6~7天以鞏固療效;慢性炎症以7~10天為觀察期,療程視病情而定。結果一療程後痊癒137例(72.8%),好轉36例(19.2%),無效16例(8%)。據臨床觀察,本品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退熱鎮痛作用,尤其對急性腸炎、急性闌尾炎、急性扁桃體炎和急性乳腺炎療效顯著,而對呼吸系統炎症效果較差。有效病例多數在1~2天內體溫降至正常;2~3天內白細胞數逐慚恢復正常。經動物實驗證明,本品毒性低,臨床使用較安全。
【藥理作用】蓍草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弗氏痢疾桿菌有高度的抑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為內酯香豆精類化合物。用相當於人劑量的625倍於小白鼠(腹腔注射)無死亡。10%鮮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紙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中醫文化,從小受母親影響,長大後也從事了中醫研究,喜歡各種中草藥搭配,就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帶著這種好奇心進入了中醫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樂趣,歡迎各位中醫愛好者加我微信:bczys12 互相交流學習。
中醫講陰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有陰就有陽;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一物降一物,沒有一種物質是單獨存在的、沒有制約的!維持整個宇宙的平衡運轉,各個維次空間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套非常嚴密的制衡系統!所以每種疾病,也必然會有一種降服它的方法,只是我們暫時沒有找到而已。
中醫文化即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的整體觀。中國傳統哲學十分強調自然界是一個普遍聯繫著的整體,提出天人相應,天人感應等思想。認為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相互依存著的。
微信:bczy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