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與花王牡丹齊名,在園林中成片種植花開時節十分壯觀。芍藥花它也有很好的寓意,象徵著愛情,花語是情有獨鍾,難割難捨,戀戀不捨,芍藥花的花朵十分鮮豔奪目,博得大家的喜歡,芍藥不僅是一種觀賞的植物,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活血化瘀,鎮痛消炎。如果你現在就想一睹芍藥的芳容又或者你對芍藥的栽培有一定的興趣,就跟我一起走進今天的分享天地。
芍藥屬於毛茸科、芍藥屬,芍藥種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於我國北方地區,當芍藥盛開時春天即將離去,所以芍藥也被叫做餘榮,離草,將離等等,芍藥在我國有著很久的栽培歷史在古老的詩經中都有記者記載,南北朝的時候芍藥在宮廷中已經普遍種植,芍藥的繁殖主要有播種繁殖和分株繁殖。
芍藥對環境的要求芍藥耐寒耐旱在華北,華中,西南地區都能種植。芍藥對溫度的要求芍藥喜溫耐旱,芍藥能耐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也能耐短時40度的高溫,由於芍藥在低溫下度過分化階段,適宜在年平均溫度16攝氏度左右,且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種植。芍藥對光照的要求首要芍藥是以長日照的植物,適宜的年日照時數是1200小時左右,如果春季日照時間不足就會導致植株生長的衰弱。芍藥對土壤的要求芍藥是深根性植物,有著粗壯的肉質性跟,所以必須有耕作成深30釐米的土壤中,土壤一定要鬆散排水性能好的土壤種植芍藥,土壤PH值的要求是7.0-8.0,鹽鹼地不適合種植。
芍藥對水分的要求芍藥喜歡乾燥的環境中生存在整個增長期不需要太多的水分,芍藥的根特別不耐水,田間積水達到8個小時就會造成爛根等現象,所以在我國年降雨量超過1500毫米的地方一般不能種植芍藥,最適宜的年降雨量880毫米左右。
播種要求芍藥如果採用播種的方法種植,芍藥植株第3年開始開花,一般播種後第五或第6年採收,畝產鮮芍藥塊根3000千克左右如果採用分株的方式種植。芍藥植株當年就可以開花,地下根的膨大速度也比較快一般分株繁殖的第3年就可以採,和播種後第5年採收的產量差不多。
施肥整地的要求芍藥播種前既要深耕細作,深耕或深松30釐米到40釐米,芍藥種植的時間是9月下旬到10月下旬,種植前先施一遍有機肥,每畝地使用腐熟的有機肥2500千克到四千克,芍藥種植一般採用平地栽培,如果往年地裡有積水現象,一定要做好排水,準備在田間設置好排水溝,排水溝的長度可以根據地形來定。
播種芍藥種子一般都是當年採收的種子,播種時最好採用條播的方式,播種溝的深度為10釐米左右,播種溝之間的行距為50釐米左右,開好播種溝以後,沿著播種溝撒種子,將種子按照10釐米左右的株距距撒均勻,不能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播種時間不能晚於10月下旬,如果播種過晚當年不能生根,會降低來年春天的發芽率,而且即使出苗,幼苗的根系也不發達,也難耐春季的乾旱,總之播完之後進行覆蓋土,覆蓋土的厚度為3-5釐米。
田間管理對於播種繁殖的芍藥來說,播種後的第2年春季萌芽生長量比較小,播種第2年一般不要管理,下面說第3年的田間管理,春季管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3月到4月上旬芍藥會發出紅色的嫩芽,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芍藥根上萌發的嫩芽越來越多,很漂亮,不過當我們發現芍藥開始萌芽的時候就要追肥了,芍藥花和牡丹花有著同樣的一點,就是春季長苗,夏季打盹秋季生根,冬季休眠,春季追肥。
對早春長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春季施肥它能把植株的特性,植株的生長狀態在早春體現出來早春萌芽期追肥的目的就是促進生長,一般每畝地施肥用氮、磷、鉀,比例為15:15:15的複合肥50千克,芍藥的植株在春天生長最快,播種後第3年的芍藥到5月份最高可以長到30釐米,這個階段做好鬆土、除草、摘花、追肥、春季雜草容易滋生,如不除掉就會妨礙芍藥生長,從春季開始一個月鋤地一次,連續出三次就可以達到預防雜草再生。
總結要想養好芍藥花就必須掌握它的生活習性,它的種植技的技巧和田間管理,只要做到這些少芍藥花就會開的萬紫千紅。
芍藥就像一個孩子,從小就能吃苦,她不在意土壤的營養是否貧瘠,哪天下的雨水多少無論種植在什麼地方,她都能堅強的生根,發芽,開花,她那頑強的生命力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中,我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要放棄,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