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十點電影」
這個假期,老妹兒最期待的電影就這一部——
《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上映首日票房兩億。
足以可見18年前,那首《後來》的殺傷力之大。
這首歌是劉若英每場演唱會必唱的一首歌,而且幾乎都是大合唱。
但不像別人的演唱會,大家都越唱越嗨。
《後來》的合唱總是歌聲越來越弱,抽泣聲越來越多。
就連劉若英自己也一度在舞臺上哽咽到唱不下去。
那句「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總讓人一次次想起,那個明明想牽一輩子手,最後卻不得不放走的人。
可以說,劉若英的歌,唱著一代人的青春。
幸運的是,老妹兒在電影上映前就採訪到了她。
劉若英聊《後來的我們》
聊起電影,劉若英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根本沒有想要拍《後來》這個故事,
我要拍的是《後來的我們》。」
說完這句話,她沉默了片刻,突然就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但是後來後來後來後來......」
但是後來後來後來,拍著拍著才發現,自己早已是故事中人了吧,就像電影院裡的觀眾。
老妹兒從沒見過一部電影能把觀眾的情緒,控制得這麼一致。
電影裡,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擠在出租屋裡談戀愛時;
觀眾時不時就爆發出一陣陣笑聲,甚至還有人樂到鼓掌。
後來,倆人開始爭吵、鬧分手;
電影院裡突然就安靜了,所有人都沉默著。
到最後,林見清和方小曉時隔十年再重逢,徹夜聊著過去時;
黑暗中傳來一陣陣啜泣聲。
直到影院燈亮,都還有一大半的人坐在原地一動不動。
回憶撲面而來,誰也招架不住。
老實說,作為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並沒有多優秀。
精緻的畫面,詩一般的對白,憂傷的背影音樂,都讓它像一段冗長的MV。
但細節,仍然打動人心。
就像十年前,林見清和方小曉還沒有在一起的時候。
他們擠在一間出租屋過日子,方小曉夢想著找個北京的男朋友。
於是戀愛談了一次又一次,當然也被甩被騙了一次又一次。
方小曉的每一次失戀,都是林見清陪在她身邊。
幫她把行李從這個男朋友家搬到那個男朋友家,最後走投無路直接給搬回了自己的出租屋。
開始了一個睡床上一個睡地上,戴一對耳機,吃一碗泡麵的生活。
任誰看,林見清都是喜歡方小曉的。
哪怕自己都交不上房租了,還毫不猶豫地把生意介紹給方小曉。
氣得一起出來創業的朋友,一個接一個甩手走人。
後來,創業不成,林見清只能出來擺地攤賣小黃片。
結果好不容易碰上個大客戶,就因為人家調侃方小曉長得像AV女優,他就一拳頭把人給打跑了。
跟方小曉比起來,他自己的溫飽、事業、尊嚴通通都不重要。
只要方小曉高興,林見清就願意當那個永遠都在的朋友。
這樣的朋友,存在於很多人的青春裡。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你珍惜著他,他守護著你。
你們也許從沒在一起過,也可能早就失去了聯繫。
又或許當初鼓足了勇氣在一起,卻還是敗給命運,最終丟了愛情,也失了朋友。
《後來的我們》中,林見清和方小曉的一句對話一個眼神,就勾起了無數人對那個「愛了很久的朋友」的想念。
今天,老妹兒就不給你們介紹劇情了。
我想跟你們聊聊,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故事。
昨天是和一個朋友一塊兒去看的。
最後的片尾曲,是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
我倆坐在電影院聽完了整首歌,沒說一句話。
出來後,朋友問我:「你剛剛聽那首歌有沒有想起誰?」
我點點頭:「想起了高中的男閨蜜。」
朋友說,我也是。
男閨蜜這個詞,當年還不流行。
在朋友口中,那個男生是她整個少年時代最好的朋友。
他們高中同班了三年,好得跟親姐妹似的。
中午前後桌地擠在一張課桌上吃飯;
課間十分鐘,她給他抄英語作業,他給她補習物理題;
放學後,他們在操場上溜達過一圈又一圈,難得一見的幾次火燒雲都是倆人一起看的。
雖然緋聞傳得漫天飛,但朋友從來不care。
因為在做朋友的日子裡,他們也各自和別人談著戀愛。
她看著他換了一個又一個女朋友,一邊罵他渣男,一邊陪他療傷。
他也像個娘家人一樣,考核著她喜歡的一個又一個男孩。
這個以前腳踏兩條船,不行;
那個才剛分手一周,太隨便;
昨天給你遞紙條的那個你跟他去操場溜達溜達唄,我剛收了他一包煙。
朋友常常被他氣得火冒三丈,但最後還是會聽他的話。
因為她知道,他永遠不會害自己。
這樣「純粹」的朋友關係,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
之所以給純粹打上雙引號,因為過來人都懂——
這世上真沒有純潔的男女關係。
不過就是當年天真年少,還不懂得「自欺欺人」的意思。
果然,高考完的那一天,男生跟朋友表白了。
說他一直喜歡她,雖然知道她沒那個意思,但他畢業就要去當兵了,分開之前還是想說出來。
朋友是個心大的單細胞生物。
別人都看得明白的事,唯獨她這個當事人一臉懵逼。
好在男生也了解她,不等她開口就說:「沒事,咱倆以後還跟以前一樣當朋友。」
自說自話地結束了這場表白。
不久之後,朋友在本地上了大學,男生去外地當了兵。
剛開始,軍校不讓用手機,倆人就一周一封地寫信。
後來,倆人各自的生活都越來越忙,回信的速度也就越來越慢了。
信從一周一封,變成一個月一封,甚至有時候都忘了回。
直到有一天,朋友突然接到電話。
說男生在軍校受了重傷,回家住院了,怕是以後再也當不了兵了。
她火急火燎地衝到醫院,看到病床上的男生時,她都懵了。
那個在學校跟她你追我跑打打鬧鬧的人,現在病懨懨地躺在床上,全沒了當年的傲氣。
聊天的時候,男生說,家裡人替他在家附近找了個工作。
他曾經在信裡告訴她的,畢業就能領軍銜當長官的未來,現在全都沒了。
出院以後,他可能就要找個人結婚了。
朋友明白男生為什麼要跟她說這些話。
但她也知道,自己從始至終就沒對他有過愛情。
所以,她只是點了點頭,沒說話。
心裡隱約有了感覺,她就快要失去這個最好的朋友了。
果然,出院後,男生和初戀結了婚。
那個女生很愛他,也很介意朋友的存在,於是他們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少。
QQ列表裡,他的對話框從常居榜首,一下子掉到底,刷半天也找不著。
這個和她整個青春緊密相連的人,到底還是走散了。
聽完整個故事的時候,距離電影散場已經兩個小時了。
我們就坐在路邊,被晚風吹得瑟瑟發抖。
朋友一邊講,一邊時不時眯起眼睛抬頭看天做回憶狀。
畢竟,和這個人的故事,已經過去十年了。
講完後,朋友沉默著不說話。
我忍不住問她,你現在後悔嗎?
朋友搖了搖頭:「我當初很明白自己的感情,要是在一起了現在才後悔。」
又沉默了一會兒後,她給這段回憶做了個總結:
「我現在每次想起他都很感激,
真的很謝謝他對我那麼好,喜歡了我那麼久。
因為有他,那段日子才這麼值得回憶。」
可能「愛了很久的朋友」大多都是這樣的結局吧。
無緣愛情,也遲早斷送了友情。
18年前,劉若英唱: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我想二者皆有吧。
笑是想念當年的我和你,沉默是懷念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但我們終究還是要獨自前行。
就像18年後,五月天唱:
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並肩了。
只期待後來的你能快樂,那就是後來的我最想的。
既然緣分到此為止,那就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吧。
把最好的我們留在心裡,把最好的我和你放手交給別人。
哪怕從此再也不見,也沒關係。
只要青春還在,你就還在。
文章的最後,我想聽聽你們的故事。
你的青春裡,是否也有這樣一個人?
你們還有聯繫麼?
當初喜歡過麼?交往過麼?最後又為什麼分開了呢?
現在還會偷偷想念麼?
又或者......已經全都忘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故事吧。
老妹兒會選出一些戳心的評論,單獨寫進下一篇文章裡。
也許,那些曾經讓你痛苦過的人和事,當你笑著說出來時,也就放下了。
▼點擊閱讀原文,看更多好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