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居髎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足少陽膽經。 在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按摩居髎穴可緩解治療癱瘓、足痿、腿腳麻木等,居髎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居髎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居髎穴名解】
出處:《針灸甲乙經》:「居髎,在章門下八寸三分」。
「居」即「在」處;「髎」指骨隙,又為髖關節之別名,該穴在髖關節部是處凹陷,故名。
【居髎穴位位置圖】
居髎穴屬於足少陽膽經,居髎穴位於人體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按摩居髎穴位的作用】
緩解治療疝氣、癱瘓、足痿、腰腿麻痛等
【按摩居髎穴的功效】
益腎強健、舒筋活絡。
【針刺居髎穴的方法】
居髎穴斜刺1.5-2寸,局部酸脹。
【艾灸居髎穴的方法】
居髎穴艾條灸10-20分鐘,居髎穴艾炷灸5-7壯。
【居髎穴位配伍】
1、居髎穴配跳躍穴、風市穴、腰夾脊穴L1-2、L3-5、陽陵泉穴、條口穴、環跳穴、懸鐘穴治中風下肢癱瘓、根性坐骨神經痛、腓總神經麻痺;
2、居髎穴配委中穴、環跳穴治腿風溼痛。
【居髎穴解剖】
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動、靜脈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經及臀上神經。
【居髎穴主治】
腰腿痺痛,癱瘓,足痿,疝氣。
1、消化系統疾病:闌尾炎,胃痛,下腹痛;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睪丸炎,腎炎,膀胱炎;
3、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白帶多;
4、運動系統疾病:腰痛,腿痛,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諸疾患等。
【居髎穴文獻記載】
《針灸甲乙經》:「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循經考穴編》:「合居環跳上二寸五分」;《醫宗金鑑》:「維道下行三寸」,即維道後下方三寸。《針灸集成》:「在維道下二寸後開五分,環跳前,橫直環跳,相去三寸微高些。」
【居髎穴臨床應用】
扭傷
主穴:髖部:阿是穴 環跳 秩邊 居髎
配穴:疼痛較重者配合谷、太衝;瘀血腫脹甚者配血海、三陰交。
方義:扭傷多為關節傷筋,屬經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療時取扭傷部位穴位為主,以疏通經絡,散除局部的氣息壅滯,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 中醫食療養生|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
最好的藥物是飲食,最好的療效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