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14點29分,宣告金敏英死亡。」
安政源低著頭,身子僵硬,雙手無力地下垂,不知道是不是剛剛做心肺復甦用力過度。
病床旁監控生命體徵的儀器上,一條平滑的直線——生命已逝。
每個人都沉默,只有死者母親的哭聲響徹整個病房。
處理好患者的遺體,那位母親要求每一個照顧女兒的醫護人員都到走廊等她。
他們不安,那位母親是每一次女兒有任何不適,都會把他們噴個狗血淋頭的狠角色。
更何況,她的女兒死了。
那人一定會大鬧一番。
安政源把他們都支走,準備一個人面對。
走廊那頭,那位母親拖著步子慢慢走過來——
機智醫生生活
安醫生又一次來到教堂,在告解室向神父傾訴。
他說今天有個孩子去了天堂;他說自己照顧了這個孩子三年,和她一起度過百日宴以及每年的生日;他說這個孩子來到世上才三年;他說他開始懷疑上帝了。
想到這些,眼淚又一次流了下來。
那邊,神父從小窗口遞出一張紙,安醫生打開,上面寫著——
「去派出所那條巷子的炸雞店」
半個小時候後,安醫生滿臉通紅,語無倫次,喝多了。他還在訴說自己的苦惱,喋喋不休。
而他對面坐著的神父,旁若無人,夾起面塞進嘴裡,邊砸吧嘴邊點頭,像是滿意這美食,又像在敷衍安醫生。
安醫生倒了杯酒,越說越激動,聲音越來越大,眼淚又流了下來:
今天敏英的媽媽跟我說這段日子很謝謝我媽的,居然是病患的媽媽在安慰醫生哥,可是老實說那時候,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真的沒有辦法在別的地方體會到的那種心情與感受……我不當了,我不要當醫生了我明天就要立刻辭職!
這時,一直沉迷美食的神父說話了:
安德烈,如果真的是這樣到時我會先要你別幹了所以你再做一年就好
這話……怎麼那麼熟悉?安醫生想起了一年前。
他的病人,一個小朋友,在死前寫了封信給他,而他仍然無法阻止死神揮下鐮刀。在炸雞店,安醫生又喝醉了,大罵自己。
我沒有資格當醫生
對面坐著的神父對安醫生的抱怨充耳不聞,一心一意地品嘗著炸雞,喝一口啤酒再吃塊酸蘿蔔,他勸安醫生的話也沒變:
安德烈啊,你再做一年就好
可是這話……怎麼又那麼熟悉?(我為什麼要加個又)
兩年前,安醫生又和神父坐在一個小館子裡。對,面紅耳赤的安醫生又喝醉了,神父還是若無其事地在對面品嘗美食,這次是薯條。
安醫生臉通紅,笑得臉上的五官皺在一起:
哥,你知道敏智吧敏智今天醒來了甚至還自己呼吸呢哥,她像這樣對我眨眼睛
就這樣,年復一年,每當安醫生不想當醫生的時候就會去找當神父的哥哥。而哥哥每次都用同一套說辭,勸他再幹一年。
韓劇和韓影一樣,越來越百花齊放,題材多樣,故事也講得花樣百出。如果韓劇要選一個代表,首先提名《請回答1988》,豆瓣上近48萬人打出9.7分的神作。
而這神作的主創申源浩導演和李有靜編劇,在今年終於推出了新作——《機智醫生生活》。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某個方面,可以把這部新作看成是醫院版的《請回答1988》。
比如,角色。
可以看到《請回答》裡的德善爸爸成東日和狗煥爸爸金社長。
這次兩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兄弟。
成東日就是那位一心吃美食,偶爾敷衍弟弟的神父。
出場也特別有意思。
安醫生的父親病危,家裡的醫院就要有個人來繼承。安家一共5個孩子,3男2女,但繼承者只能是安醫生,為啥?
安醫生的母親在病房等著子女們前來,第一個推門而入的是長子。手裡攥著十字架項鍊,身穿黑色教服。
然後是二兒子,推門而入的就是金社長,同款黑色教服,手裡拿著本聖經。
然後是女兒,倆女兒都穿著修女服,清心寡欲。
得,一家5個子女,4個都信天主教,進行偉大的傳教事業,凡間俗務怎麼抽得開身?偌大的家業只能交給最小的兒子安醫生。
怪不得大哥年復一年地忽悠安醫生,再幹一年就好。
如果再加上羊叫聲,是不是《請回答1988》的同款?
用一些小反轉來營造笑料,但是又不至於太誇張。《機智醫生生活》一定會讓你在某個時刻忍不住笑出來。
這種反差笑料並不是為了讓人笑而刻意做的,而是推動劇情,塑造人物。
《機智醫生生活》同樣是五人組,主角是5個要好的大學同學,都是醫生。因為安醫生的計劃,五人組將會成為一個團隊,為了生命拼死奮鬥。
主角的出場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最大的特點,還特別搞笑。
比如婦科醫生楊碩亨。
家裡的吊燈壞了,他第一反應就是打媽媽的電話,報告情況,叫媽媽趕緊派人來修。
好友把咖啡帶給他,忍不住挖苦:
你怎麼不問你媽能不能喝咖啡
楊醫生聽不出言外之意,接過咖啡還正兒八經地回答:
她說一天可以喝一杯
這是什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吧,整個一媽寶男。而他在國外修學回來倆月還不想工作的原因是——再陪媽媽玩久一點。
發現沒,《機智醫生生活》的笑料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它提煉出真實的細節,也因此保留了生活原本的味道。
為什麼《請回答1988》說的是幾十年前韓國的人和事,而我們那麼多人能感同身受?
因為它真正拍的不是人,而是關係。地域和個人都有很大差異,但關係卻是每個人都有的。鄰居,家人,朋友,愛人這些關係,才是我們情感共通的關鍵。
就好比幾個朋友參加安醫生父親的告別式,才發現原來自己工作的醫院是安醫生家的,而他這個富二代竟然瞞了大家二十幾年。
金醫生說了:
難道我們知道就會要他幫忙找工作或者借錢嗎?
另外兩個毫不留情揭穿:
有可能啊
還是這位金醫生,當院長過來看見他的時候有點意外:
你認識會長的兒子安教授嗎?
金醫生特別自豪:
對,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所以人家才不告訴你自己是富二代吧。你或許理解不了高端人才的生活,但你一定會對朋友之間的調侃格外親切。
還有個人與工作的關係。職場前與職場後是不一樣的。
一個鏡頭。
主角之一的蔡醫生開車上班,從地下停車場坐電梯,然後換好衣服,走過各科室的辦公室,最後開門到醫院大廳。
這時候,突然喧鬧起來,醫院的廣播聲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前來看病的人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一門之隔,是個人的身份轉換,也是醫生生活的兩面。
在醫生生活之外,他們是像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職業困惑,面對朋友、親人生老病死而無能為力,還有和朋友一起偶爾搞怪說笑。
於是《機智醫生生活》裡「生活」二字就變得有了實感。作為一部行業劇,醫生的職場生活同樣有深刻刻畫。
安醫生接診的時候,會面對各種病人家屬。對親人極度在乎以至於一點點變化都會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表現出來就像是故意刁難。
女兒出生就一直住院的媽媽,久病成醫,對治療的手段好像比醫生更清楚。
醫生,處方箋為何不一樣?另外全靜脈營養液的輸注速度上個月是16小時,為何又加快了?
安醫生檢查了以後,只能遺憾地告知:
敏英媽媽,敏英可能沒有力氣撐太久
病人媽媽一聽就火了,紅著眼問:
問題是什麼?該做的都做了她昨天氣色還很好
責難、懷疑是很多病人或病人家屬對醫生的態度,很多人覺得進了醫院,醫生就一定要把病人治好,雖然醫生是白衣天使,但他們沒有天使的能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這樣。《機智醫生生活》並不刻意誇大醫生的神性,也沒有刻意誇大他們所面對的困境。
在醫院這個情感波動最為劇烈的地方,生和死就像兩堵牆一樣擠壓醫生和患者,逼出的是他們作為人最真實的感情。
有人上一刻還抱怨生活不公,下一刻就感嘆自己如此幸運。
蔡醫生的一個病人家屬,家庭主婦。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買了,一心支持丈夫創業。可兒子卻身患重病,等待肝臟移植。
不幸的是,母親也疑似患了腫瘤。當她辦好住院手續以後,收到丈夫的簡訊,責怪她:
你幫我媽準備好晚餐才去醫院嗎?快回來!
這個女人再也撐不住,眼淚怎麼忍都忍不住地流出來:
醫生,世上還有我這麼命小福薄的女人嗎?
但,同樣是這個女人,在幾天後就感嘆自己怎麼那麼幸福。
原來,兒子的肝臟等到了,可以進行移植手術;母親的腫瘤經過診斷也是在早期,也能治好。天堂地獄一線之隔。
《機智的醫生生活》仍然保留申源浩導演一貫關注生活,注重真實情感的特質。即使是拍醫生,他也沒有把他們故意拍得偉大,而是讓人們看見A、B兩面。
它並不追求戲劇化,卻把握住了生活本身存在的戲劇性。
肉叔盤過現在國產劇的毛病,用誇張的符號人物,把主角陷入刻意為之的慘痛境地,再讓主角把惡人一個個打倒,釋放觀眾積蓄的情感。
特別像早期網文的套路。
可以看得爽,可以有話題,但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描繪得如此單一,便沒有了生活。
所以我們的職場劇沒有職場,沒有職人,只有開掛的傻白甜和無腦的霸道總裁;我們會看見住豪華精裝修套房的實習生;也能看見解決不了問題但是敢懟客戶的大神。
我們唯獨看不見在職場打拼的人。
韓影可以改變法律,不要求國產劇有那麼大的能量,但至少先關注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