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或事業建立在興趣之上,然而我們很多人對這種興趣「賦予」了極大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感興趣的事情,就是是特別快樂、舒適,以至於不少人終生都在尋找「感興趣」之事,以圖功成名就。事實上,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因為打上「快樂舒適」標籤的興趣,一旦遇到麻煩、不舒服和不確定,他們就會撂挑子走人,尋找下一個興趣。
其實他們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愉悅。
《躍遷》作者古典,就興趣的真相說道:
「興趣不是那件讓你舒舒服服就成功地拿到結果的事,興趣是那件讓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幹完的事情。這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
1. 淺層興趣「喂!你看《大江大河》了嗎?特別好看!」
「我好喜歡林志玲!我是她的超級粉絲。」
「你連抖音都不知道?真out了!我每天都刷。」
「周杰倫又出新專輯了!我期待好久了呀。」
「我喜歡看馮提莫的直播,超可愛噠。」
······
以上情景,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興趣」類型。不難發現,這些興趣都有一個共同點:產生於感官刺激,而淺層興趣的最大特徵就是:好奇、多變而不穩定。事實上,我們很多人認為可以發展成事業的「興趣」多是淺層興趣。
舉個例子
「一年能掙30萬?要不我跟著你幹吧!」你的同學羨慕你的工作。
「可是累的跟狗似的。」你抱怨道,「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1點。」
「哦,那倒是很累」你同學的勁頭慢慢熄滅。
這種建立在「金錢數字」上的「興趣」就是典型的淺層興趣,極其不穩定,一旦出現不爽和困難,這種興趣就會土崩瓦解。
社會流行中的短視頻創業、成為網紅、進入區塊鏈等趕風口的行為,多是淺層興趣所致。大多數人考慮的並不是自己是否真心喜歡、是否真正擅長,是否貼近自己的夢想,而是名和利。於是當大潮過去、困難重重後,就落下了一地雞毛,本以為建立在「興趣」上的事業,其實是錯誤「操作」罷了。
2. 深層興趣
你聽說鵝絨的羽絨服比鴨絨的更保暖,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搜尋資料了解為什麼會那麼保暖?
諾貝爾獎從來沒有頒給過數學家,你興趣盎然地要好好了解一下,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
嫦娥四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降落到月背的探測器,那麼它為什麼要去月背?有什麼重大價值?你覺得有必要去了解。
以上這些,都是更高一級的興趣,通過思維的參與,讓興趣更加持久並目的性很強地通向一個領域。大部分文學、藝術、體育和科學都是深層興趣的成果,由「好玩」而生,不是謀生的工作。
深層興趣能達到一種價值不菲的「狀態」:「興趣—能力—興趣」的良性循環。
比如當你看了《哈利波特》後,你一下子來了並且攔都攔不住的「魔幻想像力」,你想寫出你的「哈利波特」、「霍格沃茲學院」、「伏地魔」,於是你不斷學習技巧、不斷磨礪筆峰。
雖然在網上嘗試發表後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浪花,但是所幸有幾十個粉絲,在評論區表達了「好看」、「加油」、「儘快更新」的熱情,你得到了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微乎其微),使得你更加充滿興趣和動力去寫、去創作、去提高。
這樣興趣推動學習,學習推動能力,能力再推動興趣,的循環圈不斷牢固,就會讓「精通」、「卓越」、「成功」這些詞兒愈發接近於你,如此你想通過「興趣」建立事業的願望,才會更容易地實現。
3. 志向和價值觀
也許你會問,我有興趣啊,可是為什麼進行到一段時間後,就感到動力不足了呢?而那些將一個興趣「重複」了一生的人,是怎麼做到的?僅僅來自於「興趣—能力」的無盡循環嗎?
不,沒那麼簡單。
李時珍歷盡千辛寫下了《本草綱目》;
巴菲特讀了半個世紀的年報;
愛迪生失敗了1600次試驗才成功;
這些牛人之所以能戰勝無盡的「重複」和倦怠,關鍵在於他們發展出一種更加強大和持久的興趣,這種興趣有其內在發動機——志向和價值觀。
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就是一段「志向和價值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行程!九九八十一難,要麼大難臨頭,要麼誘惑不斷,如果師徒四人尤其是唐僧沒有強大的志向和價值觀,西天真經也就是海市蜃樓一般,虛幻縹緲。
愛迪生終生過著,我們會定義的「痛苦生活」。
他不為金錢,因為他的任意一個發明幾乎都可以把他推向超級富翁的寶座;他不為家庭,因為他的兩任妻子,都不滿於他的兩耳不聞「家裡」事;他也不為舒適和享受,因為他每天工作12小時,回到家後還不忘在書房裡讀4個小時左右的書。
對於持續不斷的大量失敗——
愛迪生說道:「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1000多種不適合做燈泡的材料。」
對於持續不斷的動力——
愛迪生這樣說:「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為人類造福。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當很多人的興趣是名和利時,愛迪生的興趣則是揭示大自然的奧秘。
正如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所說:「每一天,每一刻,總有人需要我們;總有一些事情,缺了你就無法完成,如果你懷著這種信念一路前行,你一定會發現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並漸入成功的佳境。」
第一步、多體驗淺層興趣
第二步、發展為深層興趣
第三步、綁定上價值觀
比如你突然間對某事產生了興趣,這時你不要立刻「操作」,而是要前前後後對這個事情再研究、體驗一番,如果還是感興趣,那麼就可以進行下一步。
舉例,你要培養寫文章的興趣。那就讓自己呆在「淺層興趣」圈裡,飽受刺激吧:某某人半年前寫文章還磕磕巴巴,現在一篇文章稿費6000元,刺激你了吧;公司領導重獎了某某人,因為他寫了一篇介紹公司的好文章,刺激你了吧;大佬名咖都說寫作是未來重要的技能之一,誰忽視寫作誰就忽視了未來,刺激你了吧······
現在你的第二步就是把淺層興趣發展為深層興趣,搜尋資料,研究如何設計文章結構、開頭怎麼寫、怎麼收尾、標題又該如何起等等,直到你真想動一動為止。
但是現在你還不能「貿然操作」,你必須為你的「宏圖偉業」綁上你最看重的價值觀。比如你一直是一個樂於助人、喜愛分享的人,那麼你就可以寫寫一些乾貨的東西,這樣能幫助到大家,當粉絲不斷點讚、評論和關注你,就會讓你這個「宏圖偉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因為產生成就感的志向和價值觀,本質上就是最高層次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