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熱愛運動、健身,但是由於運動不當,也有很多人在運動中損傷膝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膝蓋?有人說,少運動就行;有人說,膝蓋損傷揉一揉就好了;還有人說大量運動就能把骨刺「磨」掉,膝蓋就不疼了。
是真的嗎?其實這些都是保護膝蓋的誤區。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產生退行性變化,這是自然現象,但因此完全停止運動則是錯誤的。老年人不運動容易患骨質疏鬆症,身體也會缺乏敏捷性和協調性,容易跌倒造成嚴重骨折。
但不是運動就會有利於身體健康,過度運動不僅無益,反而會加重心肺負擔,也會造成關節的進一步損傷。
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最好進行對膝關節沒有損傷的運動,譬如遊泳、騎車等。
此外,加強大腿股四頭肌的鍛鍊也可增強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有助於減輕關節症狀,增強關節的耐力和穩定性。
有些膝關節長骨刺的人認為,通過加大運動量可以「磨」掉骨刺。這種想法其實不科學。
運動可以使骨刺周圍的軟組織儘快適應骨刺的局部刺激,從而減少機體的不適和疼痛。但是,想「磨」掉骨刺根本不可能。
膝關節問題較嚴重的人,可進行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如果發炎嚴重,可用非類固醇消炎藥進行治療。不過,長期服用消炎藥,人體的消化道、肝臟與腎臟往往不堪重負。
如果是老年人,有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則可施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有膝關節病變的人應儘量少爬山。爬山的時候上山可以步行,同時帶一副輕便的越野手杖輔助攀登,可減少行進過程中對膝關節的損傷。下山的時候,如果有纜車最好坐纜車下來。
很多人經常揉膝蓋,認為通過摩擦能把軟骨磨平,減輕疼痛。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沒有依據的。
把雙手放在雙膝上輕輕揉動,力度輕而柔,像是一種撫摸,這種動作是一種反射性的保護,可以使膝蓋感到溫暖,消除疲勞,還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對膝關節的確有益。
但用力過大的按揉則是完全錯誤的,這樣的動作很可能加重軟骨的損傷,把已經病變的軟骨磨得更壞,直到磨掉軟骨,露出軟骨下面的骨質,疼痛會更加嚴重。由於力量不好把握,揉膝蓋的做法並不是一種好的保健方法。
有些人活動膝關節時會發出「叭叭」的響聲,這是關節肌腱滑動時發出的響聲,是膝關節老化的信號。如果響的同時還伴有疼痛, 應儘快到醫院檢查。
運動學專家認為,增強膝部肌肉的力量是防止膝關節損傷的最有效方法。以下4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鍛鍊膝蓋:
靜止半蹲練習俗稱「騎馬蹲檔式」,練習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半蹲130°左右,挺胸拔背靠牆,呼吸自如,保持靜止不動。每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定時長,做3一4組,組間休息2分鐘左右。
兩腳分開同肩寬,下蹲和站起時都要緩慢,站立時腳跟要離地,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伸展、旋轉。每組練習次數要少,組數可多,必要時可扶著牆,保持身體平衡,呼吸通暢。
小腿垂於床沿,踩關節放置重物,約0. 5一1公斤,緩緩使膝關芍伸直,維持伸直3秒,放下小腿,每組10次,每天練3一5組。
曰本專家推薦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取仰臥位,在胭窩下置一高約20釐米的枕頭,讓小腿交替上抬至膝關節完全伸直並靜止繃緊股三頭肌,然後慢慢放鬆再放下。每天可做30一50次,時間可安排在早晨醒來和晚上睡前進行。
保護關節部位,適量運動,使關節部位更加靈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