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5年,畢福劍怎麼變成這樣了?

2021-02-13 個人圖書館官網

在時代的翻雲覆雨中,每個人都會身不由己。

功名利祿,是非成敗,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

包括平臺和運氣所附加的那些璀璨和虛妄。

但這中間,性格對命運的左右,修為對沉浮的加持,又似乎有跡可循……

刷新聞時,刷到畢福劍的視頻。

轉而一想,他已經在公眾視線裡,消失5年有餘。

視頻裡,他穿著黑色的運動衣,和國畫大師張漢忠,在掛滿畫作、鋪滿宣紙的畫室裡,揮毫潑墨,切磋畫藝。

他畫了一捧荷,綠的葉紅的花,談不上出神和美好。

畫完後,他讓友人遞來一瓶礦泉水,吞入口中一大口,又張嘴噴射到畫作上。

完畢,他綻放出當年在央視舞臺上,億萬觀眾都萬分熟悉的那痞氣十足的笑容:

「我這叫雨荷。」

儘管,不少自媒體在報導這一消息時,用了「畫室狹小」「衣服老舊」「頭髮泛油」「鬍子拉碴」「滿面皺紋」這種充滿暗示的詞彙,表達對一個犯過錯且已過氣的前著名主持人的政治正確。

但客觀說,作為一個年過六旬的男人,畢福劍的狀態,並不比同齡人差:

他有朋友,有愛好,沒有禿頂,身體康健,看起來心態也不錯。

所謂落差,他的坐標,從來不是普通人,而是他自己的高光時刻。

畢福劍生於1959年,是大連人,在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嘴之前,他下過鄉,插過隊,在街道文藝宣傳隊當過宣傳員,在國家海洋局北海艦隊服過兵役。

直到後來,以25歲大齡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就讀電視導演專業。

這種在基層摸爬滾打過,又在高校薰陶浸染過的經歷,在他身上烙下亦正亦邪的氣質,也為他的大起大落,寫好了伏筆。

大學畢業時,他已經29歲。

機緣巧合,他來到中央電視臺文藝部當導演。

1994年版84集的《三國演義》,畢福劍是主攝像之一。

1995年,中國科學考察隊,首次遠徵北極點,他是隨行採訪的記者。

此後,他參與《夢想劇場》《快樂驛站》和《開心辭典》的臺前幕後。

這就意味著,在龐大而精密運轉的央視,畢福劍以「畢姥爺」的稱呼,憑藉《五一七天樂》《過年七天樂》《星光大道》等綜藝,紅遍大江南北之前,也有過以紮實專業和閃光足跡,默默奮鬥過的人生。

一如很多靠勤奮和運氣,摘到時代果園裡又紅又大果子的許多人。

當然,最終讓他大放異彩,當屬《星光大道》

在那個網絡還不如今天這般繁盛的時代,在很多主持人嚴肅有餘、活潑不足的映襯下,他和李詠,算是另類。

尤其是,他小眼睛和尖鼻頭的長相,還有敢於把自己放到低處,供嘉賓和觀眾取樂的自嘲自黑,著實讓很多人在歡笑中,得到治癒: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會對有缺點、沒有架子的人,產生好感,藉此發現自己也沒那麼糟,而不是高大上的完美無缺。

哪怕,這是為舞臺需要而打造的一種人設,也足以安撫太多人。

那幾年,從下裡巴人到陽春白雪,無人不知「畢姥爺」。

風頭正勁的畢福劍,在央視舞臺的各大重要節目裡現身,甚至連續數年主持春晚,並和趙本山、小瀋陽等同臺演出,收割了一波又一波觀眾緣。

人世間,最殘酷的真相之一,是高點即低點,福兮亦禍兮。

2015年,是畢福劍的鼎盛之年,也是他的落幕之時。

那一年的1月15日,他和蘇丹合唱的賀歲單曲《這一天不一樣》正式發布;

一個月後的2月18日,他第四次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又半個月後的3月5日,他主持了元宵晚會……

這一年,他55歲,還有5年就可以功成名就地退休,走完自己的星光大道。

但4月6日,一則關於他的視頻刷爆了網絡。

他唱起了他那代人幾乎人人都熟悉的經典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當著一桌子中外友人的面兒。

他不僅僅在唱,而是每唱一句,都要再加一句戲謔+調侃的評論。

亦如他在舞臺中央,得意忘形之際的搞笑和不羈。

這,最終把他從獨一無二的舞臺,狠狠地推下去,推到泯然眾人的暗淡角落裡。

這是一場偶然事件,但某種程度上又是一種宿命。

他的人生,就像這起事件,明明是又紅又專的一齣戲,偏偏因為他無法避免的頑劣,最終草草收場。

有人說,他之後,再也不看《星光大道》。

我想,說這話的人,並非為他喊冤,更像是表達一種惋惜:

節目和人,就如姻緣和愛,是講究磁場和能量的交相輝映的。

強扭的瓜不甜。

適合與否,不僅是當事人的冷暖自知,也是圍觀者的感同身受。

今日的結局,當然是畢福劍為自己的性格和修行,承受的代價。

他令人噓唏的人生,也讓我們想起那些從央視舞臺上,一一消失的名嘴們——

和畢福劍同時代的另一個名嘴,是方宏進。

方宏進比畢福劍小兩歲,曾是央視一套《焦點訪談》的元老級主持。

方宏進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山大學物理系。

本科畢業後,他曾在天津任教,後又到南開大學讀社會學研究生。

碩士畢業後,他到深圳大學教書,官至系副主任。

從這不停變動的經歷,可窺見方宏進的性格中極具變革和求新的一面。

這和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那個正襟危坐的主持人,顯然不同。

1991年,非科班出身的方宏進,考到北京電視臺,成為一名主持人。

後,他又來到中央電視臺,任《觀察思考》《東方時空》的主持人,並參與創辦了《焦點訪談》。

當時,以曝光黑幕和黑洞而深入民心的《焦點訪談》,是國人心中的一個王牌欄目。

頻頻在鏡頭前亮相的方宏進,也就成了百姓心中敢和不公叫板,主持正義的化身。

隨後,形象穩重、口才出眾的方宏進,還主持過《三峽截流》《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世界矚目的大型直播,和同齡人白巖松一起,以敏捷反應和精準評論,成為國臉和名嘴。

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就在大紅大紫之時,2004年,方宏進突然離開了央視,跳槽到東方衛視,任總策劃和總製片。

一如,他一直在求變的前半生。

但,僅僅4年後,方宏進就從東方衛視銷聲匿跡。

人們再次聽聞他的消息時,是和兩個醜聞有關:

一個是,他涉嫌合同詐騙,涉案金額高達百餘萬元,被河北警方拘留(後被取保候審);

一個是,他自己的女兒方貞在網上公開曝光他,包養數個小三,拋棄原配髮妻,身陷離婚財產糾紛案。

儘管,針對這兩個醜聞,方宏進自己給出了不同的版本。

但,從此後,這個曾先後5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著有《公共關係管理》《公共關係實務》等多本著作的知名主持人,徹底斷送了他自己的公共關係。

作為從廣東開平小城,靠一路苦讀創造輝煌人生的主持人,看似穩重的方宏進,一直在突圍中尋找命運的制高點,從學校到央視,從衛視到商界。

塵埃落定後,他自己或許也才發現,他人生的制高點,永遠停留在了在央視的那10年。

這是平臺帶來的榮光,也是時運賦予的恩惠。

很多時候,一個人在某個平臺上,被光環和榮譽包裹,便以為自己是神話和傳奇本身,而忘記了自身的重量。

這樣的人,不是一個——

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前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出獄。

和他之前無論行走到哪裡,都前簇後擁的情景相反,他的出獄,幾乎無人問津。

人走茶涼,是常態,也是世相。

芮成鋼出生於1977年,他的成長史,簡直是一部勵志而出彩的傳奇。

他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曾是安徽省電視臺的編劇,母親曾是安徽省舞蹈家協會的當家花旦。

芮成鋼自幼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天資聰慧,八面玲瓏,智商和情商都碾壓眾人,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無人能及,走到哪裡都是閃閃發光的焦點。

廣為流傳的一個事例是:

他讀高三時,班主任生病住院。

作為班長,他臨時擔當起班主任的角色,帶領同學奮戰高考,又每天到醫院找班主任匯報情況,且保持成績遙遙領先。

高考時,他以合肥市文科狀元的身份,考進了外交學院。

大學期間,他以英俊的外表和流利的英語,多次代表外交學院參加國內外比賽,且屢屢獲得大獎。

潮水般的掌聲因他響起,鮮花般的未來為他鋪就。

他所向披靡,無畏無懼,也難免狂傲且自大。

「太狂」,一度是他成名後,所有靠近他的人,一致的感受。

所以,站在結局上推過程,發現一切好似冥冥註定。

後來,他到央視9套英語頻道工作,同時為《北京青年報》財經專欄撰稿,以極具思辨和文採的文字,書寫他採訪名流政要的手記,還有他對經濟、政治和思潮的看法。

他經常以「我的老朋友柯林頓」「我的好朋友比爾·蓋茨」「我的朋友巴菲特」等前綴,低調奢華又有內涵地彰顯自己的朋友圈。

他看起來也有這樣的資本:

作為首批「美中傑出青年」,最年輕的「耶魯大學世界學者」,在年輕人中極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他是央視舞臺上的新秀和明星。

當他那篇《請星巴克從故宮搬出去》的博客,一夜之間點燃愛國者的熱血後,他在主持人身份之外,又多了「愛國公知」的標籤。

2008年,他從9套英語頻道,調入2套經濟頻道,參與眾多大型策劃和活動,對話全球經濟領域的精英大咖,甚至在歐巴馬的記者會上,「代表亞洲」提問。

他行走在讚譽裡,把自己當成了讚譽本身;他沉迷在光環裡,把自己當成了光源本源。

但,高山和懸崖本是一體,璀璨和幽暗原在一處。

2013年10月,義大利駐華大使向芮成鋼授予「義大利共和國騎士」的勳章,這在中國記者中,乃是第一人。

不久之後,中央電視臺發生「地震」,財經頻道總監和廣告中心主任郭振璽,因受賄被查,芮成鋼涉案。

一代名記,鋃鐺入獄。

他之前獲得的那些珍稀而尊貴的榮耀,在他出事之後也顯得諷刺而落寞。

當芮成鋼成為階下囚,他那些引以為傲的「老朋友們」,沒有一個表達點什麼:

江湖之交,濃淡深淺,難逃利益。

他身披袈裟時,眾人贊他佛光閃耀;他身穿囚服時,眾人嫌他靈魂墮落。

他的確罪有應得。

但他的罪與罰裡,也有他之外,那無法言說的傷和弊。

在官媒的解讀裡,他被定性為「心太大,急於成名、發財、升官」。

其實,對於一個太順太傲的人來說,這場劫難也未嘗不是一樁好事:

他出獄後,才43歲,仍是盛年,還有大把的時光從頭再來,修行成長。

相比芮成鋼這種在盛極之時「出事」的名嘴,央視還有一類主持人,選擇了盛年辭職—— 

相比楊瀾、魯豫、張泉靈、李小萌等人辭職後,繼續在江湖上不同領域站穩腳跟有別,曾經大紅大紫的前央視記者柴靜的辭職,就顯得神秘叵測。

柴靜,堪稱一代公知女神。

即便,她離開江湖多年,網上還到處流傳著她的金句和名段。

當然,也包括她的戀愛八卦。

早在加盟央視之前,柴靜就在湖南廣播電視總臺,紅得一塌糊塗。

她當年主持的《夜色溫柔》,曾是當時大學生休息前的必修課。

後來,她到中國傳媒大學進修,在恩師陳虻的賞識下,加入央視《東方時空》。

她被全國觀眾記住,和17年前的那場白色恐怖有關:

非典肆虐時,她深入一線,用戴著口罩的清澈眼神,先後七次與非典病人面對面,參加《北京「非典」狙擊戰》的拍攝,成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一線採訪的記者,也因此榮獲「2003年中國記者風雲人物」。

此後,她又先後擔任《24小時》《面對面》《360度》的主播,和《柴靜兩會觀察》等品牌欄目。

真正讓她再次聲名鵲起的,是深度對話欄目《看見》。

《看見》中,柴靜聚焦熱點事件,也對話權威專家,抽絲剝繭地探尋事件背後的真相,也直面公共問題的弊病。

喜歡她的人,形容她溫柔和犀利並存、文藝和理性同在。

不喜歡她的人,認定她身上濃重而感性的文藝氣息,讓她有失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客觀和冷靜。

其實,生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柴靜,身上有著那代人明顯的衝突氣質:

她文藝優雅,又心思憂慮;她追求完美,又渴望破局;她對弱小有著悲憫的視角,又對家國有著直面的剖析……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她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

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那些能夠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去捍衛自己憲法權利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

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為祖國驕傲。

只有一個國家能夠尊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這是柴靜式的認知,也是一代人的思慮。

柴靜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是她辭職後,拍攝的極具爭議的《穹頂之下》。

她將這稱為「一個母親和霧霾的私人恩怨」,但最終在公共環保領域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甚至,讓她徹底淡出公眾視野。

關於柴靜的辭職,有很多種說法:

有人認為是她精心打造的《看見》欄目的停播所致,有人認為是她在美國產子後,輿論的討伐讓她和所在平臺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也有人認為,她的離開和央視內部,錯綜複雜的人事手續以及薪酬考核有關。

還有人,說到更恐怖的陰謀論。

其實,拋開外界的種種猜測,柴靜、崔永元等人的辭職,更像是一場中年叛逆:

在國家級最高媒介平臺上,工作多年的他們,試圖掙脫體制,打碎那個模式化的自己,在另一種相對靈活的話語體系裡,探究另一個不同的自我。

雖然,今天江湖,已聽不到她和他的聲音。

但他們的確以自己的發聲,影響過很多人。

行文至此,不由地想到了仍活躍在央視的白巖松和董卿等人。

還有央視當下如日中天的「四大金剛」: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

喜歡他們的放鬆和幽默、多才和勤勉、得體的自嘲和真實的親切。

這是新一代主持的形象。

願他們都能走得正,走得穩,走得遠。

也想起了已經離開的趙忠祥、羅京、李詠等人。

願他們在天堂裡,仍有金話筒和好臺詞。

還有,更多不再一一詳說的熟悉面孔。

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人,在社交平臺上都被理解成多個分身。

但他們所承載的,那些和我們有關的時代記憶,仍被我們銘記,更讓我們感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在時代的江湖中,人人都如一葉扁舟,被風起雲湧影響,受歲月時令左右。

最終抵達何處,在天命,更在人為。

璀璨舞臺中央的人,亦如此。

其實,著名主持人的浮沉錄,何嘗不是映照出我們每個人所處的那個單位、公司和集體:

有人逆流而上,不忘初心,清醒如初,寫就傳奇佳話;

有人隨波逐流,丟了警惕,失於大意,落個晚節不保;

有人急流勇退,從頭再來,高光不再,從此銷聲匿跡;

有人順流而下,恃才放曠,狂狷放蕩,盛年身陷囹圄;

有人水流花落,中途上岸,另闢蹊徑,活成另番模樣;

還有人難敵似水流年,沒有說聲再見,卻再也不見……

時代和機緣,集體和困境,欲望和底線,個人和修行,性格和命運,彼此碰撞,相互影響,從名流到素人,從昨天到今天,從他們到我們。

以經驗或教訓。

以悲喜或追問。

江湖不過一陣喧鬧,大鬧一場,都要退場。

人生不過一場修行,持戒而行,方得始終。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亮 在看 + 分享。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yestone.com

文中插圖來自原公眾號。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 THE END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

看更多好文章

相關焦點

  • 消失5年後,畢福劍怎麼混成這樣了?
    但客觀說,作為一個年過六旬的男人,畢福劍的狀態,並不比同齡人差:他有朋友,有愛好,沒有禿頂,身體康健,看起來心態也不錯。所謂落差,他的坐標,從來不是普通人,而是他自己的高光時刻。畢福劍生於1959年,是大連人,在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嘴之前,他下過鄉,插過隊,在街道文藝宣傳隊當過宣傳員,在國家海洋局北海艦隊服過兵役。直到後來,以25歲大齡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就讀電視導演專業。
  • 消失5年,又見畢福劍:人生就是一場持戒修行
    刷新聞時,刷到畢福劍的視頻。轉而一想,他已經在公眾視線裡,消失5年有餘。視頻裡,他穿著黑色的運動衣,和國畫大師張漢中,在掛滿畫作、鋪滿宣紙的畫室裡,揮毫潑墨,切磋畫藝。他畫了一捧荷,綠的葉紅的花,談不上出神和美好。畫完後,他讓友人遞來一瓶礦泉水,吞入口中一大口,又張嘴噴射到畫作上。
  • 61歲畢福劍疑似禿頂,隱退5年狀態堪憂,滿臉皺紋老態畢現
    在5月15日,陸海濤上傳的畢福劍踢球的視頻中,畢福劍也有掉發禿頭的跡象。畢福劍自2015年退圈後就鮮少在公眾面前出現,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但自從去年開始,畢福劍就時常露面,甚至一度傳出畢福劍將要復出主持綜藝的消息。
  • 畢福劍近況現狀和最新消息:畢福劍去哪兒了?
    截至目前,央視對畢福劍的處理結果仍未正式公布,不過已經決定星光大道節目改由朱軍和尼格買提主持,將於5月9日晚重新播出。畢福劍(老畢)在微博上對此事也進行了公開道歉。    至於畢福劍的近況現狀,除了停職檢查外尚無其他確切信息。    2、畢福劍現在在哪裡?畢福劍去哪兒了?
  • 畢福劍熬夜慶62歲壽辰,眼腫發福氣色差,現場簡陋侄子體貼相伴
    1月16號晚上,畢福劍的侄子在網上曬出合影,並且配文祝畢福劍生辰快樂,願他健康平安,幸福順利,送上了自己的一番心意。他還將這條動態置頂,每一個點開他主頁的人都能一眼看見,然後留言給畢福劍更多祝福。照片中,畢福劍穿著衛衣坐在沙發上,身後是做出搞怪逗趣姿勢的侄子,原本應該是喜慶的日子,可惜畢福劍的狀態似乎不太好,他的眼睛腫到睜不開,臉部也發福,像是沒有休息好水腫了,氣色較差。雖是62歲的壽辰,畢福劍卻沒有大辦,反而有些簡陋,現場只有一個小小的蛋糕,上面像是年獸娃娃,紅色配色勉強增添了一絲喜氣。不過他過生日竟然只有侄子陪在身側,實在太冷清。
  • 2021春晚即將來臨,畢福劍在央視大樓附近現身
    2020年馬上就要過完了,春晚即將來臨,春晚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年三十一家老小坐在電視機旁看著晚會,真是其樂融融呀!最近幾年的春晚一直被大家吐槽不好看,其實不是春晚不好看,而是現在是智能機時代,觀眾想要獲取綜藝節目的途徑非常多,不想以前,好多家庭都沒電視機,更別說手機了。
  • 61歲畢福劍近照曝光,身材發福精神不佳,戴口罩難掩滄桑
    畢福劍自從因為某些事情後就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很少會出現在網友的面前。而就在近日,很少露面的畢福劍出現在某平臺的短視頻中,已經61歲的畢福劍明顯的發福不少,即使是帶著口罩依舊難掩滄桑的感覺。視頻中的畢福劍穿著比較休閒,頭戴著棒球帽,精氣神不比當年。帶著口罩的他露出兩個大眼睛,眼角的皺紋清晰可見,眼眶的周圍更是深深的黑眼圈,不知道是沒睡好還是角度問題,明顯的能感受到他的精神狀態不是特別的好,精神萎靡不振的感覺。據了解,這個視頻是畢福劍跟陸海濤一起合拍的一個視頻。
  • 61歲畢福劍近照被曝光,穿球衣啤酒肚太明顯,拍照神情不自然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一張畢福劍的近照,並配文"雖然過氣了,雖然發福了,但總有喜歡畢老師的人"。照片中畢福劍身穿白色籃球服,也許是剛剛打完籃球,微長的頭髮還有些凌亂。面對路人的合照,似乎還有些不知所措,雙手更是不自然的擺著造型。
  • 61歲畢福劍生活拮据?一件衣服5天內穿3次,衣領都垮了還起球
    12月22日,畢福劍的友人再次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則土味視頻,依舊是熟悉配方,熟悉的面孔。不過劇情再怎麼土味好歹還是會有些許變化,相比之下,始終不變的似乎是畢福劍毫不遮掩的老態、總是凌亂的髮型,以及身上那件頻頻出鏡的舊衣。
  • 前央視名嘴畢福劍曝近照,頭髮稀疏眼睛浮腫,狀態憔悴令人唏噓
    1月8日,61歲前央視著名主持人畢福劍的聚餐照片在網絡上爆出,畢福劍與友人圍坐在餐桌邊上,頭髮稀疏之外,眼神迷離略帶浮腫,整個狀態憔悴不堪,非常落魄。以前,畢福劍曾在央視風光無限,他最開始是在喜劇表演節目《夢想劇場》製片人兼節目主持人,然後,擔任特別節目《五一七天樂》的時候,其幽默有趣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們的喜愛,隨即主持平民才藝展示節目《星光大道》,這個節目也捧出了如李玉剛等明星。
  • 戴禮帽請畢福劍喝酒,老畢狼吞虎咽太狼狽
    如果給爸爸選擇衣服的時候,可以加上紅色的印花,這樣就有一定的貴氣。,一件粉色的襯衫,上面加上黑色的楓葉設計樣式,炳輝讓畢福劍穿這樣的衣服被人說裝嫩。畢福劍消失這麼久,久未現身,多次出現在視頻或者直播間中
  • 畢福劍把她捧紅,牽線讓她嫁入豪門,畢福劍落難時她伸出援手
    張蕾在碰到畢福劍之前,不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主持人,後來和畢福劍一起得到了非常多的幫助,最開始雖然進入了央視,但是事業發展不溫不火,碰到張蕾後的畢福劍對張蕾非常的認可,推薦張蕾作為了自己的節目搭檔
  • 61歲畢福劍放飛自我?與好友作畫將水噴到紙上,頭髮油膩鬍子拉碴
    近日,沉寂許久的61歲畢福劍畢姥爺現身在好友視頻中,當天好友在寫書法,畢福劍看到如此也忍不住過來進行畫作,雖然整個作畫室看起來十分狹小,畢福劍卻絲毫沒有在意,和好友相談甚歡,尤其是作畫時,所用的紙張都是舊物,看起來十分節儉。
  • 「翻車」的央視主持:畢福劍、朱軍、芮成鋼,方宏進,都有問題?
    在2015年時,作為央視「金話筒」的畢福劍。因為發表了不當言論,被央視嚴肅處理。之後就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了。原本畢福劍的星路是一篇坦途,1997年就創辦了自己的節目《夢想劇場》。後來畢福劍更是加入了春晚主持,連續4年主持春晚。還在春晚舞臺出演小品《不差錢》,被大家親切稱呼為「畢姥爺」。現在他已經離開央視5年了。輝煌不再,人氣全失。
  • 畢福劍近照曝光,身材發福風採不再,雖戴口罩但掩滄桑
    畢福劍近照曝光,身材發福風採不再,雖戴口罩但掩滄桑 說起央視的主持人,除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這些活躍在熒幕上的主持人之外,還有一些已經淡出觀眾視線的主持人,說到那些不經常出現的主持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畢姥爺,畢福劍。
  • 畢福劍女兒近照流出,刺蝟頭微胖不化妝,網友犀利評:以為是男孩
    畢福劍女兒畢凌在個人社交平臺上曬出一張與父親的合影,並配文祝爸爸父親節快樂,照片中父女倆深情相擁,畫面溫馨有愛。 不過更多的網友是支持畢凌盡情打扮自己,自己的人生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只要不影響別人。
  • 61歲畢福劍一件起球上衣穿了多次,是生活拮据還是勤儉節約?
    12月22日,知名主持人畢福劍的朋友在網上曬出了一則視頻。視頻中久未露面的畢福劍依舊是在畫畫,印象中畢福劍最近一段時間露面的時候,不是在畫畫就是在寫字,仿佛如今的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悠閒自在的生活。也就是說從18日開始到22日,5天時間內畢福劍出現了三次,而這三次穿的上衣都是一樣的,除了這三次露面我們知道外,剩餘的兩天時間我們並不曉得畢福劍是不是已經穿的這件衣服。有網友就猜想是不是因為沒有了工作,畢福劍如今生活越來越拮据了。
  • 畢福劍25年前舊照曝光,皮膚黝黑滿臉絡腮鬍子,與如今判若兩人
    畢福劍1959年出生於大連,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導演專業,畢業後進入央視文藝部任導演。1997年創辦《夢想劇場》並出任節目主持人,其後,沒有經過任何專業播音主持學習的畢福劍,卻在主持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在央視主持過《星光大道》《七天樂》系列等節目,並三次出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 畢福劍近照曝光,滿臉老年斑狀態欠佳,拉鏈敞開到胸口被指造型邋遢
    除此之外,畢福劍還有個人音樂單曲,以及小品作品等,也算是多才多藝。其中與趙本山、小瀋陽、丫蛋合作的《不差錢》更是廣為人知。他幽默風趣的語言,傳神而靈動的表演,引起眾人強烈共鳴。「畢姥爺」的梗早已深入人們心靈,熱度很長時間都居高不下。
  • 61歲畢福劍罕曝光,和女星合唱遭調侃年齡大,絲毫不惱心態豁達
    從視頻來看,晚年寄情書畫的畢福劍又身處畫室中,身旁還站著盲人女歌手劉賽。隨著悠揚的音樂響起,劉賽開嗓唱起了一首大眾耳熟能詳的老歌《彎彎的月亮》。伴隨著動聽的歌聲,身旁的畢福劍拿起畫筆開始作畫,畫上是一個年歲已老的絲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