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幫助幫扶貧困村黃圩村脫貧摘帽。近年來,六安市金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以黨建引領把脫貧攻堅責任牢牢扛在肩上、緊緊抓在手上,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按照「單位包村、幹部包戶,結對幫扶、項目支撐、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用好用活自然資源政策,全力以赴幫助黃圩村蹚出致富路。
黨建引領激職能,守護群眾「飯碗田」
接下黃圩村脫貧攻堅幫扶任務後,金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與村兩委商定幫扶方案,瞄準「飯碗田」,打響了脫貧攻堅第一仗。先後實施3個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新增耕地百餘畝,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直接受益村民達50餘戶,有效解決了項目區環境髒亂差問題。還投入了各類土地整理項目800餘萬元,用於新建生產U型渠、水泥路等農田道路及水利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以及高標準基本農田、耕地提升質量等項目實施,有效提升了耕地質量和生產條件,增加了收益。
黨建引領抓特色,蹚出種植「致富路」
近年來,金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多次邀請專家到村檢測指導,隨著耕作條件不斷改善,最終確定黃圩村的土地屬沙質類,適合種植毛豆和花生類作物,促進了該村產業定位。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一起帶著專家意見書,以貧困戶為重點,挨家挨戶宣傳,結合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引導貧困戶種植毛豆等適合沙質類土壤作物。截至目前,村裡種植毛豆等作物的貧困戶戶均達2畝以上,人均毛豆收入達2000元,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遠銷上海和無錫等地,供不應求。2017年,黃圩村出列,所有貧困戶目前已全部脫貧,大部分過上了小康生活。
黨建引領促發展,打開產業「小康門」
2014年底,駐村扶貧工作隊發現,一家一戶的特色種植業只能解決脫貧的問題,要奔小康必須有規模化的產業做支撐。2015年初,由駐村扶貧工作隊聘請農藝專家,村委協調申請貸款和產業獎補資金建立的群龍蔬菜大棚專業合作社正式投產。為方便蔬菜地澆灌和車輛拉運貨物,金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幫助蔬菜基地新修了500米長的U型渠和150米長的砂石路。年底,已發展了38個蔬菜大棚,面積達80餘畝,年純收入20多萬元。有6位貧困戶在蔬菜基地長期務工,不僅每人每月有2100元工資,基地還免費供應午餐。合作社讓所有有意向發展大棚蔬菜的貧困戶一起學技術,預計2021年,絕大多數已脫貧戶都能加入大棚蔬菜種植和在蔬菜基地打工的行列。
黨建引領惠民生,鑄就百姓「幸福夢」
以往,黃圩村道路泥濘不堪,村部沒有像樣的辦公地點,村民住房大多是破舊的磚瓦房,三天兩頭斷電斷水,基礎設施非常差。2016年以來,金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力推進村居建設和環境改造,累計共投入約400萬元,用於電網改造、淠河整治安置點配套設施和亮化綠化、公廁建設、外部環境整治以及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徹底改善了黃圩村的村容村貌。
現在,黃圩村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寬敞明亮,辦公設施、設備齊全,村民辦事方便舒心;村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幢幢嶄新的小樓鱗次櫛比、水泥道路通組達戶、整個村莊掩映在綠樹叢中,一派寧靜宜居的美麗鄉村景象;公共服務設施應有盡有,文化廣場器材樣樣俱全、水電網清障改造到位、全村斷頭路渠全部暢通、村民的中小型車輛能開到家門口,公廁、垃圾站等衛生設施完全滿足村裡需求,初步實現了村民的「幸福夢」。
【來源:省自然資源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