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尤其是傾訴負面情緒,是一件愉悅自己的事。
傾訴就像倒垃圾,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哇啦哇啦說一遍,釋放出來,這樣心裡會感覺輕鬆不少。
而傾聽,則是一件消耗自己的事。
傾聽真的很累,高質量的傾聽尤其累。
作為一個傾聽者,我要時刻共情你,理解你,肯定你的情緒,給出正面反饋;
我還要忍住自己的建議欲,因為我知道你現在需要的不是建議,你正在處在情緒激動的當口,你需要先把情緒處理好以後,才能聽進去建議;
我還要讓渡一部分自己的話語權,即使我現在不想聽這個話題,但是你一直在說,你不給我說話的機會,那我只能先聽你說,至少先禮貌性地聽你說完一個段落。
這些,都是傾聽的成本。
傾訴是不需要動腦子的,只要隨著性子釋放發洩就成,所以傾訴,是一種索取。
而傾聽是需要動腦子的,傾聽需要我們持續地給予對方共情,理解和尊重,所以傾聽,是一種給予。
一個比較理想的關係是:你說一會兒,我說一會兒,你傾聽傾聽我,我傾聽傾聽你,大家輪流掌握話語權。這樣一來,雙方都有付出,都有回報,在動態上達到一種平衡,兩個人都會感覺比較舒服。
而如果其中一方一直在傾訴,一直在傾訴,一直在傾訴;
而另一方一直在傾聽,一直在傾聽,絲毫沒有說話的空間;
那這樣的關係就不平衡了。
一直在傾聽的那一方,心裡肯定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當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達到他無法承受的地步時,就會導致衝突和爭吵,或者他會慢慢疏遠這個過度傾訴的朋友。
所以有很多人,並不喜歡跟朋友、家人傾訴,既擔心給他們也造成壓力,也害怕得不到理解。匿名說心事成為另一種傾訴的可能。
身邊有一些人,很容易尋找別人傾訴。
遇到不順心的情景,遇到與伴侶吵架,被別人欺負,然後就和朋友普天蓋地的訴說,仔細描述事情的經過,表述自己為何這麼苦。自己很可憐,仿佛全天下最可憐就是自己。
心中則是希望期待:
別人的認同,平衡自己。
一般他們的朋友基於情理,為了減輕你的心理負擔,都是回應安慰或者認同你的想法,和站在你這一邊,認為確實都是別人的問題,然後,你會在因為感覺得到別人的支持,而更加覺得自己可憐了。
所以,找到合適且專業的傾聽者,是很重要的。匿名說心事,可以讓你放心地傾訴自己的煩惱,無需有社交壓力或者擔憂。
來惜傾訴,傾聽你的心事,解決你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