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問題在...

2020-12-17 質量在線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到中國那樣大那樣快呢?原因有這麼幾條:

第一是價格,中國的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去掉部分中間商來獲得價格優勢,從而進攻線下零售。但日本零售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間環節很少,線下零售的效率非常高,線上線下一個價。在實體店裡購物,要支付10%消費稅,而網購,也同樣需要支付10%消費稅,沒有價格優勢,想打敗實體店就很難。

第二是便利性,日本擁有大量的超市、購物中心、便利店、藥妝店,而且十分普及。加上遍布全國各個角落的各種自助售貨機。像在東京,許多超市都是24小時經營。所以,實體店的24小時綜合服務模式,使得線下購物十分便捷,這一點上網店優勢也就不明顯了。實體商業服務業態的普及與便捷,使得人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使得電商市場的發展,被擠壓到了一個很狹窄的空間。而這一點上中國的實體店同行和日本同行還是有差距的,這也是中國的實體店抵不住網店進攻的一個原因。

第三是服務,中國實體店的服務水平,和日本同行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日本的實體店一直重視細節和體驗的打造,人們更傾向於去線下購物。亞洲通迅採訪過日本電器量販店必酷的社長,他介紹了日本電器量販店的經驗:第一,燈要亮、過道要寬,購物環境必須舒適;第二,所有商品都可以拿可以摸,購物體驗要好;第三,廁所要多、要乾淨,讓不想進店的人,也想借廁所。這三條,看似簡單,但即便是上海、北京的電器量販店,也沒有都做到,從細節上著手為顧客著想,讓人想進來,是很不容易的。中國開實體店的企業家們有一個苦惱,說我們有些消費者買電腦、買相機,先到實體店裡轉一圈,看一看擺弄一下,出了門就用手機下單,從電商那裡買價格更優惠的貨,實體店於是變成了電商們的產品體驗中心。這種情況,在日本是不太可能出現,因為線上價格和線下價格基本上是一樣的,實體店服務還更好。

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實體店被一路唱衰。而在中國的實體產業,確確實實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可與我們一海相隔的日本,同樣是面臨電商衝擊,他們卻將實體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所以我們中國實體店的根本問題來自於:老闆總只是把實體店當成一種買賣的渠道,沒有服務的意識,更沒有服務精神,無法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單純依靠差價賺利潤,這種實體店早晚都會被淘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啥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在日本卻不行?原因值得深思
    為啥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在日本卻不行?原因值得深思在網際網路時代,電商行業已經崛起,網購也已經成為了我們主要的購物方式,相比於以前,現在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全球各地的商品。然而電商的快速崛起,對實體店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大量實體店因此倒下。而且更奇怪的是,這種現象還只存在咱們中國,在日本就沒有。在這時候,我們不禁好奇,為啥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在日本卻不行呢?要知道,咱們中國發展電商的時間雖然比較晚,但是發展程度卻是最高的,市場成熟度也相對最高。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來源:商智庫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被電商打敗?
    中國實體店現狀一目了然,不少實體店鋪關閉,業績不景氣。因為銷售渠道只有特定的門店,如果沒有品牌效益支撐,想要靠人來人往進店消費,可能還不夠維持日常支出。所以實體店關閉並不常見,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旺鋪出租,轉讓的橫幅隨處可見。
  • 與中國不同,日本的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則不一樣,中國的電商逐漸替代了實體店,選擇實體店購物的人越來越少。電商這就導致很多的實體店鋪紛紛倒閉,一來是因為店租貴,二來是網上購物更便宜,兩個因素導致了中國電商打敗了實體店。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電商卻被實體店打敗了。日本人更多都是選擇去實體店購物,雖然有電商行業,但電商的發展遠不如實體店。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日本的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 中國電商兇猛,實體店不好過!為什麼在日本電商幹不過實體店?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隨著電商的崛起,國內很多實體店紛紛關門,有不少就算是開門經營,也是苦苦支撐,勉強度日,日子並不好過。很多人將其歸咎於電商的衝擊。確實,看看電商雙十一的戰績,絕對不是實體店能比的。然而,同樣是有電商,日本的實體店就比中國的日子好過多了。
  • 與國內相反,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
    在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非常好,不僅僅造就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更是讓馬雲登上過中國首富,不得不說,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很大。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不少實體店鋪遭遇重創,不少人紛紛轉型去做電商,有的人無奈閉門不幹了。
  • 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何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實體店受到了相對衝擊,導致很多實體店相繼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則完全不同。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夠完爆電子商務,而中國實體店卻被電子商務幹掉?問題就出現在這三個地方:一是產品缺乏多樣性,二是具體表現的便利性,三是行動支付的普及性。這三個原因值得國內實體店思考。
  • 為什麼美國、日本實體店要比電商發展得好,而在中國正好相反?
    為什麼美國日本的實體店比中國好,而電商比中國差,原因如下:1.他們是發達國家收入比中國好很多,人家的實體店都是正牌,質量有保證,沒有很強的願望為了省百八幾十塊到網上買,實體店購物有體驗感,隨買隨走,不用等幾天。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中國電商「完勝」實體,日美卻實體店發展最好?3點原因「揭秘」
    中國電商高速發展的這十年裡,不難看出,電商還是擠壓了實體店的存在空間。中國的電商發展,很顯然要「高於」實體店發展,但是我們觀察之後會發現,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恰恰相反,他們更注重實體店的發展。在接觸過電商之後,很多人都發現電商確實有優於實體店的優勢存在,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的電商發展可以說是最先進的,那麼為何美日這些發達國家,更加看重實體店的發展,而不是扶持電商發展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電商的發展是有條件的,電商的成本並不比實體店,而且還需要巨大的流量。
  • 在中國「瘋狂」擴張的電商,為何在日本被實體店打敗?輸在了哪裡
    也正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實體店受到了相當嚴重的衝擊,眾多實體店倒閉。雖然這隻發生在中國,但在日本,情況完全不同。首先,如果想在中國開一家實體店。第一步就是需要解決店鋪的租金問題。眾所周知,一家實體店的租金是相當貴的。如果租金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店面裝修費用問題了,還有人工費,這些費用加起來,最終肯定會計入店內的商品價格裡。
  •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改變,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10年的時間內,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實體店,也都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打敗,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 發達國家的電商,為何幹不過實體店,而中國卻恰恰相反!
    國內這些年發展迅速,最讓人引以為傲的行業不得不說就是電商,電商的發展之快已經達到了讓世界為之嘆服的地步。像天貓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經震驚世界了,每一年都會創造出新的記錄,讓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國電商行業的崛起,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不少實體店都相繼關門歇業。
  • 東京被稱為購物天堂,為什麼日本的電商,怎麼都幹不過實體店?
    正是因為電商的熱潮,實體店受到了相對的一定打擊,致使眾多實體店紛紛倒閉。但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呈現的則完全不同。 日本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他們國家的政策和國人的習慣與我們國內大相逕庭。大家都知道,為了鼓勵創業,我們國內對電商行業是很支持的,而實體店則沒有這種待遇。
  • 為啥中國電商「打敗不了」日本實體店?原因有3點,都很現實!
    為啥中國電商「打敗不了」日本實體店?原因有3點,都很現實!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比於以前,現在我們出門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就行,甚至於連購物也是通過網絡。也是在生活當中,淘寶和京東等電商平臺與微信、支付寶一樣,成為了我們手機中必備的軟體。而對於淘寶和京東,我們更好奇,為啥中國電商「打敗不了」日本實體店?我們知道,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很多相關行業的發展,比如物流。不過在發展我國電商市場的同時,阿里等公司也逐漸開拓全球市場,其中在某些國家還發展得非常順利。
  • 國內外「區別對待」,這些化妝品專櫃真會被代購和電商幹掉嗎?
    擔心假貨是實體店擁護者的理由對國內消費者而言,購買化妝品的渠道主要分為三類: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以及代購。其中電商及代購渠道中,假貨更常見。4月下旬,阿里巴巴與南京公安局曾破獲一起價值6百萬人民幣的網絡化妝品造假案。資生堂、蘭蔻、雅詩蘭黛、迪奧、SK-II等國際一線大牌產品都有仿冒品存在,並且在化學成分、香氣等方面與正品相似度高達95%。有個別顧客發現購買的產品有問題後,店鋪通常會全額退款。一旦網店被封,制假團隊會再開新店,繼續制假售假。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而我國卻不行呢?這幾點
    實體店的傳承,已經超過了上百年。尤其是在日本,光是上百年的老店就有33000家,長達200年的老店有3146家。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字也會有所變動,不過這足以證明,日本的實體店傳承是很久的。而且,日本的實體店似乎並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而我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