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了巨大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的開局非常困難,但一些跨國公司不僅不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
今年4月,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將耗資280億日元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AustAsia公司目前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從中可以看出,明治乳業加碼中國市場的決心。
明治方面還表示,目前中國的乳製品生產商正在推進對牧場經營的縱向整合。為實現業務在中國的繼續增長,需要保證優質原料奶的穩定供應。近8個月以來,為了擴大在華業務,明治已經斥資二十多億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了中國北方第一個工廠。隨後,蘇州公司也為加大商品供應量,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
明治乳業於1917年創立,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如今已成為亞洲乳製品巨頭,奶粉銷量常年穩居日本第一。如今已推出以「乳品」為中心的多元產品,包括牛乳、乳酸菌飲品、冰淇淋、植物性黃油和嬰幼兒奶粉等。去年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中,明治乳業位列第16名,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日本企業。
它的前身為「遠東煉乳公司」,在當地是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店,後來才改名為明治乳業。隨著它的對手森永乳業與雪印乳業相繼被爆出有食品安全問題,明治乳業趁勢一躍成為了日本最大的乳製品企業。
九十年代,明治通過代理商開始進入了中國市場,它也是第一個大規模進入中國冷鮮奶市場的外資乳業品牌。起初,它在廣州設立了公司,面向內地和香港銷售橡皮糖、巧克力等產品。隨後,又在蘇州成立分公司,正式進軍中國乳製品市場。短短幾年,它就成為了美贊臣等歐美品牌的主要對手。
在大力拓展中國市場的同時,明治在日本本土的食品業務正處於困難時期。當時它在本土的牛奶業務處於虧損狀態,功能性酸奶和巧克力業務也陷入下滑境地。此時它將希望都放在了中國市場上,如果能成功在中國站穩腳跟,將能擺脫對日本國內的依賴。但好景不長,日本福島事件讓明治遭遇重大挫折,雖然它轉而採用澳大利亞奶源,但運營成本也大幅增加。由於無法實現穩定收益,於是明治宣布暫時停止銷售。
近些年,也有和光堂、森永等乳企陸續退出了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日本乳企在國內市場長期處於「水土不服」的狀態。而當前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以及進口高端乳品之間的激烈競爭,明治乳業未來也將迎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