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偶像李宇春成為伊利植選植物奶的品牌代言人,「是時候該吃點素了」是這款食品對消費者的喊話,膳食平衡、營養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低卡零脂等,是煽動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大殺器,植物奶穩準狠地挑逗著消費者的神經。
植物基食品以植物奶為代表的市場,正處在出圈的邊緣。這片尚有無限想像空間的市場,呈現出新老玩家不斷入局的態勢。
-01-
植物基食品品類正在擴大
從2015年到2020年,植物基新上市產品數量(飲料與肉製品替代品)以10%的平均增長率向前發展。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植物基飲料/乳製品與植物基食品/肉製品。
除了作為傳統肉類飲食的替代品之外,植物基產品在健康食品領域也展現出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可能:更低飽和脂肪酸和更高膳食纖維含量、增強身體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延緩(女性)衰老……更多的企業在各個細分賽道上不斷發力,給有著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帶來超出他們期待的優異產品。隨著植物基牛奶、漢堡和奶酪等各種領域新品開發的蓬勃發展,植物基食品市場增長迅猛。
-02-
植物基食品三分天下
植物基食品可以分為幾個板塊,他們分別是:植物肉(包括海鮮)、植物奶、植物蛋。
在前不久的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中就有報導:在廣州市越秀區的一家超市門店,除了出售新鮮生肉外,還銷售植物蛋白牛肉餅,它是由「植物肉」製作而成的。 「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麥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為原料,口感和動物肉製品相似。
眾多消費者表示只要食品健康,是願意嘗試的,但會更注重它的口感。而廣東廣州市某零售超市門店經理表示道,消費者飲食習慣更加趨於健康化,選擇「植物肉」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這次引進「植物肉」,是以「調劑速凍品」的規格引進,會讓大家有更加靈活的烹飪方式。人造肉具有零膽固醇、低脂肪和少量膳食纖維等健康優勢,也可減少肉製品帶來的患病風險。
而在疫情期間去年5月以來,先有雙匯發展公告擬斥資7.3億元收購六家公司股權,其中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專注植物蛋白領域;再有金字火腿高調邀請羅永浩帶貨金字火腿人造肉系列新品「金字植物臘腸」。灣仔碼頭也推出了一款植物肉水餃,並標榜這是「全球首款工業化生產冷凍預包裝純植物肉水餃」。
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追求無乳糖、無乳製品和植物/純素等健康生活方式,植物奶市場的日漸擴大。在全球範圍內,植物奶行業價值超過160億美元。據 Markets and Markets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價值185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06億美元。植物奶非常適合正在減肥期或對身材管理嚴格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以及對牛奶蛋白產生過敏症狀的兒童,既能保證熱量低,又能保證較高的營養價值。當然,像素食主義者和純素食主義者,也可以通過植物奶來獲取所需的營養。最出名的植物基飲品還屬Oatly燕麥奶,Oatly 燕麥奶是純燕麥的液體飲料,而不是燕麥加牛奶。誕生之初,它瞄準的就是素食、和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巧妙地導入早餐、餐飲等消費場景。Oatly 這家公司非常有趣,賣的並不是燕麥奶的營養因素,而是其環保理念價值。加上燕麥奶&咖啡師的完美match、搭配好玩社交策劃宣傳才是Oatly 燕麥奶風靡之初。口感方面,Oatly燕麥奶質地更濃厚、口味清淡、具有天然的燕麥香味。質構與乳脂極像,口感上接近牛奶。當然植物奶是含蛋白質和脂肪的植物種子,這款燕麥奶主要原料來自燕麥含有一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豐富的膳食纖維。來自於植物,因此飽和脂肪含量也比較低。瓶裝的植物蛋液,像真的蛋液一樣,黃色且濃稠。烹飪和烘焙上也和真的蛋液幾乎一樣,炒雞蛋、煎蛋餅、做蛋撻……絕大多數真雞蛋能做的美食,植物蛋都能做到。這些以前只在想像裡出現的事情,現在竟然真的得以實現。而在美國,植物蛋更早就進入了千家萬戶的生活。植物蛋裡最出名的品牌當屬Eat Just生產的植物蛋JUST Egg。美國銷售量及門店數量排名前20位的零售商,絕大多數都已經將植物蛋JUST Egg上架,據Eat Just 數據統計,植物蛋上市一年後銷量就翻了四倍。全美大型連鎖餐廳Silver Diner平均每家門店每周銷售JUST Egg的菜品超過150份。植物基食品雖然是這幾年才走入大眾視野,但事實上在植物基食品這個概念興起之前,與植物基有關的產品早就有之。比如,十幾年前就有了的承德露露、海南椰樹、六個核桃等。最初,對於植物基食品的嘗試是為了適應那些對牛奶過敏和乳糖不耐受的人。後來,一些素食主義者和宗教主義者開始成為植物基產品的主要消費人群。從植物基產品的原料來看,也經歷了從單純替代牛奶發展到很多含乳品類,從而形成了大豆、椰子、扁桃仁等原料,經過多年發展,植物基產品類型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有關數據顯示,植物基產品市場主要驅動力仍然是肉類和乳製品替代品,包括牛奶、奶酪、酸奶和冰淇淋等,植物性乳製品類別是增長最快的。而近段時間以來,許多大品牌在國內市場動作連連,也紛紛推出了自己新的植物基食品。甚至Research And Markets 的市場報告預計2020-2024年,全球植物基蛋白質市場以1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24年市值將達到355.4億美元。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轉向更具可持續性的食品,對植物性食品的需求正在激增。越來越多的公司將下一代植物性產品推向市場,這些創新產品著力於解決植物性食品的口感問題,將會加速植物基市場的增長。儘管植物基食品呈增長趨勢在健康低脂的標籤助力下賽道一去不復返。但仍有一些重點仍是植物基的發展障礙。想成為主流,不好吃可不行。要把植物蛋白的食品做得像傳統的肉蛋奶一樣可口,這是最大的挑戰。雖然植物蛋白看起來與肉並無二致,但在食用的過程中,咀嚼的整個過程,讓植物蛋白充滿嚼勁和汁水是個問題。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馬志英對此談到,不管是雞塊也好,牛肉漢堡也好,其實都是以大豆蛋白為原料,打碎重組後,加入相應食品添加劑以及輔料進行調製而成。比如植物牛肉,就是大豆蛋白做成「肉糜」後,加入血紅色素等調製而成。也因為此,不同的生產商會佐以不同的輔料等,以增加「肉」味或者食物的多層次口感。雖然植物肉在口感和風味上有很大進展,但與真正的肉製品口感上相差較大,而且也很難做成諸如整塊牛排一般的質感和口感。研究者表示植物性肉類比肉類更健康。尤其是隨著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醫療問題的增多,消費者在選擇食物時,首先考慮的是健康。消費者對肉類替代品的要求往往比肉類更苛刻,除了口感要好,還要健康。當前的植物產品為了從各方面模仿肉類產品,可能會添加大量的鹽和油脂,因此,植物基產品要往低鈉、理想脂肪配方的方向繼續發展。在相關調查中,約40%的受訪消費者選擇植物性肉類的最重要因素是看中其高蛋白質含量,而且蛋白質的來源也是關注點之一。蛋白質會影響肉的味道、稠度、穩定性和烹飪方式。這給那些公司帶來了挑戰,他們必須確定自身的產品究竟是面向哪些群體。以美國為例,以植物肉的主要類別是漢堡肉餅,但消費者希望看到更多的選擇。牛肉是被取代最多的肉類,雞肉是被植物性肉類取代的第二大肉類,84%的美國肉類消費者每周至少吃一次雞肉。現在,知名快餐連鎖公司都開始供應Impossible Foods或Beyond Meat生產的植物肉做成的菜餚。多樣化的植物性飲食將有助於環境和食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增強食物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並且為創新者提供廣闊的參與機會。這一市場的未來趨勢和規模足夠確定,已經有數百家企業和機構加入了向未來掘金的陣營,準備好去開墾這片嶄新的食品土壤。隨著時代的際遷,消費者的主力人群在不停的迭代。而90後、00後是新時代的人群紅利,他們越來越多的自發追求健康、純天然的食品,越來越關注養生、環保的產品。植物基食品的價值不需要再宣講,消費人群對健康食品是有自己的認知的,他們是消費力最強的一代,擁有自己的個性和對食品喜好的選擇,眾多品牌的傾向於植物基食品研發,或許是對這代人消費最好的詮釋。但無論是研發新的植物基原料還是在原有植物基食品基礎上進行小的改變,都會是食品界關於消費者極大的回饋禮物。有可能是品類裡的再細分、有可能是口感上的輔料改良、有可能是仿生技術上的再提高,對於植物基來說都是極大的進步。儘管品牌都在層次不窮的向植物基食品方向發力,但植物基食品、飲品這條賽道的選手依舊不算豐富,大家都在思考2019年會是植物基食品元年嗎、2020年是植物基食品元年嗎,時至今日,小編仍想把疑問拋向市場和受眾,今年2021年會是植物基食品的元年嗎?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做「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我想這句話可以用描述我對植物基食品的期許,在國外植物基食品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那麼國內市場呢,植物基這股風什麼時候吹到國內,讓消費市場越來越豐富。健康飲食的需求在我們這代消費者凸顯的越來越明顯,所以,植物基食品真的可以再多一些。仿寫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結尾吧,當植物基這條賽道越來越豐富時,我們可以調侃道「我的餐桌上有兩類食品,一類是植物基食品,另一類也是植物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