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球小負中國,為馬爾地夫足球取得歷史性的突破,但揚克奇看上去還是興奮不起來。事實上,馬爾地夫隊主教練揚克奇內心的苦悶並不能以這樣卓越的成績得以發洩。沒有人能想像得到,身為國家隊主教練,在馬累這個孤島上,揚克奇幾乎無人可以深入交流,即使如此,他還是讓中國隊嘗盡苦頭。
與本報記者才在西安相識,在馬累與揚克奇重逢倒像久別的舊友,他旁若無人將腹中苦水盡情吐來。在我們的交談中,身旁馬爾地夫的球迷很多,但沒有一個人與他打招呼,更不要說請他籤名,看上去他倒像是中國教練。
打消中國隊囂張氣焰是揚克奇一生中最偉大的勝利,雖然比賽總以勝負論英雄,但和上次帶斯洛伐克隊時與米盧交手的失敗相比,這一次的失敗卻讓所有人在短短的一周內嚇了「兩」大跳!
記者告訴揚克奇,中國媒體在中馬首戰後給他很高評價,對此他顯得非常謙虛,認為中國隊還有很多機會沒有把握住,即使在0:1小負後,揚克奇仍給予中國隊極大肯定。
也許揚克奇只能聽到中國記者讚揚,因為馬爾地夫常戰常輸的歷史已經使他們失去評價自己隊伍的能力。「馬爾地夫在以往的世界盃小組賽上總是背著鴨蛋回家,積分一直是0,排在小組最後,而這次卻已得到4分,這應該是馬爾地夫足球歷史上最大的勝利了。但這裡卻沒有你們那裡熱鬧。」揚克奇感慨地說。揚克奇認為馬爾地夫隊並不應該總讓人堵在家門口挨打,但由於自己既定的戰術永遠都難以被場上隊員貫徹,才造成尷尬的局面。「他們總是一開始冷靜,一旦失球就再也打不起精神,把進球白白送給人家。」揚克奇對這種不職業的做法抱以無奈的笑容。揚克奇認為缺乏經驗就是因為參加國際友誼賽太少,「馬爾地夫離任何地方都不近,即便到馬來西亞這樣的周邊國家也要花費許多,足協根本不願負擔這些。」
執教馬爾地夫之前,揚克奇曾先後執教過馬來西亞、卡達和賽普勒斯,但在馬爾地夫卻耗盡了這位老人對足球的好感,他偷偷告訴記者,自己最晚到今年10月就再也不幹了。看到記者在往本子上記,揚克奇格外囑咐記者不要寫出去讓馬爾地夫方面知道他的「逃離」計劃,記者告訴他放心,馬爾地夫沒人懂中文。記者提出為何不來中國試試身手,揚克奇堅決地搖著頭笑著說,「我今年已經63歲,我和妻子結婚40年,有20年我都在外面漂泊,我怎麼還能繼續這樣下去呢?」揚克奇告訴記者,每個星期他都要往家裡打電話,每次都告訴他們自己馬上就回家,長此以往他的4個外孫都不再相信他了。揚克奇的工資由國際足聯支付,非常微薄,這也是他要離開馬爾地夫的另外一個原因。「都是那個羅馬尼亞人害了我,」揚克奇指著不遠處那個撮合他來馬執教的馬爾地夫足協技術部主席維克多說。
揚克奇執教馬爾地夫最大的不快是這裡的一切有辱他的「職業精神」。「我知道馬爾地夫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國家,也明白可能永遠都無法和你們站到一個起跑線上,但在來之前我還是真心想讓這裡的足球能邁出一大步。」揚克奇說。記者再次提醒他已經在本次世界盃預賽上做得不錯了,但揚克奇認為假如他的想法能實現一半的話,馬爾地夫隊還能在中國隊身上進更多的球。讓記者覺得奇怪的是,他對於馬爾地夫這麼一個勝過天堂的地方毫無留戀之情,揚克奇委婉的表示由於宗教原因自己常常被「隔離」在整體之外。而最讓揚克奇受不了的則是隊員的絕對「業餘習氣」,無論什麼時候他們總是以做禮拜或養家餬口為由想走就走,而且還敢向主教練叫板,這也是揚克奇一輩子執教生涯中最令他大開眼界的事情。談到這些,揚克奇格外提到他的這些隊員心地非常善良,平日裡很蔫巴,老老實實卻又讓教練撓頭。揚克奇說,事前就說好了,與中國隊比賽一結束,國家隊就地解散,隊員各回各家。此外馬爾地夫足球的業餘之風也橫掃足球賽場以外的天地,揚克奇告訴記者,在國內舉行的國際比賽中,中場休息時什麼人都可以到休息室溜達溜達,而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一點秘密可言。
儘管職業尊嚴受到極大的諷刺,揚克奇對馬爾地夫和其國民還是表示出了莫大的尊重。「這個國家的人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這裡從來沒有爭吵或打架,更不要說犯罪了。」揚克奇指了指記者身背的筆記本電腦說,「假如你今天把他忘在賽場,明天你來它一定還會原封不動地在那裡。」
說到亞洲足球的反常現象,揚克奇再次批駁了本次小組賽的主客場制。我們先到柬埔寨,那裡熱得讓人受不了,之後再去西安差點兒就被凍死,現在又到馬累。我們沒被足球累死,也得被折騰死。特派記者林春峰■馬累報導
(球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