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婚姻,你熬了多久?
無性婚姻指的是沒有性生活的婚姻。
社會學家說,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
曾有數據統計,中國有21%的女性正在承受「無性婚姻」,這意味著,5個女人中,就有1人正在承受這種煎熬。
你有沒有覺得驚訝?
關於性生活頻率,性治療師甄宏麗曾提到一個計算公式:
21-29歲的人,用2乘以 9,等於18,即10天裡有8次;30多歲的人,3乘以9等於27,即20天裡有7次;以此類推。
愛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欲望,是一種最真實、最原始的情感衝動。
當需要的一方迎來冰冷的面孔和敷衍的態度,那種傷害,勝似世間所有鋒利的刀子。
婚姻裡的「性」重要嗎?
當然重要。
古人說「床頭吵架床尾和」,男女之間「性」的保持,不僅基於愛,更是基於理解與關懷的滋養。
有人問:無性婚姻,能長久嗎?
也許有,但一定不多。
無性婚姻,大多只是會讓彼此越來越厭惡,到最後,連看對方的眼神都帶著厭煩。
性無能事小,愛無能事大。
如果夫妻一方渴望親密,而另一方拒絕,還很容易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挫敗感,進而導致溝通不暢等一系列婚姻問題。
看過一個關於無性婚姻的新聞:
浙江寧波一對夫妻,結婚五年,唯一的一次「性生活」,就是婚後第二天晚上,丈夫用手捅破了她的處女膜。
之後就再也沒有性生活,妻子坦言「我到現在連初吻還在」。
問及理由,丈夫說,「我不喜歡她」。
更可惡的是,丈夫還騙父母說他們一直有夫妻生活,導致妻子被誤解不會懷孕。
「性無能」又何嘗不是「愛無能」,因為「愛無能」,懶得給婚姻保鮮,懶得跟對方好言好語,更懶得解決婚姻中出現的問題。
無性的婚姻愛嗎?不恨就好了,還愛?
性很小,愛很大
如果不能給很多愛,就要給很多性;如果不能給很多性,就要給很多愛。
不是說無性婚姻一定不幸福。
如果兩個人對無性婚姻都沒意見,婚姻滿意度也可以很高。
但很多不幸的無性婚姻,正是在於兩人對性的要求不一致。
性,是檢驗婚姻的第一標準。
柏拉圖式的愛情,不過是不愛你也不願意的搪塞而已。
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是一座橋梁,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
如果一個人愛你,你就是他的興奮劑,他巴不得將你們精神間的交流升華成肉體間的碰撞,又怎麼會對你無動於衷?
人生苦短,幸不幸福,身體會告訴你。
「性無能」和「愛無能」,
出路在何方?
王小波說,性是人類最原始的自然需求,和吃飯睡覺一樣,簡單而美好。
性,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但沒有性,兩個人心靈連接一定會有裂縫。
一個人愛不愛你,他的身體會告訴你。
電影《無問西東》裡,許伯常和劉淑芬青梅竹馬,許伯常曾許諾要和她結婚,過一輩子。
許伯常上大學後感覺兩人差距太大,提出分手,劉淑芬不肯,拿著刀子以死相逼,結了婚。
劉淑芬盡心竭力地照顧許的生活,但許伯常對她,只有嫌棄。
夜幕降臨,劉淑芬坐在床上等他,他冷冷地看了一眼,繼續埋頭工作。
劉淑芬滿腔怨氣,說:「你讓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雖然我們不提倡一個人因無性生活而放棄婚姻,但我們也不能剝奪一個人追求性愛的權利。
所以,遭遇無性,一定要儘早地面對問題,尋求最佳解決辦法。
改變無性婚姻,前提是雙方在有愛的基礎上,彼此有意願去喚醒雙方的性需求。
如果問題很嚴重,尋求業人士幫助 ,也很有必要。
性本身就是一種滋養,你要知道你才是生命的主角,你可以向伴侶坦言你的需要,也要明白你有權利重新選擇。
親愛的,你真的不必責怪自己。
都是成年人了,勇敢一點,你值得更好的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