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
三月就要結束
江門的氣溫逐日升高
即將突破30℃大關
天氣熱起來了
有時候吧,出門不過兩分鐘
一摸後背,溼漉漉的
心裡還老想喝點什麼
突然,馬路邊
一個賣現榨甘蔗汁的小攤躍入你的眼帘
一捆甘蔗,一臺機器,一疊塑料杯
只需等待一兩分鐘
一杯甘甜清爽的現榨甘蔗汁
就來到你的手上
現榨的,純天然,無添加
你是不是覺得
真是又消暑又健康又實惠好棒棒?
▼
曾經小編也是這樣以為的
畢竟嘛,現榨現賣
你能親眼看到榨汁的全過程
「安全放心」
而且一杯只要幾蚊,簡直不要「太划算」
但是,看著那榨汁的機器
小編心裡總覺得怪怪的
一根甘蔗
竟然能榨出4、5杯這麼多嗎?
直到有一天
小編看到這個視頻——
▼
視頻時長2:55,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果然
這裡面暗藏玄機
……
日前
一名小販
在深圳寶安區婦幼保健院附近
售賣現榨的甘蔗汁
由於天氣較熱
小販的「生意」還不錯
▼
一根甘蔗怎麼可以榨出
4、5瓶的甘蔗汁來呢?
執法人員覺得有貓膩
於是細心查看
……
然而令人害怕的是
執法人員發現
其榨汁機下方有一處活動的木板
木板下有一暗格
▼
暗格裡有一個容量約為20升的泡沫箱
泡沫箱裡裝著渾濁略帶黃色的不明液體
仔細一看
還有一隻會動的蟲子在裡面
▼
一條塑膠管與黃色不明液體相連
並配有微型水泵
而塑膠管的另一端,卻連著榨汁機
榨汁機側邊有兩個電源開關
一個開關可啟動榨汁機榨甘蔗
另一個開關啟動微型水泵
那麼,問題來了
當兩個開關一起啟動時會怎樣呢?
答案是:
甘蔗汁和暗格裡面的液體
一起混合流入果汁杯
▼
所以我們平時喝的甘蔗汁並不「單純」?
很有可能是這種摻雜汙水的「甘蔗汁」?
據執法人員介紹
該流動車已被沒收
為了一己私利
攤販竟然將這樣的汙水賣給街坊
大家購買時多留個心眼
「一分錢一分貨」
便宜莫貪
多問多看
切莫為了貪兩塊錢的便宜
而損害了自己的健康
說到甘蔗
這不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嗎?
朋友圈又流行起「清明蔗,毒過蛇」的說法
是不是說這個時候的甘蔗有毒不能吃了呢?
【當然不是】
並非如此。
所謂 「毒甘蔗」其實是黴變的甘蔗。甘蔗不易長期儲存,頭年 11 月成熟收割後,在第二年的春季特別容易黴變。
所謂黴變,是甘蔗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被節菱孢黴菌(Arlhrinium SPP)汙染,產生了一種名叫 3 - 硝基丙酸(3 - NPA)的毒素。這種毒素既耐高溫又溶於水,日常的加熱和清洗都不能減弱它的毒性。
人一旦吃了這種黴變的甘蔗,很可能會損傷神經系統,很難完全恢復,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所以,我們完全無需談甘蔗色變,但也不能吃黴變的甘蔗。
黴變甘蔗毒性這麼大,學會識別非常重要。
如果發現甘蔗變軟、瓤部比正常甘蔗顏色深,為褐色或紅色,聞起來有黴變味或酒糟味,那麼千萬不要買,買回來發現壞了也要及時丟棄,不要「捨不得」。
另外,也不要買來路不明的甘蔗汁,以防不良商家將黴變的甘蔗榨汁出售,引起中毒。
在挑選甘蔗時,可以選擇節不會太過緊密也不會太過稀鬆的。通常甘蔗皮顏色較深、有光澤的會更新鮮,掂起來較重的也會更鮮美多汁。
我們常見的果蔗有兩種,一種皮色呈深紫色,又叫黑皮蔗,另一種為青皮甘蔗。
黑皮甘蔗原產熱帶,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和浙江等省區比較多,而青皮甘蔗在江蘇地區比較常見。大家可以根據當地實際種植情況和口味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種。
△攝影/郭永樂
這麼多年,我們都被甘蔗騙了。
很多人都以為甘蔗是一種水果。的確,和很多水果一樣,甘蔗多汁、滋味甜美並且可以生吃。
但其實,水果是植物的果實,但我們日常吃的是甘蔗的莖稈而非果實。所以,甘蔗並不能算是「名正言順」的水果。
不過,雖然甘蔗不是水果,但從營養成分上看,甘蔗汁與水果確實有很多相同點:都含有大量的水分,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主要為我們提供的是一些微量營養素,比如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和常見水果相比,甘蔗汁中的維生素 C 和鉀的含量不高,但鋅含量更加豐富,是常見水果的 3~5 倍。
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吃甘蔗不能補充膳食纖維。因為很少有人會吃甘蔗渣,大部分情況我們都是只喝下甘蔗汁,而膳食纖維都在甘蔗渣中。
甘蔗雖不是水果,但營養特點與水果相似。因此關於「吃多少」,我們可以參考膳食寶塔推薦的「水果每日攝入 200~400 克」。
直接吃時,因為需要費力咀嚼,一般吃 1、2 節正好。
榨汁喝時,很容易喝過量,考慮到甘蔗汁的能量與糖分,每天不宜喝超過 200 mL 的甘蔗汁,差不多是一次性紙杯一杯的量。
甘蔗汁中糖分高,膳食纖維的含量卻很低。如果任性喝,可是會有長胖風險的。
除了直接吃、榨汁吃,甘蔗還可能做成甜品湯水。
類似銀耳雪梨湯的做法,將甘蔗與紅棗、馬蹄、銀耳、枸杞、胡蘿蔔、百合等食材進行搭配,無需額外放糖,就可以做出甜美的飲品。
責任編輯:鄧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