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

2020-12-12 哲學社

#西方哲學史#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公元前570年左右,愛奧尼亞地區與米利都隔海相望,都是希臘人的殖民城邦。年輕的畢達哥拉斯曾向泰勒求教,調課建議他像自己一樣去埃及留學。畢達哥拉斯聽從了泰勒的建議,在埃及住了相當長的時間,這為他成為著名的數學家提供了基礎。

畢達哥拉斯學成後,去義大利的克羅頓講學授徒。但是他們的組織看上去十分神秘,逐漸發展成兼容科學、宗教和政治的龐大組織。這個團體從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3世紀,共延續了800多年。由於「密不外傳」的特點,即是在當時要了解他們內部的情況也是不容易的。幾乎所有的數學、哲學理論都很難指明是畢達哥拉斯本人提出的?還他的某一位學生門徒提出的?

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數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按照畢達哥斯拉是劃分,算術研究絕對的不連續量,音樂研究相對的不連續量,幾何研究靜止的連續量,天文研究運動的連續量。

在算術中,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了三角形數、四邊形數,以及多邊形數。並發現了三角形數和四邊形數的求和規律。在幾何學中,他們發現了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180°,還研究了相似形的性質,發現平面可以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邊形填滿。

畢達哥拉斯學派「萬物皆數」的命題,是從音樂研究中得出結論的。他們發現,決定不同諧音的是某種數量關係,與物質構成無關。相傳這個發現來源於一家打鐵鋪,畢達哥拉斯聽到打鐵聲音的變化,過去一看究竟,發現不同重量的鐵發出不同的諧音。由此得出,諧音跟「鐵」本身沒關係,但是跟「鐵」的數量有關係。為了論證這一發現,畢達哥拉斯專門研究了琴弦,發現同一琴弦中不同發音與不同張力之間的數學關係。由此證明了「數」本位的哲學。

萬物皆數,雖然有其偏頗之處。但是它揭示了,引起現象界不同的數與量的關係。他們堅信,萬物之間的關係,都可以歸結為整數與整數之間的比例關係。直到有一天,他們其中一個學員發現了√2。這是一個動搖信仰的發現,西帕蘇斯提出√2不能表示任何整數之比。其他的學員經受不住世界觀崩塌的打擊,把西帕蘇斯這個「罪魁禍首」丟到了海裡,但是這件事並不算完。

後來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專門論證了√2。假設1:√2=a:b,其中a和b是不可通約的整數,可以得出a=2b,由於a是偶數,那麼a必然也是偶數。a與b不可通約,a為偶數,那麼b必然為奇數。假設2:a為偶數,a=4c=2b,b=2c,這樣b就成了偶數,同理b也是一個偶數。一個√2,同時推出b即是一個奇數,又是一個偶數,這顯然很矛盾。所以前面兩個假設都是不能成立的,這只能證明√2不能表示兩個不可通約的整數之比。

註解1,偶數的平方是偶數,奇數的平方是奇數。註解2,如果幾個數之間同時存在一個公約數,稱為可通約,否則稱為不可通約。註解3,如果一個整數同時是幾個整數的約數,稱這個整數為它們的「公約數」。

在天文學領域,畢達哥拉斯學派可以說是奠定了古希臘天文學的基礎。畢達哥拉斯學派,首先提出「圓球」概念的陸地,這在當時的認知水平下是不可思議的,打破了當時主流「天圓地方、天蓋地承」的傳統認知。緊接著,他們又提出整個宇宙,其實也是個球體。這個學派認為,我們生活在一些列的「同心球」之中,一環套一環。行星鑲嵌在天球之上,跟隨天球運轉。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希臘數字「Ⅹ」是最完美的,因此天體應該是有10個。但是當時的天文發展,只認識到了地球、月球、太陽、金星、火星、水星、木星、土星共8個天體。再加上這些天體所鑲嵌的那個「天球」,一共九大天體,這太不完美了。於是他們又設想,與地球相對的位置,應該還有一個「對地」,我們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它在宇宙中心的另一面。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菲洛勞斯,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殘留下一副宇宙結構圖。最中心的位置是「中心火」,然後由裡往外是對地、地球、月亮、太陽、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恆星天(即天球)。這種「地球-天球」模式的宇宙構圖,形成了古希臘人的基本天文常識。後來運算術、幾何來計算天體運動規律,都是在這個模式下計算的。隨著觀測數據越來越豐富,計算結果越來越超出意外,人民對這個框架修修補補,終於在兩千多年的積累中,迎來了哥白尼革命。

西方哲學史:泰勒「水是萬物之源」

西方哲學史:康德關於「上帝存在」的批判

「先秦諸子」和「希臘先哲」文化背景比較

相關焦點

  •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法則
    (演繹法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古中國和古巴比倫其實也對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有所窺探,然而,第一個用演繹法將其證明的人,是畢達哥拉斯,這個定理如今在國際上公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3.萬物皆數數學思想是畢達哥拉斯思想中最光輝燦爛的,他不僅發現幾何規律,也想辦法用數學手段證明,這對後來歐幾裡得的數學公理化產生了影響,可以說,畢達哥拉斯用智慧改寫了歷史。
  •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和第一次數學危機(3w字,附PDF公號發「畢達哥拉斯學派」下載)
    而終極的概括則是所謂「萬物皆數」的觀念。由於數學在現代科學中的重要作用,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聽起來也許比泰勒斯的「萬物皆水」來得順耳。這一模型的提出者被認為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傑出代表菲洛勞斯(Philolaus)。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大體就是如此。在那個時代,這種泛泛之論通常是推不翻的(雖每位哲學家皆可另起爐灶),但有意思的是,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卻很快遭到了打擊。更有意思的是,打擊居然來自畢達哥拉斯的另一項著名貢獻:畢達哥拉斯定理。
  • 坤鵬論: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中)
    二、為什麼畢達哥拉斯說「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的家鄉薩摩斯島屬於愛奧尼亞。所以,他很自然地接觸到數學,並成為數學史上一位極為重要的人物。畢達哥拉斯也是第一個把世界稱為宇宙(Cosmos或Kosmos)的人,這個詞的本意是「美麗的裝飾」。在他看來,宇宙的和諧在於,宇宙中的萬物是依照數的關係排列起來的,音樂就是一個明證!而他是歷史上第一位解開和弦秘密的人。
  • 西方哲學史丨梯利 : 實體問題(下)
    我們現在來研究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不太關心實體問題,而更關心事物的形式和關係問題。作為數學家,他們對可衡量的數量關係感興趣,並開始思考世界的一致性和規律性問題,試圖通過數的實體來解釋這一事實,並將其設為所有存在者的原則。這一學派的建立者是畢達哥拉斯。
  • 畢達哥拉斯對美的定義,是那麼的深奧
    畢達哥拉斯是公元前6 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傳說有一次他路過一家鐵匠鋪,聽到大小不同的五個鐵錘打擊鐵砧發出的聲音很有節奏,像是一支悅耳的樂曲。畢達哥拉斯心中豁然開朗,匆匆趕回家又做了一些實驗,他發現弦長成一定比例時能發出和諧的聲音。於是他得出結論,音樂的和諧是由數的比例造成的。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認為這種和諧就是美。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使用「哲學(原意為「愛智」)這個術語的人。然而,數本原說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帶有神秘色彩,和神話很接近。畢達哥拉斯學派直接宣稱數是神,神首先是數。
  • 哲學家的世界:畢達哥拉斯
    既有神,也有人,也有像畢達哥拉斯這樣的生物。 「究竟是怎樣的生物?」希巴索斯忍不住自問。 一個月後,街角一棟大房子裡。希巴索斯被一胖一瘦的中年人領著,參觀畢達哥拉斯教團的會所。22歲的希巴索斯在被告示牌文字震撼之後,機緣巧合遇見教團的人,最後在慫恿之下加入教團。 兩個領著他的人,較胖的是「大師兄」,較瘦為「二師兄」。
  • 將畢達哥拉斯定理拓展到無限?
    因此,b必須等於0(這就沒有意義了)或4,其中4就是我們之前看到的畢達哥拉斯等式,也就是3² + 4² = 5²的情況。○ 圖上方的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藍色)可以分成四塊。如果沿著邊長為(b-1)的正方形(黃色)的邊正確地堆疊它們,則可以得到邊長為(b+1)的正方形(綠色),這是理解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另一種方法。但我們也可以用圖形來解決這個問題。
  • 畢達哥拉斯:要這樣的生活!
    在沒有讀畢達哥拉斯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心目中,都有想要的生活。就好比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想要這樣的生活,有房、有車、有存款,娶了一房嬌妻,夫妻感情很好,兒女成雙,家人和睦。這是很多人做夢都在想的事,但很多人也都知道,不現實。因為光一套房子,就成了很多人難以完成的春秋大夢,很多人十幾年了,依舊買不起房子,無不對自己想要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 西方哲學史中49位哲學家的核心思想
    泰勒斯——水是萬物的始基
  • 畢達哥拉斯是東學西漸的「虛擬樞紐」,萊布尼茨是「中學西被」的...
    (二)萊布尼茨開闢西方新紀元 現代早期的歐洲出現兩個接應「東學西漸、中學西被」的樞紐人物——畢達哥拉斯與萊布尼茨: 第一、畢達哥拉斯是東學西漸的「虛擬樞紐」
  • 愛因斯坦、達·文西、畢達哥拉斯...這些超級大腦竟然都是素食者
    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90年)是一位哲學家和數學家他最著名的是畢達哥拉斯定理(a2=b2+c2)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畢達哥拉斯的素食主義是建立在倫理和宗教實踐的基礎上的相信萬物都有靈魂
  • 愛因斯坦、達·文西、畢達哥拉斯...這些超級大腦竟然都拒絕肉食
    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90年)是一位哲學家和數學家他最著名的是畢達哥拉斯定理(a2=b2+c2)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畢達哥拉斯的素食主義是建立在倫理和宗教實踐的基礎上的相信萬物都有靈魂
  •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二、畢達哥拉斯學派1.盛行時間:公元前六世紀。2.基本觀點:主要是從自然科學觀點去看美學問題的。3.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數,數的原則統治著宇宙中一切現象。4.影響(1)這樣把事物的一種屬性(數)加以絕對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種先於一切而獨立存在的東西,這就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萌芽。
  • 從畢達哥拉斯到克卜勒的多面體之旅
    從那以後,「人是萬物的尺度(法文:l'homme est la mesure de toutes choses)」(普羅泰戈拉)。回憶一下詞源,「尺度」的法語是「mesure」,和諧與節律的觀念裡就包含了這個詞,這些觀念都從屬於「對稱」概念,對稱的法語是「symétrie」,由希臘語詞素syn與metron構成,意為具有同樣的尺度,或者根據同樣的尺度。
  • 愛因斯坦、達文西、畢達哥拉斯、卡梅隆...這些超級大腦竟然都是素食者
    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95年)是一位哲學家和數學家,他最著名的是畢達哥拉斯定理(a2=b2+c2)。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畢達哥拉斯的素食主義是建立在倫理和宗教實踐的基礎上的,相信萬物都有靈魂。
  • 羅素《西方哲學史》是本爛書?
    將要撰寫的著作名叫《西方哲學史》。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書流傳甚廣,現在出版英文平裝本的R outledge出版公司說它是「二十世紀最暢銷的哲學書」,很可能是真的。忘了是在高中還是大學時,我也找來中譯本,讀了一點,心裡不禁犯嘀咕:這是羅素寫的嗎?轉而去讀文德爾班了。不過,對得享大名的《西方哲學史》的質量的懷疑,一直深植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