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地利狹長的極不規則的版圖上,匯集著無數光輝的音樂歷史:它是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世界,也是舒伯特和約翰·史特勞斯的樂園,還是布魯克納和馬勒的煉獄。在《音符上的奧地利》中,知名音樂評論家劉雪楓帶領我們行走奧地利,共享音樂盛宴。
    「威爾第年」的《安魂彌撒》
    2013年是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誕辰二百年。秋天時,我作為學術顧問陪同男高音歌唱家範競馬和他的「中國雅歌」合奏團在奧地利巡演。在維也納期間,我誤打誤撞地趕上了一場極其重要的音樂會,由揚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出威爾第《安魂彌撒》。
    當天上午我們本來是去人民歌劇院(Volks Oper)購買約翰·施特勞斯輕歌劇《蝙蝠》門票,我在售票廳順手拿起一本金色大廳的節目冊,結果發現當晚有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威爾第紀念音樂會。當我們第一時間趕到金色大廳票房時,已經沒有票了。我們只好在那裡東轉轉西看看,隨便翻閱各種宣傳冊和雜誌。正是有這樣心存不甘的短暫停留,票房傳來福音:有幾張退票是否需要?票價很貴,位置也不太好,但為了這個年景,值了。
    揚松斯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是當今樂壇最具實力的組合之一,因為口碑爆棚,底氣十足,揚松斯在演奏威爾第《安魂彌撒》時,使用了四位並非十分著名的歌手擔綱獨唱重唱聲部,他們年齡較輕,卻實力不俗,聲音美妙,有穿透力,颱風也頗迷人,特別是女高音克拉西米拉·斯託雅諾娃和男中音奧爾林·阿納斯塔索夫的歌聲堪稱完美,年輕的男高音賽米爾·佩爾古也給我極大驚喜,那首難度極高的唱段被他演繹的從容而高貴。當然,全場最大的看點還是在揚松斯,他已經老相盡顯,雙鬢全白,他依然對音樂的控制既全力以赴又不動聲色,樂隊與合唱隊聲音交融得非常自然舒服,高潮和細節轉換的快速流暢,引人入勝,真不愧代表當下指揮家的最高品味。
    
    劉雪楓,知名音樂評論家,古典音樂推廣者。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著有《貼近浪漫時代》《德國音樂地圖》《朝聖:華格納的拜羅伊特》《交響樂欣賞十八講》《和劉雪楓一起聽音樂》《給孩子的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