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同樣的書為什麼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一樣?這個問題有1.5萬人關注,168萬人瀏覽。
這說明很多人意識到了讀書的作用,也買了很多書,甚至從網上下載了很多電子書,然而看了很多書後,發現對生活並沒有什麼改善,因此產生了疑惑。
想想也是,本來期望讀書能改變生活,但讀了跟沒讀一樣,當然心生怨氣。
浙大心理學博士採銅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說過,這些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癥結,就是我們面對如此多的信息材料,只會做最淺層的加工,沒有從深處審視,更不用說去做一些解碼的工作。
這好像是很多人的通病,知道讀書有用,但是卻沒有把讀書這件事做得很精細。正是意識到很多人不會讀書和學習,採銅在《精進》裡面告訴了我們,如何通過怎樣的學習,才能夠將書中知識化為己用,最終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01為什麼很多人讀書沒用?
普通人讀書大多是被動讀書,沒有去主動建構知識,將書中知識化為己用。
他們讀書的過程是這樣的:讀書-做筆記-思維導圖-寫書評。
其實能夠做到前兩步的都比較少,一般人把書拿來就讀,讀完不做任何記錄當然忘得也快。著名的心理學家艾斯浩賓通過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過後立即開始,20分鐘後,我們僅記得58.2%,一個小時後記得44.2%,一天後記得33.7%,6天後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能夠記住的僅僅有25.4%!
雖然記筆記可以幫我們防止遺忘,但僅僅是記筆記還不夠。我們只是把書中的知識記錄在筆記本上,並沒有記在大腦中。
讀完書後記筆記,再加上寫書評,雖然是經過了大腦的輸出,但只是對書中的知識做了少量加工,然後換了個方式將內容輸出,這樣的讀書方式相比前兩種,能夠記住的東西多一點,但往往更費時間,很少有人能堅持。
上面的幾種讀書方法,只是完成了知識的遷移,相當於把知識從書本搬到了腦中,但是缺乏實際的行動或者深刻思考,它也只是淺層次的知識。相當於知識還是書本上的知識,並沒有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識。
無論是做筆記、畫思維導圖或者是寫書評,佔主位的都是已經編制好的教材,是原書作者的知識和觀點。我們雖然對它們進行了淺層次的加工,但是沒有進行深層次解碼。我們對這些知識,只是有個大概印象,但具體怎麼用,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並且,過了沒多久,這些知識大多會忘記。這就讓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
02如何正確讀書
正是意識到很多人不會讀書,採銅在《精進》中提出了「解碼」式讀書方法。
解碼其實就是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解碼的過程、深度以及程度不一樣,得到的信息自然也不一樣。
就拿玩具來說,在小孩子的眼中,他們關心的是這個玩具的功能,也就是它們能從這個玩具中得到什麼。
對於家長來說,對這個玩具的解碼就和孩子不一樣。他們更關心孩子安全,一般會在意玩具的材質是什麼,安全性如何,以及性價比等等。通過綜合考慮和比較,他們才會判斷該不該買這個玩具。
而對於玩具設計師來說,他們更關心這個玩具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會思考玩具的結構、效果以及設計原理,看能否拿為己用。
對一本書進行解碼閱讀的過程,對應玩具的三個不同層次解讀。大多數人像小孩子一樣,僅僅關心這本書講了什麼,能從中得到哪些信息,根本不知道要讀的書的特點,也不知道知識點背後的原理,以及用到了哪些知識,為什麼用這樣的結構呈現等等。
那麼,如何對書進行深層次的解碼閱讀呢?採銅也介紹了三個步驟:
首先,要思考這本書說了什麼,給了我們哪些知識。
就拿《精進》這本書來說吧,它講述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也就是讓我們意識到,厲害的人是怎麼學習,如何利用時間,以及怎樣選擇有意義的行動等。
這些都是對人生起重要作用的事情,做好了每一個步驟,最終結果自然會改變。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了與那些做得特別好的人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沒有像人家那麼成功。
其次,要明白書的知識是什麼樣的,和其他同類書有什麼異同點,對我們有什麼價值。
我們讀完書之後,要對書進行反思、審視,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自我提升類書籍很多,《精進》到底和其他書有什麼不一樣呢?
它注重的是具體的方法,它讓我明白,那些很厲害的人是如何將每一步做到精進的。
拿學畫畫來說,大家都是臨摹,普通人可能臨摹一幅畫,而齊白石老先生卻先用半年時間將原書勾描回來,又用5年時間揣摩、臨摹,成為了當地書畫界的有名人物,引來大師收他為徒,最終成就了國畫大師。
最後,要從創作者的角度對書做整體上的思考。
如果僅僅吸收書中信息,那讀書收到的價值最小。要想讓價值最大化,我們要研究這本書的各個章節是怎麼組成,用到的知識點有哪些,它們的邏輯關係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觀點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明,通過什麼樣的步驟來體現等等。如果直接開始一本書有難度,就從一個章節開始。
從創作者的角度思考,能夠便於我們把握全局,並且還可以還原作者的創作歷程。時間長了,我們也就明白了各個知識點的聯繫,不斷重複推演,也將新舊知識聯繫了起來,加深了這些知識的印象。
讀書貴在精。讀一本書,用解碼的方式細細讀來,將書中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最後我們的知識越來越多,用的時候自然也能信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