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聶晶:未來五年85%企業資料庫上雲,數據倉庫雲端構建將成為...

2020-12-23 中國經營網

12月20日,在騰訊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大數據專場上,騰訊雲大數據產品總經理聶晶對數據倉庫近30年發展歷程做出總結,並分享了他對目前行業的認知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聶晶表示,在當前技術環境變化飛速,單一主體企業難以應對數據倉領域爆發式發展挑戰,騰訊雲希望通過開放開源的生態給用戶帶來更為透明和精細化的技術和產品服務,助力企業生產力加速提升。

數據倉庫從1991年被正式提出,歷經近30年的發展歷程,企業對數據倉庫的重要性感知愈加強烈,同時數據倉庫在企業端越來越走向成熟和理性。

「企業不再停留在數據集合的高效存儲和運算,越來越聚焦於數據的場景化應用創新和數據價值釋放的最終目的,這也是數據倉庫的真正目的所在」聶晶強調。

隨著企業關注價值點的變化及構建主體趨向於一線業務團隊的趨勢,也帶來了企業數據倉庫構建敏捷度的更高要求。基於雲計算實現分鐘級構建和擴展的雲原生數據倉庫設施,因為其技術先進性和交付模式的先進性,成為了當前數據倉庫技術的技術核心。

在這一過程中,伴隨當前技術持續爆炸式演進,僅依賴企業自有IT能力已經越來越難於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如何有效藉助於外部資源高效的迎接未來的技術挑戰,成為企業IT技術團隊長期而持續的技術難點。

聶晶介紹,作為一個開放的雲廠商,騰訊雲結合騰訊數據技術實踐、開源技術組織和商業化技術合作夥伴能力,在雲端提供了涵蓋Hadoop、ES、MPP數倉在內的,豐富易用、開源開放的開箱即用數據基礎設施和數據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構建安全、穩定、可擴展、可高效運營的數據IT架構。

同時,聶晶判斷在未來五年內,將會有85%以上的企業將會把企業數據倉庫轉移到雲端,數據倉庫的雲端構建將會成為企業的第一優選。他表示,面對需求爆發式的增長,騰訊雲更希望是以一個開放開源的生態,從技術、產品和市場的開放來服務好用戶。

在技術上的開源開放方面,騰訊雲協同開源社區提供開放的技術體系,並通過開源的方式將自己的技術反哺給社區。通過數據產品和市場開源開放做到數據商業化公司的產品與原廠的產品同等市場地位。同時,騰訊也希望將服務市場開放更合作夥伴和開發者,讓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

最後他總結,「我們也希望基於這樣更開源開放的生態,用戶可以享受更為透明和精細化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帶來更大的生產紅利。」

以下為騰訊雲大數據產品總經理聶晶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來自騰訊雲大數據團隊的聶晶。北京今天天很冷,非常感謝大家花費寶貴的周末時間來到我們techo的大數據專場。也非常希望大家在這樣一個平臺上暢所欲言,能有所收穫。

今天咱們回歸到數倉這個發展接近30年的話題,這算是一個老話題,但今年突然大家討論非常多。在海外有近千億美金市值的數倉技術公司成功上市、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新創技術公司和實力雄厚的技術公司進入到這個領域。

除開行業和資本的熱度之外,我們也看到從1991年數倉正式被提出以來,經過接近30年的發展歷程,企業對數據倉庫的重要性感知也愈加強烈。在當前, 95%成熟型企業已經構建了完備的企業數據倉庫架構,並且在持續依託雲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進行技術架構演進;80%的雲端初創型企業開始把數倉決策業務前置,作為初創期與業務平臺同期構建,以提升初創型企業數據驅動業務的敏捷度。甚至,我們看到部分企業在數倉這裡的投入最高可以達到30%以上,這在1991年的數倉史前時代是幾乎不可以想像的景象。

在過去30年的數據倉庫發展之路中,數據規模和價值密度的變化激發了數倉產業的本質性革新。

隨著30年的行業演進,小型機為代表的第一代單一傳統關係資料庫技術已經無法適應這個時代;因此,在技術領域持續湧現出了MPP數倉、SQL On Hadoop、ELK這樣的優秀新興技術,組成了第二代數倉技術的百花齊放時代,這個階段中,我們也看到他們的發展歷程中呈現了融合式演進趨勢,催生著數倉技術的劇烈化學反應;隨著數據倉庫在企業端越來越走向成熟和理性,企業不再停留在數據集合的高效存儲和運算,更越來越聚焦於數據的場景化應用創新和數據價值釋放的最終目的,因為這才是數據倉庫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隨著企業關注價值點的變化及構建主體趨向於一線業務團隊的趨勢,也帶來了企業數據倉庫構建敏捷度的更高要求。傳統數倉耗時數月的構建效能在數倉發展30年後的今天,越來越成為企業的瓶頸;基於雲計算實現分鐘級構建和擴展的雲原生數據倉庫設施,因為其技術先進性和交付模式的先進性,成為了當前數據倉庫技術的技術核心。

如何高效構建與運營一個穩定、可擴展的數據倉庫是當前企業在構建數倉中遇到的第一個初始挑戰,這是對企業當前IT技術能力和運營能力的初始挑戰,以前更多客戶會採用商業化產品和服務來應對這個挑戰,但隨著雲計算的發展,當前更多客戶會願意用雲所提供的開箱即用的數倉產品和服務來應對第一個階段的挑戰。

隨著數據每年三倍,甚至五倍的高速增長下,企業發現當前急待通過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解決當下和未來的成本挑戰,在傳統IT架構下降低IT綜合的效果較為局限;如何消減倍增數據規模下的成本增速,成為一個精細化運營企業無法迴避的話題。雲端數據IT設施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模式越來越成為企業數據IT成本節約的新動能。

接下來,企業進入到數據價值獲取階段,部分企業鑑於對數據業務的場景化理解力局限性,難於有效結合自有企業數據業務進行數據價值創新探索;在構建完數據基礎架構的企業,越來越希望向企業組織提供到平民化的數據創新力,讓企業全員都能夠參與到無限制探索數據業務創新,讓數據資產真正成為成熟業務的助推劑。事實上,企業更容易忽視的是,在當前技術持續爆炸式演進中的,僅依賴企業自有IT能力,已經越來越難於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如何有效藉助於外部資源高效的迎接未來的技術挑戰,成為企業IT技術團隊長期而持續的技術難點。

單一主體的企業難於應對數倉領域的爆發式發展挑戰;但我們也深知,一個脫離於生態的雲廠商也難於有效幫助到雲端的企業客戶應對這樣的未知挑戰。

作為一個開放的雲廠商,騰訊雲結合騰訊數據技術實踐、開源技術組織和商業化技術合作夥伴能力,在雲端提供了涵蓋Hadoop、ES、MPP數倉在內的,豐富易用、開源開放的開箱即用數據基礎設施和數據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構建安全、穩定、可擴展、可高效運營的數據IT架構。同時開放雲生態的技術能力也將有足夠能力保障好企業未來數據技術演進中的技術安全性問題。

同時,在雲端提供的數據產品帶有極強的雲特性,越來越多企業通過大數據存算分離、算力融合、負載彈性擴展等產品/技術策略來持續不斷的優化數據倍速增長中的綜合IT成本。開放雲生態中的客戶技術實踐、解決方案合作夥伴的商業化服務都將能將數據價值創新的技術、經驗、商業模式,通過騰訊雲培訓及技術沙龍平臺,傳導到生態中的每一位參與者,雲端企業可以以此作為數據價值創新過程中的催化劑,真正實現企業的數據價值轉換。我們也認為,在未來五年內,將會有85%以上的企業將會把企業數據倉庫轉移到雲端,數據倉庫的雲端構建將會成為企業的第一優選。

今天,我們在這裡發布一個重磅的開源開放的數據生態戰略。這個數據生態戰略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個是我們技術上的開源開放。包含騰訊自有技術與商業化公司和開源組織的技術共享與協同。其中有類似Angle這樣的優秀技術貢獻到社區,也有類似Ozone這樣的開源技術的騰訊側深度技術參與。

第二個是我們產品生態上的開放。我們將會為新創公司和商業化公司的臻選數據產品和服務提供到與自研產品同等的市場地位。讓我們的客戶享受到更為豐富和優秀的數據產品和服務。

第三個是我們服務生態的開放。我們希望服務市場也開放給我們的合作夥伴和開發者,讓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服務好我們的用戶。我們的用戶也能因為這個開源開放的生態,享受到更為透明和精細化的產品和服務能力所帶來的的生產力極大提升的紅利。

相關焦點

  • 企業數據上雲必有一戰,華為雲12.12雙12雲資料庫2折起
    進入2020年底,我們將迎來資料庫行業的世紀之戰,企業數據上雲與治理面臨著重大抉擇:本地資料庫與雲資料庫的PK。特別是受2020全球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加速數位化轉型,雲資料庫以及雲上數據治理的時代將很快到來。
  • 企業數據上雲必有一戰,華為雲12.12雲資料庫2折起
    每年的Gartner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都會對未來三年的市場進行預測,而2020年的預測相比於2019年的預測出現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全球75%資料庫將被部署或遷移到雲平臺的時間表提前了一年——從2023年提前到了2022年。進入2020年底,我們將迎來資料庫行業的世紀之戰,企業數據上雲與治理面臨著重大抉擇:本地資料庫與雲資料庫的PK。
  • 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構建完整的開發者產品矩陣 助力企業高效上雲
    騰訊雲將圍繞成本、安全、創新、工具,以及智能等維度,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規模和自研技術創新力度,通過構建雲、邊、端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為千百萬開發者一站式提供設計、開發、測試、運維完整產品矩陣,助力開發者提升效率,快速上雲。  隨著數位化滲透率的逐年提升,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正在加快數位化步伐,數位化技術也越來越成為疫情之下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 騰訊雲資料庫發布「知更鳥計劃」,構建數位化人才培養生態圈
    具體將圍繞高校人才培養、優才計劃、開發者生態圈三大核心內容與高校展開實訓課程、創新實驗基地、科研課題攻堅、及開放行業合作夥伴實習就業機會,推動資料庫技術創新。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重要窗口。騰訊雲資料庫將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資助國內高校/科研院教師在資料庫領域開展創新研究,推動國產資料庫的技術進步和競爭力構建,培養資料庫人才,促進校企合作及技術成果轉化。
  • 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構建完整的開發者產品矩陣,助力企業高效上雲
    騰訊雲將圍繞成本、安全、創新、工具,以及智能等維度,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規模和自研技術創新力度,通過構建雲、邊、端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為千百萬開發者一站式提供設計、開發、測試、運維完整產品矩陣,助力開發者提升效率,快速上雲。
  • DTCC2020阿里雲李飛飛: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與數據倉庫系統點亮數據...
    簡介: 資料庫將面臨怎樣的變革?雲原生資料庫與數據倉庫有哪些獨特優勢?在日前的 DTCC 2020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總裁、ACM傑出科學家李飛飛就《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與數據倉庫系統點亮數據上雲之路》進行了精彩分享。
  • 無伺服器資料庫競技,哪家雲服務落伍了?
    現在,雲計算涉及的服務越來越多,不僅有計算、存儲、網絡,還有資料庫、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諸多領域,這些新服務歷來都是行業的風向標,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讓Serverless技術落地,還有重要的一環,那就是無伺服器資料庫。在無伺服器資料庫上,AWS、騰訊雲新服務讓企業用戶眼前一亮。
  • 騰訊雲十年新風向:雲原生與開源的未來
    今天更為強調的微信小程序雲開發、騰訊音視頻、騰訊資料庫、騰訊大數據與AI、騰訊安全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生態,很大程度上也源自於貫穿騰訊過去十年的關鍵詞——擁抱雲原生與開源。與此同時,在業務層面也存在類似煙囪式的問題,各個業務從邏輯層、數據層到後端的容器或虛擬機,技術框架和體系各自獨立,重複造輪子現象明顯,用最近的流行詞「內捲化」來描述毫不為過。對此,騰訊針對自研業務上雲曾給到非常詳細的推動方案,根據騰訊雲資深運維專家周小軍披露的騰訊自研業務上雲歷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騰訊自研業務上雲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直播類業務上雲、沙箱雲、整個業務上公有雲。」
  • 騰訊安全雲訪問安全代理CASB亮相2020 Techo Park,開闢數據...
    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密碼應用成為探討雲時代數據安全問題最為緊密的關注點之一。在12月20日由騰訊主辦的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安全分論壇上,騰訊安全雲鼎實驗室針對目前數據安全治理過程中存在的技術規劃、合規難題,正式發布了騰訊安全雲訪問安全代理CASB,利用先進密碼技術保護企業的商業數據以及個人信息數據安全,收斂由敏感數據洩露帶來的企業業務運營風險以及數據合規問題。
  • 創新實現「雲端保險」,華為雲助力永安保險數位化轉型升級
    那麼,永安保險是如何實現「雲端保險」服務的呢?華為雲又是如何幫助永安保險安心上雲呢?基於保險業務的安全訴求、多元融合以及金融監管的要求,華為雲資料庫團隊對永安業務系統進行了精準評估與分析,快速制定出一套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的資料庫遷移方案,成功將意外險和健康險兩套業務系統遷移到華為雲金融專區,實現了主流商業資料庫的安全切換,大幅提升了業務運轉效率。
  • 騰訊雲十周年直播專場 攜手微贊直播助力企業直播營銷
    明星產品陣容 點燃雲端數字GO本次SaaS生態合作夥伴專場,騰訊雲針對數位化營銷場景、企業必備軟體、工商財稅、騰訊安全、正版內容等多個熱門細分場景甄選了多個雲端爆品,易企秀、企點客服、微贊直播、星雲、豬八戒工商財稅、C2B正版內容等等多個雲端爆品,多維賦能企業數位化營銷場景。
  • 聚焦真實場景和痛點,騰訊雲首次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
    12月19日,在騰訊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上,騰訊雲正式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騰訊雲容器產品總經理鄒輝表示,基於服務超過100萬用戶的雲原生實踐經驗,這份路線圖通過剖析真實的行業、真實的場景、真實的痛點、真實的步驟,幫助企業找到符合自身業務環境的最佳上雲實踐路徑。
  • 騰訊雲IoT這一年
    5G+AIoT網關,雲端一體物聯網最初要解決的是連接問題,現在我們把重心落到了當把「物」連接上後,如何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也就是萬物智聯。騰訊雲網絡總經理王亞晨介紹稱。大數據上雲,解決的也正是智慧服務的問題。
  • 騰訊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召開,發布雲原生線路圖、雲梯計劃
    其中包括,面向全球開發者,騰訊雲發布的企業雲原生最佳實踐路線圖、SuperEdge 邊緣容器開源項目、八大雲原生系列新品、以及騰訊雲未來開發者雲梯計劃等,全面釋放雲計算價值,為企業上雲提供全方位支持。 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表示:「數位化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變革,但同時也給作為支撐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提出更高的需求。
  • 騰訊助力企業「安全上雲」,底氣何來?
    直到2018年以後,騰訊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忽然發現我們國家的消費網際網路可能走的超前了,產業網際網路在這個階段在被消費的需求不停的拉動,甚至是在補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家經常會碰到一個名詞——新基建。新基建最核心的五樣東西,無非是5G、LOT、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這五個新基建的能力模型有一個特點,幾乎全部都是在幫生產方的。
  • 騰訊安全專家直播分享:雲原生安全正在成為安全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
    記者注意到,近期騰訊安全和CSDN發起的《產業安全公開課 · 雲原生安全專場》一系列直播課程中,七位安全專家在構建雲原生安全體系時的實踐經驗和心得,嘗試將時下企業上雲所面臨的安全痛點與自身的安全防護服務相結合,輸出騰訊安全對於雲原生安全的獨特觀點和解決方案。
  • 做雲計算時代的資料庫 Amazon Aurora成就數據之美
    為此,MAGASeek開始尋求將本地基礎設施與雲端相結合,通過混合解決方案應對伺服器負載的突增;不僅如此,MAGASeek還考慮將企業的核心數據從原來的Oracle資料庫遷移到Amazon Aurora上,以應對系統負載的突增。
  • 百度智能雲發布在線數據流轉平臺「月光寶盒」,打造領先跨雲服務
    百度智能雲正不斷夯實雲基礎產品矩陣,為企業打造更強大的雲端服務。11月28日,百度智能雲TechDay存儲&資料庫技術創新沙龍舉行,存儲&資料庫全新產品矩陣亮相,發布兩大存儲產品:AI智能存儲解決方案BOS P+,以及多雲存儲數據流轉平臺「月光寶盒」,打造更強大、更豐富的雲基礎能力,開啟智能存儲新時代,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
  • 騰訊爆款產品背後技術首度公開,雲技術成為最強技術輔助
    12月20日,在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騰訊爆款產品分論壇上,騰訊雲副總裁李鬱韜指出,好的產品背後是技術的不斷演進。騰訊公司成立22年,創造出一系列產品,積累了強大的技術能力,並將這些技術和能力標準化,開放給企業和開發者,讓他們靈活地把這些技術整合到業務場景中。未來,騰訊雲也將持續輸出穩定、安全、可靠的產品,支持更多企業和開發者創造「偉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