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海原大地震百年祭」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2020-12-21 澎湃新聞

「白銀—海原大地震百年祭」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2020-12-18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磁窯古鎮南山屲山脊錯斷

1920年12月16日,我國西北地區發生了舉世震驚的8.5級寰球大地震。從甘肅白銀到寧夏固原,237公裡的大地震斷裂帶,27萬多同胞不幸遇難,甘寧大地失聲痛哭。大地震一百年之際,蘭州大學教授任繼榮與《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王生暉歷時兩年,走訪倖存者後代,深入斷裂帶沿線考察,用影像和文字記錄地球曾經的裂痕,並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上。

大地震中,甲盔山下卞家臺砂巖大拉牌一半巖體塌陷

哈思山「搖路」。1920年大地震,哈思山南麓多處山脊和衝溝水平錯斷7米以上,窩子灘西最大錯位達11米,垂直錯斷最大2.5米。「搖路」由此得名。

一百年前的12月16日晚八點五分,甘寧大地發生了8.5級寰球大震。巨震持續了十幾分鐘,極震區面積兩萬多平方公裡,斷裂帶從寧夏固原硝口村到甘肅景泰喜泉鎮綿延237公裡,釋放的總能量為2.2億噸TNT當量。

紅山峽黃河平行的哈思山搖路、紫紅山斷裂和化子溝褶皺

黃家屲南麓高窯灣東的山梁陡坎

據多種地震目錄和文獻記載,震中在現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紅山到寧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西安州一個長六十多公裡的狹長地帶上。據統計,這場大地震中死亡二十七萬多人,當時靖遠縣、平川區和海原縣「死亡人口達六成」,中國鹽政實錄記載「甘鹽池鹽民死十之六」,而處於這個地帶中間位置的平川區「打拉池周邊死十之八九」。

李家溝戲窯遺蹟 靖遠縣李家溝戲窯遺址。1920年12月16日晚,李家溝楊姓窯主為慶祝家嗣五世同堂,邀請鄉間鄰裡和親朋好友30多人在大窯裡看秦腔皮影戲,觀眾中一魏姓攜孫出窯洞,準備回家休息,這時,地震發生了,窯裡其餘30多人全部遇難。

遲至1921年4月,北洋政府才派翁文灝、謝家榮等勘察災情。1922年5月,美國人阿普頓•克洛斯和艾西•麥克密克以「在山走動的地方——最近摧毀了10萬條生命的中國甘肅地震報告」為題在《國家地理雜誌》第一次向全世界報導了這次大地震。

米家山大地震斷裂帶

1922年8月,第十三屆國際地質大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翁文灝代表中國地質界在會上宣讀了論文《中國某些地質構造對地震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多批次派學者對1920年甘肅大地震進行了深入考察,取得了中國地震學研究的多項第一。

砂泉子古村

大地震一百年之際,在白銀市返鄉創業的甘肅匯勤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賈存勤博士、甘肅勇盛律師事務所周文杰主任和平川區慈善總會的資助支持下,蘭州大學物理學教授任繼榮與《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王生暉,廣泛閱讀地震科研文獻,走訪倖存者後代,向地震專家諮詢探究,循著學者們的研究足跡,歷經兩年時間二十多次深入237公裡斷裂帶沿線,用無人機鏡頭記錄下地球曾經的裂痕,用影像和文字為這段歷史正名。

塌掉峴峴

《一百年前的今天,甘寧大地失聲痛哭》為題的圖片集,發表在「白銀-海原大地震百年祭」當日的(2020年12月16日)《美國國家地理》上。這些航拍巨幅長卷攝影圖片場面壯觀磅礴,氣勢恢弘,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和震撼性,以示對1920年12月16日「白銀—海原」大地震遇難同胞的紀念,以慰亡靈、以昭後世。遙祭百年,願大地永遠平靜,永無天災。

(圖片為《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王生暉拍攝)

來源:白銀日報

原標題:《「白銀—海原大地震百年祭」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高高的楊樹被搖得東倒西歪,鞭子般地抽向大地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震後幾十年,當地人即使再窮,也要拼命蓋房子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高高的楊樹被搖得東倒西歪,鞭子般地抽向大地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
  • 中國史上地震盤點,憶「環球大震」海原大地震
    昨日小編寫了一篇文章,稱康熙七年郯城大地震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讓許多讀者不服,說發生於民國九年(1920年)的甘肅海原大震應屬中國史上最大地震。那麼小編今日就帶大家看看海原大地震。遠在北京的魯迅先生在其日記中曾有記錄「夜地震約一分時止」,這8個字也成為海原大地震在北京最早的文字記錄。甚至在香港有一個叫福契特的神父也感覺到了震感。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地震儀上也清晰了刻畫出了地震波,這足以說明海原地震所影響範圍之廣,地震強度之大。海原大地震最強烈的地區為海原、固原(今屬寧夏)、靜寧、通渭、隆德、會寧、靖遠等7縣。
  • 這個小夥兒,讓天津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
    正在爭創「網紅城市」的天津最近人氣很旺,先是9月23日登上了《新聞聯播》霸屏56秒,而後是國慶假期遊客爆滿一房難求,被天津美景吸引的不只有遊客,還有美國國家地理。9月29日,美國國家地理中文官方微信「國家地理中文網」和官方微博@美國國家地理共同推出了讀城系列天津專題《天津,你咋這麼漂亮了?》。
  • 央視春晚紀錄片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在原有5集基礎上,經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製作團隊精編成一集呈現給觀眾。  據悉,該片將於2月10日(大年初一)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亞洲所屬26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頻道首播,央視紀錄頻道也將同步播出。
  • 重慶一老屋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你看美不美
    這棟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老房子,由一對建築師兄妹解沛松(前)、解然然(後)和四個小夥伴親手改造。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這座城市留下些許記憶。­  關於「小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有這麼一段描述:「幾個年輕人盤下一座搖搖欲墜的穿鬥式民居老屋,將其改造成茶館……這是一群有情懷的人,在這個地方有意留下生活和使用印記,讓街道和建築重獲新生的人。」
  • 淄博這個攝影師的作品獲得了美國《國家地理》大獎
    12月13日,2019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最終獲獎名單公布!咱們淄博的攝影師王兵憑自己的攝影作品《山頂的諾亞方舟》獲得故事類二等獎!《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是國家地理經典的年度活動也是最具全球影響力的攝影賽事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一獲獎作品的內容精選……《山頂的諾亞方舟》在山東中部的山區,許多村莊附近的險峻山頂之上,散落著一些用青石堆砌而成的石寨,有方有圓,或高或矮。
  • 東北最「低調」的小鎮,悄悄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的不像話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土地遼闊、物廣的大國,由56個民族構成,在這個廣大的國土面積裡,地形的種類也非常豐富多樣,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有張家界、江南山水、西北大沙漠等各地特色,很長,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遍布全國,特別是北京、西安、河南等地有很多歷史古蹟,與之相比,東北的觀光景點的評價並不那麼高
  • 「資源分享」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版100部紀錄片
    國家地理頻道是由國家地理協會(1888年成立),節目內容主要涵蓋:最新科學與尖端科技、歷史與人文、焦點事件調查、自然野生、主題系列特別呈現等。本片於2004年完成是國家地理欄目組結合其百年留存下的影視資料,進行紀念和回望的一部百集巨作,主題內容包羅萬象,讓您一次珍藏,帶給觀眾無比的影音視覺享受。包括寰宇採風、世界最後最美的地方、掠食王國、探險、歷史、最喜歡的動物、生態巡禮、狂暴大地、珍稀動物、搶救生態、發現古文明、考古探險、軍事戰略等系列節目。
  • 東北小鎮登上美國國家地理,網友卻炸鍋了!該自豪還是擔憂?
    我們知道,我國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小城鎮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風光,深受遊客喜愛,但是,由於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的名字並不比王洪小城市大,所以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上,被人民日報報導,《航空攝影中國》也提到過,你能猜出這個村子在哪裡嗎?
  • 東北「不知名」小鎮,卻悄悄登上美國國家地理封面,本地人都不知
    這裡有著無數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現在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自己閒暇的時候去旅行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家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一般選擇一些有名的熱門景點,往往一些小群眾的有趣之處都被大家忽略了,但是,正是這些民眾才值得打卡,這裡是擁有百年歷史的橫道河子鎮。
  • 東北「最低調」小鎮,悄悄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歷史悠久
    我們國家的面積非常大,橫跨非常大的緯度和經度,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形,正是這些特殊的自然風景,可以說是風情萬種的風景, 另外,我們的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可以說到處都是歷史遺蹟, 特別是在古都的地方,幾乎有古老的建築物。
  • 中國一座鮮為人知的城市,曾登美國《國家地理》封面,就在東北
    中國一座鮮為人知的城市,曾登美國《國家地理》封面,就在東北,美國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雜誌,讓全世界的觀眾看到多彩的世界,看一般人看不見的景色,中國是一個風景特別豐富的國家,選擇中國的地理,這也不奇怪,例如,西藏的海子山姐妹湖、湖南的張家界、貴州的梵淨山、福建永寧古鎮等都裝飾過這本雜誌的封面。
  • 1920年甘肅的那一場大地震
    更多時候,相當的中國人對於地震的記憶,第一肯定在唐山,因為很多人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真實的記憶是抹不去的。但實際上中國有史以來最慘烈、同時也是世界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地震發生在甘肅,時間就是1920年。由於那次地震的震中在海原,故稱為海原大地震(當時的海原、固原、西吉等縣均屬甘肅,所以,此次大地震也稱甘肅大地震。
  • 國內一個地方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翻了!
    導語新縣,廣袤的豫州大地南端的一方淨土,這裡處於巍巍大別的深處,襟長江而帶淮河,銜北望南,是集天地之靈,聚南北之氣的瑰寶福地。巍巍大別山新縣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翻了!人傑地靈「黃毛尖」黃毛尖,位於新縣田鋪鄉,是大別山第二高峰,每到秋日,漫山遍野的紅霞燦爛綻放,層林盡染。
  •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排名榜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排名榜,課時太長,學校的教學時長不夠怎麼辦。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排名榜,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好嗎?想了解一下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好嗎?等等方面的教學,把更多的自然科學融入到教學中去,讓孩子全面的全面英語教學。
  • 《美國國家地理動物大百科系列》
    基本信息 書名 美國國家地理動物大百科系列(全2冊) 定價:236元 適讀年齡:5+ 作者:馬歇爾編輯部 譯者:邢立達;朱鴻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4月 內容簡介 美國國家地理動物大百科系列全套兩本
  • 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地震,到底多慘烈你知道多少?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 中國這7個景區,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點讚過!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創刊於1888年,它由美國的一家非盈利科學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協會[1]」(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創辦。國家地理雜誌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記者在這裡誕生,而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作品則往往代表了一種標準。在大多數讀者眼中,國家地理雜誌意味著權威、科學性、準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一本雜誌,它更多的時候融合了歷史、文學、科學和人類學,它使地球更像是一個生動而有活力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