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今年第二號颱風「鸚鵡」在廣東陽江一帶登陸,受到颱風外圍雲系的影響,海南海口也是一掃先前炎熱的天氣,變得十分涼爽。趁著這樣的好天氣,在海口新埠島的裡亮腳港,漁民們紛紛對漁船上的漁具進行修整,為休漁期結束後下一次的出海做好準備。
亮腳港所在的亮腳村人口不多,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都是靠打漁為生,這個港口北面臨瓊州海峽,海岸線長約6公裡,是附近漁民出港、漁船靠岸及回港避風的主要港口,保留著濃厚的漁家生活傳統,平日裡男人們出海打漁,女人們負責將各種漁獲拿到市場上去賣,過著夫唱婦隨的漁家生活。
現在到了休漁期,任何形式的出海捕魚都被禁止,這些漁民家庭也迎來了一年中最清閒的時光,他們也正好趁著這段時間好好休整,特別是漁船漁網這些出海的用具,平時基本上都難有時間修補,正好趁著這個時間來好好整理下。
在人們關於漁民的印象中,一般都是男人負責出海,女人負責修補漁網,但在這裡並非如此,男人們其實也一樣「賢惠」,修補起漁網來也不比女人們差,修補漁網時,需要光著雙腳將漁網扯直,這樣才方便尋找破損的地方,再用繩子進行修補、繫緊。
據這些漁民們說,平時每天出門打漁,夫妻倆都忙得很辛苦,現在到了休漁期,女人們也可以更好地打理家務,年輕的負責在家帶孩子,或是做點其他的副業補貼家用,年紀大的也可以幫著兒女們帶孩子,好好享受下天倫之樂,所以不出海的男人們就承擔起了修補漁網的任務。
白天忙著修補漁網,到了傍晚,大家會到附近的茶店去喝老爸茶,每天的生活很簡單,但也有一種平淡的幸福。對於漁民家庭來說,雖然周圍都建起了高樓大廈,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但他們依然保留著這種沿襲了數百年的生活方式。
靠海而生的人們,大海就是他們永遠取之不竭的飯碗,同時,海上漂泊的生活也充滿了風險。在亮腳村,就曾時常有漁民出海時遭遇風浪而不幸遇險,雖然現在有了比較先進的氣象預報,每到惡劣天氣來臨時,大家都能接收到相應的預報提前回港,但依然無法保證每一次出海都能平安歸來。
相比起海上謀生的艱辛,只要在岸上,腳踏實地的那種安全感就讓人感覺特別踏實。這位頭髮花白的漁家阿婆獨自在修補漁網,一般出海打漁都是家裡男人們幹的活,女人們在家照管孩子,每天都是盼著家人能安全歸來。
如今,漁民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打漁只能夠維持基本的溫飽,而是成為了發家致富的本領,靠著海上謀生,很多人家都建起了新房,儘管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洗腳上岸轉行做其他的工種,對他們來說,靠海吃海,永遠是不便的生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