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恩施州的堰塞湖險情牽動著無數湖北人的心,截至21日晚,馬者村滑坡體仍在持續變形。目前,恩施市政府已組織對影響區的群眾進行轉移。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潘偉說,由於監測發現報告及時,先期處置得當,群眾撤離轉移迅速,並未發生人員傷亡。
這是7月21日拍攝的因恩施州屯堡鄉馬者村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無人機照片)。
因為持續降雨以及地質地貌條件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湖北省恩施州屯堡鄉馬者村出現了一個體量達1000萬立方米的超級滑坡體。
21日5時30分許,滑坡體出現大面積滑移,淤塞清江發生堰塞湖險情。
10時15分許,上遊來水衝開堰塞湖頂,形成200立方米/秒的下洩流量並逐步加大,緩解了堰塞湖可能瞬間潰壩的危險,降低了對下遊特別是州城的威脅。
這是7月21日拍攝的因恩施州屯堡鄉馬者村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無人機照片)。
湖北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隊長助理、高級工程師付強在21日深夜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介紹說,截至21日6時許,滑坡體入江體積約150萬立方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恩施市,是湖北的13個地級行政區之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西連重慶市黔江區,北鄰重慶市萬州區,南面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東連本省的神農架林區,宜昌市。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恩施州全州州地勢是三山鼎立,呈現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高,逐漸向中、南傾斜而相對低下的狀態。其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發育。
下圖是美麗的恩施州梯田
6月8日入梅以來,恩施市累計降雨量達到907毫米,較歷史同期多1.56倍,是自1951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16日至17日,恩施降下特大暴雨。17日上午開始,恩施市城區開始積水內澇,上遊來水太多,大龍潭水庫洩洪。
下午4時許,清江水位暴漲,兩岸主幹道積水達2米左右,恩施中心城區幾乎泡在水中,公交車沒頂,防空警報拉響。
下圖是被淹的恩施市城區
7月17日16時許,屯堡鄉地質災害監測員在巡查地質災害點時,發現地表裂縫,並及時上報滑坡險情。
恩施州快速組織公安幹警、消防應急、鄉村幹部、「尖刀班」300餘人,進村入戶,轉移群眾。截至21日15時,共轉移群眾1963戶8397人。
下圖是7月21日拍攝的馬者村山體滑坡現場(無人機照片)。
17日,滑坡處於蠕變階段,變形區位於屯渝公路以下,以地面、房屋裂縫為主。
18日,變形加劇,範圍有所擴大,以地面下沉、房屋開裂為主,屯渝公路出現裂縫。
19日,滑坡倒塌房屋5棟,變形範圍擴展至屯渝公路上方,西側約30萬立方米滑移到衝溝內,部分呈泥石流流入清江。
20日,變形範圍繼續擴大,西側約250萬立方米滑入衝溝。
下圖是7月21日拍攝的馬者村山體滑坡現場(無人機照片)。
7月21日5時30分左右,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滑坡體出現大面積滑移,西側溝內滑體在地表水作用下再滑入清江,截止6時左右,入江體積約150萬立方米,淤塞河道,堵塞橋坡河形成堰塞湖。
上遊水位已上漲5米左右,隨時有潰壩形成洪水下洩的危險。
上午10點15分左右,清江上遊來水衝開了堰塞湖頂,形成了一個達到200立方米/秒的下洩流量,緩解了堰塞湖可能瞬間潰壩的危險,頭頂懸湖的局勢沒有進一步惡化。
因為10點15分漫堤潰流,隨著水流衝刷水位緩慢降低。恩施州水利湖泊局總工程師李昌雄說:「萬幸堰塞湖已經打開,目前恩施城區風險減小。」
下圖是7月21日拍攝的馬者村山體滑坡現場(無人機照片)。
通過技術組調查,馬者村山體滑坡平面形態呈「舌」形,縱向長1200-1500米,橫向寬320-580米;滑坡體積約1000萬立方米,為特大型土質滑坡。
此處曾發生過多次局部坍滑,本次是由於持續強降雨導致滑坡體飽水失穩滑移,並在西側衝溝地表水進一步作用下滑入清江,屬於典型的自然因素誘發的滑坡。
下圖是7月21日拍攝的馬者村山體滑坡現場(無人機照片)。
21日恩施再次大雨,在通往屯堡鄉的道路沿線,恩施市公安局出動數百警力,管控交通路口值守,勸離轉移周邊群眾,並控制車輛、人員不得從此路口進入河道。
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一帶,臨近當地的小集鎮,水泥馬路上已經裂開多條縫隙,通往現場的9個交通道口均已安排公安民警和政府工作人員值守。
據當地人介紹,下遊的一些磚廠和村莊,昨晚已經被垮塌的山體徹底掩埋。據介紹,附近村莊的村民從20日晚開始陸續轉移撤離,目前已經基本轉移完畢。
下圖是7月21日,恩施供電部門工人在拆除滑坡地帶的故障線路,消除供電隱患。
險情發生後,湖北省委、省政府迅速安排轉移群眾,組織專家組會商研判處置。
恩施州委、州政府迅速成立應急處置指揮部,組織群眾撤離,妥善轉移安置,設立現場警戒,加大監測力度。
並且繼續結合氣象變化情況,加強專業監測預警,繼續做好滑坡巡查排查。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