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體脂肪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顆粒脂肪、納米脂肪、脂肪膠等名詞接踵而至。在門診提到面部填充的時候,常常會有求美者問:「我需要用哪一種脂肪呢?哪一種效果會更好呀?」
這幾個概念常常讓大家一頭霧水,再加上如今網絡信息如此發達,難免夾雜著一些錯誤的或是誇大的信息,許多求美者甚至對它們產生了錯誤的理解。今天筆者給大家說道一下這些傻傻分不清楚的「脂肪們」!
脂肪組織裡面包括脂肪細胞以及血管內基質成分(SVF)。脂肪細胞在注射的部位存活之後,可以起到增加容量的作用。SVF 是指包括脂肪幹細胞、脂肪前體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在內的一系列細胞的總和,具有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的作用,能促進組織修復及再生。
常用的脂肪種類包括大顆粒脂肪(macrofat)、小顆粒脂肪(microfat)、納米脂肪(nanofat),以及 SVF 脂肪膠(SVF-Gel)。
大家知道,脂肪填充是把自身的皮下脂肪通過吸脂針吸取後,再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移植到想要的部位,如面部、乳房、臀部等等。吸出的脂肪顆粒的大小是由吸脂針的側孔大小決定的。
我們通常說的脂肪一般是指大顆粒脂肪,直徑在 1-3 mm 左右。這種脂肪中具有大量的脂肪細胞和 SVF 細胞,可以廣泛應用在需要增加容量的部位,比如乳房、面部和臀部等等,特別是需要大容量填充的部位。而一些需要精細填充的部位,如淚溝、上瞼、痘坑,及一些較深的皺紋等等,就需要用更細一些的小顆粒脂肪在進行填充,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直徑小於 1mm 的脂肪顆粒就可以稱之為小顆粒脂肪。小顆粒脂肪同樣具備脂肪細胞和 SVF 細胞。
納米脂肪並不是真的納米級別大小的脂肪,是把普通的脂肪顆粒通過注射器反覆推注,破壞脂肪細胞的結構,而製備成了乳狀的混懸液。納米脂肪中沒有完整的脂肪細胞,而是一些脂肪細胞的碎片、脂肪細胞破裂後釋放的油滴,以及大量的 SVF 細胞。因此,納米脂肪沒有容量填充的作用,但仍然能具有分泌作用,能起到組織修復再生的作用,可以用在淚溝、上瞼以及一些皺紋的填充。
SVF 脂肪膠是將製備好的納米脂肪再次離心,去除混懸液中的油滴成分,進一步濃縮了 SVF 細胞成分,並製備成膠凍樣的質地。SVF 脂肪膠中也沒有完整的脂肪細胞,因此也不能起到容量填充的作用,它更多的作用來自 SVF 細胞的分泌作用,因此也可以用在淚溝、上瞼以及一些皺紋的填充。另外,SVF 脂肪膠的製備過程需要大量的脂肪組織,因此僅適合小面積的填充。
脂肪填充的最終效果好壞、是否出現結節等併發症,與脂肪獲取、脂肪處理、脂肪填充等各個步驟都息息相關,其中涉及的學問有許多,遠遠不止是把脂肪「吸出來、打進去」這麼簡單。對於每位求美者,專業的醫生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的脂肪種類,只有「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