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專利市場!企業該如何布局商業化?(文末有福利)

2020-12-13 中外玩具網

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已連續9年位列世界第一,獨佔鰲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專利的價值,都希望通過布局專利來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並實現商業化。
 

1

 

企知道

小編根據知識產權局資料整理得出, 2020年上半年,我國專利申請量達到228.4萬件,其中專利已授權的有159.9萬件。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有效專利總量為1076.2萬件! 

 

首先我們要明白,專利分為三大類: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其中發明專利的價值要遠高於其他兩種專利類型,也更能代表創新實力。
 

 

其次,中國企業也可以申請國際專利,比如玩具企業、化妝品企業擁有海外專利,能為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保駕護航。

 

目前有3種海外專利申請通道:PCT途徑向境外申請專利、巴黎公約途徑向境外申請專利、直接向目標國家申請專利。
 

 

最後,專利的發明創造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在一般情況下他人只有經專利權人許可才能予以實施,對企業來說,專利的價值十分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大價值:

 

專利的十大價值

 

1. 推動創新 確保技術成果的利益歸於專利權人

2. 安全防範 降低生產經營的智慧財產權法律風險

3. 獨佔市場 防止他人模仿生產銷售該專利產品及應用專利技術

4. 技術變現 通過專利許可轉讓,維權索賠實現商業價值

5. 轉型升級 促進產品迭代,提高技術含量及質量

6. 政策扶持 政府會給予專利權人扶持補貼,促進創新升級

7. 品牌宣傳 彰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宣傳利器

8. 無形資產 融資、貸款、收購併購時的重要資產

9. 資質保障 上市、高企認定、科技項目驗收、投標的重要指標

10. 戰略價值 構築牢固的技術壁壘,有效鉗制競爭對手

 

雖然我國智慧財產權制度建立較晚,只有35年的歷史,但通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與國際標準Trips協議基本一致的步伐,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智慧財產權法律相繼完善,並制定了其他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條例。

 

全國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名目繁多的財政資助專利申請政策。比如深圳市就規定,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取得發明專利授權的每件資助4萬元。

 

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對專利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雖然我國的專利數量上去了,但是在專利質量與創新水平方面與強國的差距十分明顯,甚至有些地方全靠當地政府助推,專利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力度遠遠不夠,所以中小企業應提前布局專利,把握商機,搶佔未來。

 

2

企業專利布局案例

 

1、對模具研發的多項專利布局建議

 

某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日本老牌企業在中國開設的子公司,長期從事於模具零件的加工。

 

在壓鑄模具設計過程中,研發設計出能夠極大程度提升鑄件結構強度的擋渣結構,需要在其面向市場之前進行專利申請布局。

 

該企業多次在【企知道平臺】裡與入駐商維正的專利代理人對接,維正團隊通過了解客戶的專利需求以及對應的專利技術,之後對其專利技術點進行分類整理並利用多方檢索平臺針對國內外專利進行檢索,對其專利申請的可行性進行評估,最終提供對方包括發明以及實用在內的多項國內專利申請建議。
 

 

2、涉外專利侵權風險案例

 

廣東某製品有限公司,是國內相關電子元器件龍頭企業,其研發出一款應用於任天堂、索尼等著名品牌遊戲機上的電子元器件,需要在全球指定區域銷售前,進行產品實施的專利侵權風險分析。

 

他們通過【企知道平臺】找到入駐商維正的專利代理人,對該電子元器件的詳細技術進行諮詢,維正團隊深入了解其市場運營及技術實施情況後,利用國內外多個專利數據檢索系統對相關有效專利權進行檢索分析。

 

最終得出若干項與該電子元器件結構密切相關的他人有效專利權,基於該分析結果,進一步分析該電子元器件的生產、銷售等實施行為的專利侵權風險,同時,還進行了專利侵權風險規避設計,以期降低客戶經營風險,最終維正以全面、專注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充分肯定。

 

3

如何利用企知道平臺布局?

 

1、企知道APP提供14種企業工具,而且全部免費,進入可查詢所有專利、商標、版權等信息。
 


2、企知道APP商城,提供「專利服務」專區,專利服務種類應有盡有,還可先查詢後申請,有效提升授權率,企知道入駐商維正的發明專利授權率超90%!
 

3、全球專利資訊內容為您個性化推薦,每篇文章底部和商品詳情頁都有相關領域的專家在線答疑,您可以一鍵免費諮詢。
 

4、認證用戶可以在企知道查看所有服務訂單狀態,跟進服務全流程,實時把控案件辦理進展。

 

 

4

企知道平臺能為企業做什麼?

 

企知道是維正集團旗下的為企業服務的大數據平臺,平臺裡有旗艦級的智慧財產權服務團隊,為您的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企知道平臺也歡迎更多優秀商家入駐。

 

企知道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專業人才、技術創新、金融創新、智慧財產權、組織管理、法律、工商、財稅、品牌運營等領域打造聯結企業與服務資源的「場」,讓企業更快捷、實惠地對接到各區域、領域的專業人才,獲取高質量的供應鏈服務。
 

 

 

 

四大福利

 

● 福利一:299元商標智能自助註冊

下載企知道APP,只需299元,即可一鍵完成商標智能自助註冊!還可以在企知道平臺交易商標,開啟您的品牌蛻變之路!

 

● 福利二:企知道APP內下單享98折優惠

客戶通過企知道APP線上下單、進行電子化籤單操作,單筆訂單價格可直接享受98折優惠。

活動有效期:即日起-2020年12月31日;

實現方式為:線上商品按原價*0.98結算。

 

● 福利三:歐盟外觀專利享5折優惠價

活動有效期:即日起-2020年11月30日;

實現方式為:歐盟外觀專利案原價*0.5結算;

申請熱線 :  13923734826。

 

● 福利四:專利年費可免費監控5個

利年費監控,可免費監控5個專利,若超過5個,則按5元/個/年收費。

活動有效期:即日起-2020年12月31日;
 

相關焦點

  • Mantis Vision CEO:全球最大的傳感技術市場在中國
    據 Yole 的數據顯示,全球 3D 成像和傳感器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4%,預計 3D 傳感市場規模在2023年將達到185億。 Mantis Vision 的 CEO Gur Arie Bittan 認為,全球最大的傳感技術市場在中國。中國的技術推廣效率很高。
  • 2019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前十名企業有七家來自中國
    隨之而來的市場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企業能否率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並且獲得對應的專利保護,在商業現實場景的落地上佔據競爭優勢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我們對2019年公開的全球區塊鏈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供參考。
  • 當電腦成為「宅經濟」剛需,看企業如何逆勢布局
    疫情期間消費者居家學習、工作時間延長,線上教育、遠程辦公展現出巨大市場潛力,筆記本電腦需求激增   當電腦成為「宅經濟」剛需,看企業如何逆勢布局   閱讀提示   疫情影響下,以居民消費水平增長和網際網路、物流等產業發展為基礎的「宅經濟」正從以往的消費領域向學習、工作等方面延展
  •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目錄:一分鐘預覽本周大事 酒業趨勢 商務部發文「減塑」,紙包裝份額有望提 斯萊克:個性化定製易拉罐C2M業務具有良好發展勢頭 金鷹國際供應10萬瓶飛天茅臺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 外媒評出的全球最關注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本土正在逐步成長起一批生物科技企業,近日,世界知名網站FiercePharma評選出了全球最關注的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這十大企業主要集中在腫瘤和心血管創新藥領域,高管和科研負責人大多有海外背景,有些曾經是全球領先製藥企業總部高管;公司有海外投資,有些甚至布局了從研發到商業的完整海外產業鏈,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管線,已有產品實現商業化,或即將上市首款新藥
  • 主流汽車品牌大眾豐田影響力最高;COSTA正式布局中國即飲咖啡市場|...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珀金埃爾默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珀金埃爾默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已為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批准了緊急使用授權(EUA)。
  • 誰是中國最有價值的大健康領域民營企業?
    現在這些企業不僅要服務國內市場,也要面對海外市場的巨大需求。」 「中國大健康行業這十年來發展巨快。隨著中國醫療改革,大健康行業價值是五年前的5倍,是十年前的10倍。五年前、十年前中國價值前十的大健康企業中還有中藥和醫藥流通企業,比如桂林三金、九州通,現在已經沒有了。」
  • 閱文新合同:國產迪士尼布局、抑或中國版「角川商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閱文新合同:國產迪士尼帝國布局,抑或中國版「角川商法」?戴桃疆4月27日,閱文集團高層人事變動。5月6日閱文進行「闢謠」,稱「聘請」等字樣為不恰當表述,作者與平臺仍是合作關係,否認制裁自發斷更的寫手,並表示會重新審視合同內容,事件暫時告一段落。隨著國內網絡文學創作的興起和商業化效應日益顯著,商業化寫作平臺和寫手群體短兵相接的情況並不少見,題材限制和各種雙方權利明顯失衡的格式條款合同成為寫手聲討平臺的主要原因。
  • 你常吃的「百夢多咖喱」,原來出自長寧這家企業(文末有福利哦)
    你常吃的「百夢多咖喱」,原來出自長寧這家企業(文末有福利哦) 2020-07-07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尚 從風靡全球的Tangle Teezer(王妃梳)看專利布局
    一把被稱為「王妃梳」的梳子風靡全球,它是怎樣擁有如此火熱的魅力呢?在Tangle Teezer出現之前,大概沒人能想到一把梳子竟然有如此魅力,它可以風靡全球,它讓發明人Shaun Pulfrey兩次獲得英國皇室獎項,到白金漢宮接受英國女王召見。
  • 積極參與「雙循環」 這家全球最大咖啡連鎖企業持續加碼中國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陳建安(左起第六位)、星巴克全球執行副總裁、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靜瑛(右起第六位)等共同為產業園奠基從1971年的成立到如今躋身世界500強企業,星巴克自進入中國市場21年來,一面不斷融入當地經濟發展,點亮城市創新升級;另一面,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和創新動力也吸引著星巴克持續看好
  • 【文末有福利】三年投資25億元 麥咖啡推出「小黃杯」
    【文末有福利】三年投資25億元 麥咖啡推出「小黃杯」  作者:宋昀瀟  2020-11-17 「中國咖啡市場蓬勃發展,消費者更了解咖啡、更喜歡咖啡了。」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表示,「今天,我們很高興宣布麥咖啡全面升級,未來我們將在新店開發、設備升級、人員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預計三年投資金額約25億元,目標是讓有麥當勞的地方,就有『濃香帶感』的麥咖啡。」
  • 專訪深圳市斯特紐夏志彬,國內IDC企業該如何布局?
    據科智諮詢預測,2019-2022年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為26.9%,到2022年,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將超過3200.5億元,同比增長28.8%,進入新一輪爆發期。新基建時代,中國IDC產業將如何發展,在業務需求方面IDC企業又該如何布局?
  • 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44家中國企業入榜,平安集團位列第三
    根據《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位列前3的企業分別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團。其中,平安集團憑藉9255件專利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國促會數科委認為:以平安集團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近3年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研究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控,每年在AI領域申請了大量專利。
  • 2020年中國數字中臺行業市場趨勢與頭部企業布局研究報告
    (《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數字中臺行業市場趨勢與頭部企業布局研究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共68頁,可點擊文章底部報告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核心觀點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推動數字中臺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國數字中臺市場規模近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
  • 電動車三兄弟最大跌幅近10%,6G市場規模遠超5G,多上市公司布局
    電動車三兄弟最大跌幅近10% 拜登承諾增加新冠檢測 抗疫股急漲!中美競賽這一關鍵領域 來源:數據寶美股抗疫股急漲,6G技術布局正當時,相關概念股出爐。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電信行業協會已經發起了6G聯盟,該聯盟由美國電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ATIS)主導。高通、微軟、Facebook、AT&;T等都是該聯盟的創始會員,三星、諾基亞等也都已成為其會員,蘋果和谷歌近期也先後加入。從名單來看,既有美國企業,也有歐洲、韓國企業,但5G實力強大的華為、中興卻未被納入。
  • 從進博會看技術創新與專利布局
    防疫產品備受大眾關注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促使醫療企業加強相關技術的研發。在本屆進博會上,醫療器械及醫療保健展區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國內企業與GE醫療專利布局的區別在於評分算法方面,國內鮮有利用神經網絡,採用自學習優化評分算法的專利申請,應該加強這方面布局。在此次進博會上,日本泰爾茂株式會社以「抗疫」為主題,展出了尚未在中國上市的醫用級電子體溫計迭代產品。
  • 林德:全球已建180個加氫站布局氫能全產業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林德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在全球 氫能領域擁有豐富的業務經驗,業務廣泛涉及制氫、儲運、氫液化、加注設施建設運營諸多環節,已在全球15個國家參與建造了180個加氫設施,完成了超過
  • 中國企業持續領跑供應 全球鋰電池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持續主導鋰電池供應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發布的「全球鋰電池供應鏈排行榜」,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10年間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最大的供應來源。BNEF預計,2025年前,中國在全球鋰電池供應領域都將保持主導地位。
  • 付一夫:百度AI商業化的「奇點時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包括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都發布了人工智慧相關的戰略規劃和政策部署。相比於其他國家,中美兩國當前在人工智慧的賽道上都處於領先地位,而二者又直接互為競爭對手。考慮到當前中美關係的微妙處境,以及數位技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搶佔人工智慧風口、加速AI商業化落地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