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幽默的智慧
我們都喜歡有幽默感的人,可怎樣才算幽默,什麼樣情境才會讓人發笑呢?
柏拉圖曾經有個理論,說:笑,是我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優越感。
比如,你看到別人走路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你可能會笑起來,因為在那一刻你感覺到自己比跌倒的那個人優越。大家都好好的,就他摔倒了還摔的那麼難看。
再比如雷軍的Are you ok,為什麼好笑呢,因為他被所有人發現他的英文發音不標準,但是你沒有被發現,於是你的優越感就產生了。
吐槽也是一種優越感體現,需要注意的是吐槽身邊的人要把握分寸,因為吐槽都是帶有攻擊性的。
更高級的做法也最常用的做法是吐槽自己,自嘲是把自己放低,放棄完美人設的包袱。
沒有完美人設,才是最好的人設,你把自己放低了,別人也就沒有吐槽你的空間了。
如果雷軍為了維護形象,嚴肅對待Are you ok的惡搞,大家會覺得他玩不起。
一個人做成了一件,做對了一件事,講出來一點不好笑,一個人的倒黴事,糟糕的事才有幽默的效果。
你升職加薪找到女朋友了,沒人覺得幽默好笑,甚至覺得你在炫耀。
你相親成功了,講出來不好笑,你相親失敗了的窘事講出來才有效果。
就像網上常說的,"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啊,說出來讓我們高興高興"。
有人問一個喜劇演員,你們是不是都把生活中的倒黴事當笑話啊,他回答到:現在還不是,以後就是了。
用幽默自嘲的視角來講述糟糕的事,需要有直面自己弱點和失敗的勇氣,還要有勇氣講述出來。
幽默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智慧,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的智慧。
一個幽默敢於自嘲的人,往往是個內心更強大,更加樂觀的人,因為它需要自我的接納。
02邏輯反轉的幽默
一個笑點直接拋出來,這樣並不好笑,而是要突然戳中聽者的笑點,要達到這種效果,你還需要鋪墊。
哲學家康德說:在一切大笑裡,肯定有荒謬,背理的東西。
什麼意思呢?就是幽默的邏輯的和我們平時認知的邏輯不一致,所以幽默才產生了。
舉個例子,歌手大張偉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大家都應該熱愛小動物,因為它們非常好吃。
這句話的前一句是一個鋪墊,在大家的共識裡,熱愛小動物,是保護小動物,做為一個明星,倡導保護小動物合情合理。
後一句就是個包袱,一個邏輯的反轉,因為它們非常好吃。
第一句鋪墊,把大家的注意方向引導A方向,第二句包袱把方向引導B方向,發生反轉,幽默就產生了。
這裡邏輯反轉成立的技巧是,鋪墊裡的主角是可以做兩種解釋的,熱愛小動物,可以是倡導保護動物,也可以解釋為食物。鋪墊中講述大家常用的解釋,好笑的包袱裡,應用第二種不常用但也成立的解釋。
簡單說,就是利用鋪墊造成反差,來刻意打破預期製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舉個例子,一個朋友調侃道:沒想到你這麼有錢的人,居然也在路邊吃麻辣燙啊,另一個朋友回到:不在路邊吃,難道在馬路中央吃啊。
這裡違反的邏輯是論題,調侃的論題是,有錢人也吃麻辣燙,回答的人把論題換成,吃麻辣燙應該在路邊,不在馬路中央。
幽默機智的回應,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貼身技能啊,你可以回想下那些被人喜歡,被認可的人,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有幽默感的人,哪怕是那些容易招黑的名人,只要他幽默,也能讓別人路轉粉。
03幽默和深度都來自洞察
說完幽默的原理和技巧,我們再來說說,怎麼讓表達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並能馬上理解重點。
一個複雜的概念,能用幾句話說清楚,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是:打出精妙的比喻。
比如,馬雲在談到網際網路競爭時說:「網際網路就像一場萬米長跑,我們只是剛剛完成最初的100米,很難說你旁邊的人就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再向前跑3000米,你才能發現到底誰是你的真正競爭對手」。
他用了一個長跑的比喻,聽眾馬上理解他的意思和重點,這比乾巴巴的講道理,更讓人印象深刻容易理解。
再比如,小米生態鏈中除了一些手機,充電寶,手環,還有那些不怎麼高科技的毛巾,床墊等用品。
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什麼,直到一次小米生態負責人劉德在採訪中說了這麼一段話:
「小米發展到今天,已經有3億用戶,他們除了需要手機類產品,也需要毛巾等高品質的生活用品。所以與其讓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把這些流量變成一些營業額。就像一個火熱的爐子,它的熱氣散就散了,不如藉助餘熱來順便烤一些紅薯」。
這就是小米的「烤紅薯生意」,這麼一說,大家立刻就明白。這就是打出精妙比喻的力量。讓你馬上理解,並且可以傳播出去。
打出精妙比喻,需要洞察能力,洞察到即「不高科技的產品」和「烤紅薯生意」兩者事物的根本屬性上的相似之處。
無論是幽默的邏輯反轉,還是打出精妙的比喻,它都需要你保持一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願意思考和發掘身邊趣味的平凡事。
真正的幽默和深度,來自洞察,一個洞察多的人,一定是個有趣又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