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步步驚心》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視狂潮,在國產劇飽受爭議的今天再去回看,不由得,想為這部電視劇點讚——不論是選角、劇本還是服化道,它都是極有誠意的。
演員是劇集的門面,於觀眾而言,判斷一部劇值不值得看,最直觀的便是選角是否合適。《步步驚心》的選角無疑是成功的。
我想,除了劉詩詩,再無人能詮釋若曦的憂傷;至於一眾阿哥,對比《夢回》,這群阿哥真是太有辨識度了——四爺的幽深,八爺的溫潤,九爺的心深,十爺的可愛,十三爺的體貼,十四爺的深情,選角團隊很用心,觀眾也很受用。
但彼時我對若曦的選角最為滿意。
八爺曾對若曦說過——你為什麼總是用一種洞悉一切的眼神看著我——憂傷而不忍。
憂傷。
詩詩將這種情感抓的很細膩,就算前期她在詮釋若曦的活潑時不盡如人意,這種憂傷的氣質也是獨一份的,在這點上,個人認為她是無可替代的。
出演《步步驚心》時,劉詩詩24歲,能夠揣摩出這種心境很難得。但是,正如前文,若曦的活潑她把握的並不好,這個鍋不應該演員背,與她的年紀與演繹經歷及整部劇的悲傷基調有關——在此之前,《仙劍三》中龍葵清新得恰到好處;在此之後,《風中奇緣》中莘月的靈敏也能看到她的進步。但前者是因為年紀更小,所以自然;而後者是由於表演經驗的增加,因而嫻熟。《步步驚心》則不然,劇本的優秀要求演員必然優秀,一旦演員拿捏不好度,bug便顯而易見。若曦這個角色前期與後期性格變化太大,而整部劇,無論從打光、調色(也許沒有打光和調色)、配樂還是節奏來看,都是一部悲劇,所以前期若曦的活潑便顯得與環境不符。拿兩張圖片對比一下——若曦和十爺、明玉站在一起時明顯比和姐姐站在一起時更明朗、活潑,姐姐的悶既反襯了她也籠罩了她。
而若曦後期的漸漸憔悴,是眾人合力以及自己放不下的結果,看到這裡,我相信大部分觀眾都會有一絲心涼透了的感覺——若曦是個現代人呀,無論文化還是思想,都足以支撐她比封建時代的女子或者是大部分人都能更樂觀地面對一切才是呀,怎麼就隕落了?你應該明白了,她是現代人不錯,但她身在封建時代呀。封建時代的很多東西都是吃人的,明朗活潑的「張曉」也逃不過鬱鬱而終的結局。
當然要吐槽一下打光了,燈光組出來挨打。對比一下女醫明妃傳,感嘆詩詩的顏值還是很能打的。話說回來,若非這種自然光,整部劇的悲傷也許渲染得不會那麼成功,所以,燈光組還是有雞腿的。
當前很多國產劇都有一個高開低走的趨勢——《下一站幸福》豆瓣評分從最初的穩八一路狂跌最終僅達及格線;最近的偽高級劇《清平樂》也是從一開始的看好到現如今的唱衰,遺憾更多。
我一直認為,未經過時間考驗的東西其價值都是值得商榷的,步步驚心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即使經過了這麼多年,你依然可以透過劇集看到更深的東西,這是功力,作品的功力。
我計劃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一些角色,你們有沒有什麼角色推薦呢?歡迎留言。